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中金:相比于越南、印度 以鄭州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仍具備明顯

2020-09-16 15:39:53來源:金融界網站  

2015年5月,我們曾到鄭州進行調研,探尋其城市化和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實踐經驗。短短五年后,鄭州人口破千萬,經濟邁入“萬億俱樂部”,更是躋身國家中心城市之列。在中部崛起、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再次聚焦鄭州,探究其崛起背后驅動因素的變與未變。

摘要

短短五年,鄭州發生了什么變化?

發展邁入新階段。2015-2019年,鄭州經濟實現年均8%的穩步增長,特別是2018年經濟總量規模超過萬億元,常住人口超過千萬人。2019年鄭州經濟規模超過長沙,位列中部省會城市“榜眼”。同時,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更是達到59%,產業轉型持續升級。

“一二三七”優勢穩定。2017年,鄭州正式獲批國家中心城市,引領中原城市群的崛起。2019年數據顯示,鄭州以全省11%的人口創造全省21%的GDP、30%的財政收入和70%以上的進出口貿易額,區域首位度不斷提升,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加強。

承接產業轉移后,鄭州產業發展如何做到可持續?

新興與傳統產業并舉,打造“鄭州制造”品牌。隨著傳統行業去產能接近尾聲,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鄭州已形成汽車及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工業新材料產業等在內的七大主導產業,“鄭州制造”開始形成品牌。

從依賴單一企業走向“碩果滿園”的產業集群。通過引進富士康,鄭州航空港區先后吸引200多家智能終端產業入駐,形成了全產業鏈體系。目前蘋果手機僅占鄭州手機產量的50%左右,實現了“一只蘋果向碩果滿園”的轉變。同時,借助宇通,集聚海馬、上汽等企業落戶鄭州經開區,汽車產業集群實現快速發展。

金融與物流助力產業快速發展:“引金入豫”及鄭州農商行等本土金融機構的快速成長使“金融豫軍”版圖不斷完善,打造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鄭州樣板”。同時,借助區位優勢,鄭州全面打造空中、陸地和網絡“一帶一路”,跨境電商蓬勃發展,2015-2019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年均復合增長34%,網購保稅進口累計業務總量全國第一。

從鄭州看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未來

近兩年來,在外部環境不確定的背景下,富士康、三星電子等國際龍頭積極布局越南、印度等新興市場,“中國+1”的產業鏈布局可能給中部地區后續承接產業轉移帶來一定的挑戰。

那么,從成本上看,與印度、越南相比,中國還具備吸引力嗎?從勞動力、租金、工業用電、稅收成本和效率的綜合比較來看,相比于越南、印度,以鄭州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仍具備明顯優勢,加之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體系,外資短期難以離開。當然,我們認為以吸引外部投資為突破,進而形成本地化的產業集群,將是中西部地區未來長期發展的關鍵。

正文

引言:再看鄭州

2015年5月,我們曾到鄭州進行調研,探尋其城市化和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實踐經驗[1]。短短五年的時間里,鄭州經濟已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2019年,鄭州GDP規模1.2萬億元,超過長沙,成為僅次于武漢的中部省會城市;人口突破千萬,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鄭州崛起勢頭正勁。

2016年,鄭州第三產業占GDP的比例首次超過50%,2019年進一步攀升至59%,以工業為主導向工業和服務業并舉的發展模式取得實質突破。

2015-2019年,鄭州汽車產量超60萬輛,手機產量約占到全國的1/6,速凍食品更是占到全國40%的市場份額,七大主導產業[2]占鄭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例超過70%,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效果明顯。

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確定為重大國家戰略,作為黃河流域兩大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和西安)和唯一經濟過萬億的城市,鄭州正迎來空前機遇。

……

正如我們之前報告中指出,鄭州把握機遇、建立新城、構筑空間、積極承接東部沿海的產業轉移,充分釋放鄭州經濟增長的活力。

然而,近兩年,鄭州靚麗的成績下也有隱憂:傳統高耗能產業占比仍然較高,產業發展質量不高?科技創新能力不突出,增長后勁乏力?特別是在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加大、國內外產業轉移興起的當下,作為國內承接產業轉移的代表——鄭州又會受到怎樣的影響?與越南、印度相比,當前的鄭州是否依然具有吸引力?

