首頁 > 產業 > 正文

13連板后市值暴跌300多億 甘李藥業單品依賴模式能扛多久?

2020-09-16 14:36:38來源:投資者網  

《投資者網》向勁靜

公司一上市,就迎來13連板,股價從91.18元漲至268.18元,市值“瞬間”突破千億。隨之,還拋出一份引人猜想的公告——原管理團隊“退居二線”,這一消息更是激蕩起資本市場的各種聲音。

一出場,就引起這么大“風波”的便是甘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甘李藥業”,603087.SH)。公司從2013年著手準備上市,兩次沖刺IPO未果,直到今年6月底,才成功登陸A股。

就在甘李藥業上市一個月里,“驚喜不斷”,先是市值突破千億,接著又暴跌至600多億,短短兩個月,市值跌掉350億左右。投資者未反應過來的時候,公司又拋出高送轉,又是人事變動。盡管該公司稱,管理層大換血是為了加速聚焦研發與國際化戰略,走向世界。但這一切都來得太迅猛,讓投資者的心臟也隨其上躥下跳。

市場還未能從甘李藥業這一波波的“驚喜”當中緩過來的時候,國家醫保局的一則消息,也讓甘李藥業陷入被質疑中。因為其產品模式過于單一,再加上集采會帶來的降價風險,倘若倒是銷量不能達到預期設想,又將給甘李藥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甘李藥業依賴單品的模式下,和競爭對手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公司如何應對這內外交加的沖擊?公司未來又將推出哪些產品,打破單品依賴的格局?就相關問題,《投資者網》聯系甘李藥業內部人士,得到一些解答。

集采影響究竟有多大

今年7月份,關于生物制品(含胰島素)開展集中采購的研討消息一出,資本市場迅速給出反應,第二天,國內兩大胰島素龍頭甘李藥業和通化東寶,各自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股價下跌。

大家對剛上市的甘李藥業尤為關注,未來胰島素降價是必然的,市場更是為其未來的產品單一模式發展而擔憂,這是否會對公司的業績造成影響?

據甘李藥業上市以來的首份財報(半年報),營業收入為12億元,同比增長25.93%;歸母凈利潤為3億元,同比增長14.92%。公司能夠在上半年這一特殊時期仍保持增長,是如何做到的?

甘李藥業內部人士對《投資者網》說:“公司根據國家對疫情期間慢病長處方的政策,公司銷售團隊迅速采取相應策略,積極探索互聯網銷售模式,開拓線上銷售渠道,線上線下互動,保證了國內銷售的持續增長。”

那公司又將如何應對或許會到來的胰島素集采?上述內部人士說:“胰島素品種進入集中采購風險和機遇并存。”

風險尚可理解,因為胰島素倘若真納入集采,必定會降價。可對甘李藥業來講的,未來機遇從何而來?

“全線的胰島素產品和穩定的產品組合給甘李提供了強大的競爭力。甘李的產品在歐美臨床的數據論證下,從質量方面完全有信心替代進口藥物,也拉開了和其他國產胰島素的差距,在國內業界積累了15年的聲譽,從質量方面相信會成為集采的首選。”甘李藥業內部人士稱,公司擁有20年的生產經驗和生產規模,充分滿足集采對于大批量供貨的需求。同時多產品線組合,營銷費用降低的情況下,成熟產品擴大銷量對凈利的影響很小。

該人士還強調,如果國家政策明確,在公平的帶量采購平臺上競爭,甘李藥業一定會響應國家號召,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費用,保證產品質量,保證供貨。

內外沖擊下怎么應對

根據甘李藥業2017 年-2019 年財報,其胰島素制劑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 96.45%、98.35%及 95.1%,由此也看出公司對單品的依賴。一旦由于替代產品的出現導致市場對胰島素制劑的需求大幅減少,或者由于競爭對手類似產品或新一代產品的推出導致公司現有主要產品競爭優勢喪失。

2019年12月,二代胰島素代表企業通化東寶的甘精胰島素注射液獲批上市,首批產品已于今年2月4日投放市場,正式入局三代胰島素市場。同時,遼寧博鰲生物、萬邦生化、海正藥業等企業研制的三代胰島素產品也已進入III期臨床以后階段。

甘李藥業在這種依賴單品的模式下,以及競爭對手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公司如何應對這種內外沖擊?未來公司將會有哪些產品推出,打破對單品依賴的格局?公司又將如何面對競爭?

