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既要求“快” 也要謀“遠”

2020-09-16 15:39:34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脫貧攻堅已經到了發起沖鋒的時候。全國還有52個深度貧困縣沒有“摘帽”。這些地方的干部群眾正在補短板找差距,為如期實現脫貧目標而努力著。在諸多攻堅措施中,夯實扶貧產業基礎,盡快提高群眾收入,是一項硬任務。

筆者在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看到,“短平快”產業項目在提高群眾收入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沿河是貴州省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目前,還有剩余貧困村22個,貧困發生率從28.47%降到了3.33%。他們年初確定辣椒、食用菌(黑木耳)、生態雞、生豬4個“短平快”產業。今年秋天算賬,這些項目大大提高了群眾收入。筆者在縣里走訪時看到,有的農戶三兩口人通過種辣椒,年收入就達3萬多元。

可貴的是,沿河縣并不僅僅滿足于這種“短平快”的增收項目,他們還在謀劃和全力推動生態茶、生態果蔬、生態畜牧、生態中藥材等生態產業的發展。當地干部說,脫貧攻堅需要“短平快”項目,但更要謀長遠發展。

脫貧攻堅最難的還是產業發展。貧困地區受制于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受制于人才短缺和市場環境,產業發展基礎薄弱,困難多。脫貧攻堅到了最后時刻,發展脫貧產業,提高群眾收入任務重,時間緊,尚未脫貧的地區確實需要一些見效快的項目。沿河縣發展脫貧產業,既要求快,也想到要謀遠,這種思路值得提倡。

如期實現脫貧目標,不讓一戶落下,這是脫貧攻堅進入最后時刻的硬要求。推動“短平快”項目的實施,讓群眾盡快看到實效,增加收入,也有利于增強群眾的脫貧信心。但是,脫貧攻堅絕不是救一時之急,更不是做樣子。脫貧攻堅的重要意義在于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一個新水平,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因此,在謀劃產業發展的時候,不僅要考慮產業項目的短期效果,更要想到脫貧產業對于一個地區未來發展的作用。在盡快幫助群眾增加收入的同時,也要為地區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打基礎。

從另一個方面看,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我們要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對接,是貧困地區干部群眾都在思考的問題。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夯實產業基礎,既是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要求,也是為鄉村振興打基礎。在脫貧項目選擇上,就得留出一些“提前量”,多一點長遠眼光。這樣,才能使脫貧產業項目能夠持續發揮作用,實現產業興旺。

脫貧攻堅深刻改變了貧困地區的面貌。這表現在路通了、村莊美了、群眾收入提高了,更體現在貧困地區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的改變上。對于剛剛脫貧的地區來說,要站在鄉村振興的角度更好地鞏固這種改變,實現產業興旺;對于正在奮力攻堅的未摘帽貧困縣而言,更要以緊迫的心情去推動和促進這種改變。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充分認識扶貧產業對于貧困地區的意義,在這個基礎上更好地去謀劃和推動產業興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關鍵詞: 既要求“快” 也要謀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