因此,作為聚焦國家中心城市系列的第一篇,我們以鄭州為例,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探究中部城市崛起的現狀與未來。

短短五年,鄭州發生了什么變化?

宏觀:GDP破萬億,人均GDP超10萬元

鄭州經濟不斷突破。2018年鄭州GDP總量破萬億,人均GDP超10萬元。2019年,鄭州GDP達 1.2萬億元,高于長沙,成為中部地區僅次于武漢的第二大省會城市。

“一二三七”優勢穩定。2019年數據顯示,鄭州以占全省11%的人口創造了占全省21%的GDP、30%的財政收入和超過70%的進出口貢獻,區域首位度突出;其中,人口和GDP占比相比于2015年分別提升0.6和1.6個百分點,貢獻度進一步提升。

同時,從經濟增速上來看,2015-2019年鄭州GDP實際增速分別為10%、8.5%、8.2%、8.1%和6.5%,與全國整體趨勢相似,增速逐年有所放緩。特別是2019年,受棉花市場波動影響,鄭州第一產業同比下降5%,第二、三產業增速也有所放緩。2020年上半年鄭州GDP同比下降0.2%,好于全國下降1.6%的水平。

圖表: 2019年鄭州GDP達1.2萬億元,同比增長6.5%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鄭州市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9年鄭州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拖累GDP增速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鄭州市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9年鄭州GDP高于長沙,位列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第2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9年鄭州以占全省11%的人口創造了占全省21%的GDP、30%的財政收入、超過70%的進出口貢獻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

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2015年以來,鄭州堅持工業和服務業并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2016年,鄭州第三產業占GDP的比例首次突破50%,2019年進一步攀升至59%;第二產業占比從2015年的49%下滑至2019年的40%。

就業結構的趨勢變化也十分一致,2018年鄭州第三產業就業占比提升到53%,第三產業已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

其中,從第二產業結構上看,富士康入駐不斷帶來產業的聚變效應,新鄭產業新城電子信息產業起步發展,鄭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由2015年的20%進一步提升至2018年的36%。汽車制造業加快發展,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重進一步上升至11%。相應地,傳統資源型高耗能產業,如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占比明顯下降。

從第三產業結構上看,2010年后鄭州憑借獨特的區位交通優勢,積極建設鐵、空、公、海 “四港一體”多式聯運體系,促進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的加速集聚,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金融、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中占比穩中有升,而傳統服務業批發零售、交通運輸占比則相對有所下降。

圖表: 2015-2019年,鄭州GDP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提升近10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鄭州市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就業結構呈現類似的趨勢,2018年鄭州第三產業就業占比提升至53%

資料來源:鄭州市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5年以來,計算機及電子制造業、汽車占鄭州工業產業收入比重提升

資料來源:鄭州市統計年鑒,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0年以來,金融、房地產占比有所提升,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等傳統產業占比略有下滑

資料來源:鄭州市統計年鑒,中金公司研究部

投資:新型城鎮化下,基建投資成為“主力軍”

2015年以來,投資增速有所放緩。受工業去產能以及房地產增速放緩的雙重影響,2015年以來鄭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步放緩至10%左右,投資占GDP貢獻穩定在50%。

新型城鎮化下,基建投資“主力軍”作用凸顯。繼2017年被批準為國家中心城市之后,鄭州新型城鎮化建設提速,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軌道交通、市政設施等領域的投資明顯加大?;ㄍ顿Y增速從2016年同比下滑3%反彈至2018年同比高增長42%,2019年同比增長11%,成為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因素。