 “新進入者短期內難以復制。” 甘李藥業內部人士說,我國新藥的注冊從研制、臨床試驗報批到投產的周期長、環節多,生物仿制藥上市前還需要與原研生物制品進行全面的比對研究,產品審批的周期較長、難度較大、研發失敗風險較高,新進入者短期內取得藥品生產批件的難度較大。

該人士還表示,對于終身用藥的胰島素品種,患者用藥習慣和品牌忠誠度較高,更換難度較高。此外,胰島素用藥市場規模較大,少數新進入者也不會對公司的市場份額形成巨大沖擊。

公司高度重視研發,目前在研藥物主要涉及領域為糖尿病領域,未來將實現在糖尿病診斷和治療領域產品線全面覆蓋,進一步提升公司在糖尿病治療領域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根據甘李藥業官網消息,7月30日,甘李藥業抗腫瘤新藥GLR2007外啟動I期臨床研究首例患者入組。公司將積極投入到腫瘤病、化學藥、真核及原核蛋白質工程、心血管及代謝病等研究領域。

為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抗腫瘤新藥周期太長,且公司的渠道、市場、團隊營銷傾向,以及醫生資源都傾向于胰島素產品,原有的資源很難用得上。那么,公司對此是如何看待的呢?

“公司在抗腫瘤藥等領域的嘗試,將在中長期對公司的研發管線提供有意義的補充。”甘李藥業內部人士對《投資者網》說,公司選擇的新產品管線也是十分慎重的,不但要考慮管線的先進性,未來市場規模以及如何順利實現商業化也會有所考慮。研究新藥的周期比較長,甘李藥業就是要通過更有前瞻性戰略性的管線布局,踏實地做好研發,為未來公司的成長動力打下堅實基礎。

國際化發展之路如何走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化學藥胰島素及其類似藥銷售額近250億元。但品牌TOP10中,諾和諾德、賽諾菲、禮來等外資藥企占據7個席位;國內藥企僅有甘李藥業、通化東寶藥業和聯邦制藥。

諾和諾德幾乎是占據胰島素的“半壁江山”,而國內藥企方面,甘李藥業和通化東寶則是不分仲伯,均以近10%的市場份額領先于其他的國內企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司如何與國際化巨頭抗衡?又有著怎樣的國際化發展戰略?

上述內部人士介紹,甘李藥業是國內首家實現大規模生產銷售重組胰島素類似物的中國企業,產品價格較之諾和諾德、禮來、賽諾菲等跨國制藥企業具有明顯優勢,也能夠憑借在國內企業中的先發優勢,取得進口替代的市場先機。

2019世界的胰島素及類似物市場的分類是三代胰島素類似物占比(從金額上)超過90%,而一二代動物及人胰島素占比不到10%。目前中國胰島素及類似物市場的分類,二代人胰島素的金額占比約20%。

“我們認為未來中國市場也將逐漸與世界市場分類占比逐漸接軌趨同,這一趨勢將帶來更多三代胰島素類似物的市場規模增長。甘李藥業作為專注于胰島素及類似物產品的企業,尤其是在三代胰島素類似物有4種產品在國內獲批上市的領先企業,將有更大的增長空間。”上市內部人士說。

據了解,目前甘李藥業已完成海外新興市場的網絡布局,會大力推進產品已上市國家的銷量。同時加速推動注冊中的國家的產品上市,尤其美國,歐洲,在與山德士的合作下,未來會成為甘李藥業營業收入的重要支撐。

甘李藥業內部人士表示,公司采取國內和海外同步注冊的策略,加速進入海外市場。目前甘李3個主打產品均已完成歐美的臨床試驗,即將提報上市申請。近期腫瘤類化藥公司醫療器械產品如重復性胰島素注射裝置和針頭也在歐洲申報過程中,進展順利;國內已經獲批銷售; 且注射用針頭已在美國獲批上市。公司投入數億資金以歐美GMP標準建設的生產車間,其充足的產能既能滿足甘精胰島素等現有產品、門冬胰島素等新晉重磅產品的市場需求,又能為全球化策略提供保障。(思維財經出品)■

關鍵詞: 13連板后市值暴跌3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