工業投資企穩回升。在經歷數年的去產能周期之后,2018年鄭州工業投資開始企穩回升,2017年工業投資增速同比下滑9%,2018年大幅回升至同比增長12%,2019年雖有小幅回落,但仍然實現同比2%的正增長。

圖表: 2015年以來,鄭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步放緩,其中近兩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拉動效果突出

資料來源:鄭州市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近年來,消費對鄭州GDP貢獻逐步上升,投資相對平穩,占比在50%左右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近些年鄭州加大市政公用設施投資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鄭州市政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方案(2019-2024)

資料來源:鄭州市政府網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對外開放:筑巢引鳳、成功轉型

四通八達的區位優勢、完善的交通網絡、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及政府的全力支持,鄭州積極擴大對外開放,承接東南沿海的產業轉移。

吸收外部投資維持高位。自2010年以來,鄭州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穩步增長,2010-2019年均復合增長10%,2019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達44億美元,占全國比例約為3%,持續高于其GDP占比1.2%的水平。與其它一二線城市相比,鄭州吸收FDI的絕對規模高于南京、合肥,但落后于武漢、重慶、西安、長沙等城市。

對外貨物貿易規模大幅擴張。2010年以來,受益于手機出口的拉動和航空港的設立,鄭州對外貨物進出口貿易規模大幅增長,2010-2018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6%;進出口貿易占GDP比重穩定在30%以上,經濟對外依存度大幅度提升。

特別地,2019年雖然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鄭州仍然保持進出口貿易總額保持同比0.6%的正增長。

圖表: 2015年來,鄭州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維持穩定

資料來源:鄭州市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9年鄭州吸收FDI規模約占全國3%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成都和東莞為2018年數據,佛山為2017年數據

圖表: 2010年以來,鄭州對外貨物貿易規模穩步增長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鄭州進出口貿易占GDP比重超過30%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房地產:人才引進、房價上漲

人才是城市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2015年,鄭州啟動實施“1125聚才計劃”,并從人才引進、專項資金管理、激勵分配機制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支持。2017年升級出臺“智匯鄭州”人才新政,從人才引育模式、發展環境、服務體系、管理體制等方面進一步細化。

從效果上看,2015年鄭州常住人口增加19萬人;2017年升級版政策效果更為突出,2018、2019年常住人口年均增加20萬以上,也一舉推動鄭州常住人口邁入千萬的大關。

人才的涌入拉動房價上漲、銷量大增。2015、2016年鄭州房價分別同比上漲10%和12%,2019年更是上漲15%;同時,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均超30%,需求旺盛。

圖表: 2018年鄭州常住人口超過千萬,2018、2019年新增26、22萬人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智匯鄭州”人才新政主要措施總結

資料來源:智匯鄭州人才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5、2016年鄭州房價分別同比上漲10%和12%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5、2016年鄭州住宅銷售面積增逾30%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財政:土地出讓收入上升,政府財政明顯改善

旺盛的地產需求帶動土地交易規模大幅跳升。受益于房地產的旺盛需求,2016、17、18年鄭州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分別上升64%、25%和38%至736、922和1,271億元,相比于2015年之前明顯提升。

土地出讓收入上升明顯增強政府財力。隨著土地交易需求走強,政府性基金收入不斷提高,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占GDP的比例增長至14%。與此同時,鄭州市政府債務余額呈下降趨勢,占GDP的比例從2015年的30%進一步下降至2019年的17%,政府財務狀況有所改善。

圖表: 2015年以來,鄭州土地出讓收入大幅增加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5年以來,鄭州政府債務余額占GDP比例下降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鄭州新城區:引領全市經濟增長

我們2015年的報告曾回應有人質疑鄭東新區是一片“鬼城”,提出鄭東新區展現了蓬勃生機。5年過去了,鄭東新區匯聚了中原科技城、鄭州東站東廣場、鯤鵬軟件小鎮等核心板塊,鄭東新區乃至鄭州新城區(包括鄭東新區、經濟開發區和航空港區,下文同)已然成為鄭州發展的新價值之地。

鄭東新城區對鄭州整體貢獻進一步提升:2014-2019年,鄭州新城區占全市經濟比重從15%增長至27%,幾乎翻倍,出口占全市比重從85%進一步擴大至92%[3],新城區對于鄭州整體經濟和對外開放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東強”戰略下,鄭州新城區積極探索新區的不同發展模式,形成強勁的城市發展軸:鄭東新區以金融業、總部經濟和科技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為核心,2018年金融業增加值占全市21%;經開區則在汽車、裝備制造產業聚力,云集宇通、海馬、鄭州日產等多家汽車制造企業,2019年汽車產量52萬輛,占全市汽車產量86%;航空港區定位為內陸對外開放窗口,借助海關特殊監管區和鄭州機場兩大優勢,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和保稅倉儲,日益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領先的出口商品集散地。

圖表: 五年來,鄭州新城區對鄭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資料來源:鄭州市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標*指標為2018年數據;實際使用外資為截止到2019年11月份數據

圖表: 2019年鄭州新城區GDP占全市比重提升至27%

資料來源:鄭州統計年鑒,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8年鄭東新區金融業增加值占全市21%

資料來源:鄭州統計年鑒,中金公司研究部

承接產業轉移后,鄭州的產業發展如何做到可持續?

新興與傳統產業并舉,打造“鄭州制造”品牌

2015年第一次走訪鄭州之時,鄭州傳統產業低迷、新興產業發展熱火朝天,傳統與新興產業冰火兩重天的對比十分鮮明。2015年后,伴隨著傳統產業去產能接近尾聲,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鄭州工業發展步入企穩回升、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增速企穩。近年來,鄭州六大高耗能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下滑,且平均低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4個百分點;隨著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逐步完成,2019年六大高耗能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觸底回升至5.9%的水平,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下降到40%左右。

新興產業,尤其是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受益于富士康帶動的智能終端產業鏈發展及鄭州本土醫藥、新材料行業的發展壯大,以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醫藥制造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近年來實現快速發展。2010-2019年鄭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快速發展,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比例從2010年的6%大幅提升至2018年的20%。

七大主導產業貢獻占比超過七成。在政府積極引導和內外部企業的大力推動下,目前鄭州已形成包括汽車及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工業、新材料產業、生物及醫藥產業、及鋁精深加工產業、現代食品制造業、家居和品牌服裝制造業在內的七大主導產業,合計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0%,成為鄭州工業發展的核心。

“鄭州制造”開始形成品牌:以2019年數據衡量,鄭州手機產量占全國13%,鋁材產量占全國8%,再加上速凍食品、汽車等均在全國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鄭州制造”的品牌走向全國。

圖表: 鄭州主要工業品從資源密集型向勞動或技術密集型轉型

資料來源:鄭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近兩年隨著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逐步完成,六大高耗能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觸底回升

資料來源:鄭州市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鄭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高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長水平

資料來源:鄭州市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7年,鄭州七大主導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七成,是鄭州工業的核心

資料來源:鄭州市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從依賴單一企業走向“碩果滿園”的產業集群

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形成產業集群,進而實現整個產業的落地生根、蓬勃發展是鄭州近年來工業發展的重要模式。其中,

? 引入富士康,“從一只蘋果向碩果滿園”轉變。從2011年引進富士康,鄭州航空港區先后吸引200多家智能終端產業入駐,形成了集手機研發、產品設計、軟件開發、整機制造、配件生產銷售、物流、售后服務于一體的智能終端全產業鏈體系;

2011-2019年鄭州手機產量占全國比例從2%增長至13%,成為全國手機制造高地。特別地,從手機的產量結構上看,鄭州蘋果手機產量占比已經從2013年的100%大幅下滑至2019年的50%左右,鄭州的“手機特產”已經從“一只蘋果”發展成了“碩果滿園”。

圖表: 手機已成為河南省第一大出口商品,2019年手機出口額占全省總出口額的58%

資料來源:河南省商務廳,鄭州海關,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9年鄭州手機產量占全國比例為13%,其中,非蘋果手機占比50%左右

資料來源:河南日報,中國新聞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 集聚優質企業,打造汽車制造產業集群。伴隨著宇通、鄭州日產的發展壯大,鄭州經濟開發區逐步吸引海馬集團、上汽集團(行情600104,診股)先后落戶鄭州,打造汽車產業集群。

2007年,海馬收購鄭州輕型汽車制造廠;2008年鄭州基地啟動15萬輛整車項目,填補了河南省轎車生產的空白;2010年開工建設零部件工業園,2016年更是大手筆投資35億元打造4個汽車產業項目,鄭州已經成為整個海馬集團的核心生產基地。

成功引入上汽,更是2017年以來取得的豐碩成果。上汽鄭州基地一期項目2017年開工建設,同年9月正式竣工投產;2018年初,上汽啟動鄭州基地二期項目建設;2018年9月,上汽集團乘用車100萬臺發動機工廠項目在鄭州開建;2020年7月,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整車產量突破60萬輛,跑出“鄭州速度”[4]。

如今,鄭州經濟開發區擁有上汽乘用車、宇通客車(行情600066,診股)、東風日產、海馬汽車等4家整車企業、6家專用車廠及超過100家零部件企業。2019年鄭州經開區汽車整車產量52萬輛,占鄭州市的86%,帶動全市規模以上汽車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以鄭州經開區驅動的“汽車城”正在拉動鄭州整個汽車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圖表: 海馬、上汽積極在鄭州布局,助力鄭州汽車產業集群發展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方網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經開區汽車產業集群效果突出,2019年汽車產量占全市的86%

資料來源:鄭州經開區網站,鄭州市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金融與物流助力產業快速發展

鄭州金融業和交通運輸業兩大核心現代服務業,通過提供資金活力、便利運輸和在線貿易等方式,為制造承接產業轉移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機會。

金融服務:引金入豫,開創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鄭州樣本”

近年來,鄭州金融業發展迅速,行業增加值從2015年的667億元增加1倍至2018年的1,146億元,占GDP的比例從9%上升至11%,在核心一二線城市中處于較高水平。

“引金入豫”推動鄭州金融業整體實力快速提升。近年來,河南省政府積極吸引境內外金融機構到豫開展業務,鄭州快速成為全國第5個聚齊全國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分支機構的省會城市。截止2019年底,鄭州共有境內上市公司30家,新三板掛牌公司178家。

本土“金融豫軍”不斷壯大。2014年以來,中原證券(行情601375,診股)、鄭州銀行(行情002936,診股)先后實現A+H兩地上市,資產規模迅速擴大。2014年由省內13家城商行合并組建的中原銀行在鄭東新區成立,并于2017年7月在香港上市。2019年4月,鄭州農商行正式成立。同時,中原航空港產業基金、中原農險、中原資產、中原股權交易中心、九鼎金融租賃公司、河南中原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傳統和新興金融機構相繼成立,“金融豫軍”版圖不斷完善。

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增強。鄭州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由2015年的1.3萬億元提高至2019年的2.5萬億元,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逐步增強。2018年,鄭州銀行發起建立商貿物流銀行聯盟,通過金融科技賦能,將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和貨物流“四流合一”,為加快實體經濟升級轉型創造條件。

2019年12月,據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的第11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綜合競爭力排名,鄭州位列全國金融中心第12名,緊隨武漢(第10)、西安(第11)其后,領先于長沙(第18)和合肥(第21)[5]。

圖表: 鄭州金融業占GDP的比例在主要城市中處于較高水平(2018年)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鄭州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由2015年的1.3萬億元提高至2019年的2.5萬億元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院

圖表: 2019年鄭州境內上市公司達到30家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9年鄭州新三板掛牌公司達到178家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交通運輸:聯通產品貿易天下,助力產業發展

鄭州地處中國地理中心,古時就是驛道、漕運必經之地,是全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電力、郵政電信樞紐城市。如今,“鄭州-盧森堡”貨運航線、鄭歐班列陸續開通,鄭州貨運能力大幅攀升,同時加大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輻射能力。

鄭州連南貫北,輻射亞歐。2019年鄭州貨運量和客運量分別為3.0億噸和1.5億人,占全國比例為0.6%和0.9%,為中部樞紐。2019年鄭州新鄭機場貨郵吞吐量為52萬噸,和成都一起領跑中西部地區。伴隨著航空港區產業的落地和快速發展,為配合高附加值產品的進出口,鄭州機場架起橫貫中歐的“空中絲路”,航線覆蓋亞、歐、北美三大洲的23個國家近200個城市[6]。

鄭歐班列連通鄭州-漢堡等地,助力產品銷往“一帶一路”國家。鄭州是國內較早開通中歐班列的城市之一。2019年全年鄭歐班列開行1,000班,占全國中歐班列總班數的12%。截至今年4月29日,鄭歐班列總開行達到3,000班,網絡遍布歐盟和俄羅斯及中亞地區30多個國家130個城市[7]。廣闊的覆蓋網絡與“運貿一體化”的發展戰略帶來鄭歐班列運輸貨重的大幅攀升,從2013年的0.9萬噸升至2019年的54萬噸,年均復合增長98%。

借助物流優勢,鄭州跨境電商發展迅猛:

? 航空港匯聚跨境進出口平臺:鄭州航空港進出口是鄭州對外開放的主要樞紐,進出口貿易額占全市比例在89%左右。截至2019年年底,在航空港區備案或注冊的電商企業已達720家,形成涵蓋電商平臺、倉儲、物流、關務、結算企業在內的完整產業鏈,淘寶全球購、天貓國際、唯品國際、京東國際、蘇寧海外購等跨境進口電商平臺紛紛在航空港開展業務,跨境出口平臺如阿里速賣通、eBay則助力出口[8]。

? 首批電商試點城市,鄭州網購保稅進口總量全國第一。2012年鄭州獲批成為全國首批五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之一,并于2013年7月正式開展跨境電商業務。2015年以來,鄭州跨境電商業務實現快速增長,2015-2019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年均復合增速達到34%。根據《中國跨境電商創新發展報告2019》,鄭州的網購保稅進口累計業務總量全國第一,鄭州的國際化妝品、保健品、食品交易額分別占全國保稅區跨境電商交易額的65%、50%、34%[9]。

圖表: 鄭州米字型高鐵規劃圖

資料來源:大公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6年以來,鄭州貨運量和客運量保持平穩增長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9年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位于全國機場前列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9年鄭歐班列開行數量占全國中歐班列的12%

資料來源:鄭州國際陸港網站,中國一帶一路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5年以來,鄭州航空港進出口貿易額占全市比例在89%左右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注:以上口徑為收發貨人所在地口徑

圖表: 2015-2019年鄭州跨境電商交易額CAGR為34%

資料來源:鄭州海關網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由于數據不可得,2019年全年數據根據上半年估測

從鄭州看中部承接產業轉移的未來

外資在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如前所述,過去十年間,憑借成本優勢,中部地區把握歷史機遇,通過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引進外資龍頭,對當地的經濟增長發揮重要支撐作用。以鄭州為例,2012年以來,外資企業出口額占全市比例在80%以上,其中,鄭州富士康出口額占鄭州全部外資企業的97%左右,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比大、出口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明顯。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外資龍頭企業帶動、聚集大量國內外優質上下游企業,進而形成產業集群,是培育中部城市承接產業轉移的長期核心競爭力。富士康對鄭州而言,除去上述的直接貢獻外,更為重要的是帶動整個電子產業集群的發展。2010年-2018年,富士康帶動電子產業鏈占鄭州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實現了從0.5%到36%的跨越式發展。

圖表: 富士康引入后,鄭州外資企業出口額占全市的80%以上,其中富士康出口額占外資企業出口額97%左右

資料來源:鄭州統計年鑒,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鄭州電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比例由2010年的0.5%提升至2018年的36%

資料來源:鄭州統計年鑒,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鄭州電子信息產業從業人數占比由2010年的3%提升至2018年的32%

資料來源:鄭州統計年鑒,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2010-2017鄭州電子產業銷售產值CAGR達95%,占規模以上企業比例達到20%

資料來源:鄭州統計年鑒,中金公司研究部

但是,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外資產業轉移也在發生新的變化

近兩年來,全球貿易環境不確定性有所增加,國際巨頭企業也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尋找其它新興市場進行大舉投資。富士康、三星電子等企業向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南亞國家加大投資和布局,既可以充分靠近中國和印度兩大消費市場,借助廉價勞動力節省成本,又可以避免供應鏈風險,未來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1”產業鏈布局,這可能會給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進程帶來更多挑戰。

圖表: 富士康、三星電子等企業加大力度在東南亞和印度布局

資料來源:路透社,36氪等,中金公司研究部

那么,從成本來看,與印度、越南相比,中國還具備吸引力嗎?

盡管受到外部環境制約,但土地、人工、物流、電價等綜合成本的高低仍是外資選擇投資建廠的重要考量因素。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相比于東南亞、印度等新興市場,中國還具有吸引力嗎?

? 從勞動力成本到生產效率的綜合比較,中國制造成本優勢仍在。從2018年制造業的名義工資來看,中國工資水平高于東南亞和印度,中國制造業平均工資是越南的2.4倍,是印度的2.6倍;但是,從工資產出比來看,即人均產出相對人均工資的比例,中國可以達到越南的2倍,印度的1.3倍,結合成本和產出綜合考慮,中國制造業的成本優勢仍在。

? 從工業電價、廠房租金上比較,中國仍具備優勢。2019年中國工業平均電價0.1美元/千瓦時,高于越南的0.08美元,但低于印度的0.11美元;再考慮到供電的穩定性,中國優勢仍在。從各國主要城市的廠房租金上比較,盡管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高于孟買、胡志明等新興市場的一線城市,但以中部城市的租金比較,鄭州、武漢、成都、重慶仍具備優勢。

? 從基礎設施上比較,中國有突出優勢。中國擁有完善的高鐵網絡、公路、航空及港口基礎設施網絡,從2018年世界銀行物流績效指數來看,中國得分和排名均高于東南亞國際和印度,尤其在貿易和運輸基礎設施上有較大優勢。以鐵路密度為例,中國每萬平方公里擁有的高速公路長度為156公里,是越南的6倍,印度的32倍,中國交通運輸優勢十分突出。

? 從稅收優惠上比較,越南、印度、柬埔寨更為積極。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對外資進入具備一定的傾向性,針對高新技術、先進制造業等行業仍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相比之下,越南、印度、柬埔寨處于經濟發展迫切需要外資支持的階段,相應地稅收減免政策力度更大。

總之,我們認為,盡管外部貿易環境的變化可能對外資流入中國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相比于印度、越南等新興市場,以鄭州為代表的中西部地區二線城市,仍具備十分突出的綜合成本和效率優勢,加之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完善的產業鏈,外資難以離開中國。當然,借助外部投資,盡快形成本地化的產業集群發展,仍將是中西部地區未來長期發展的必由之路。

圖表: 名義上看,中國制造業工資水平分別是越南和印度的2.4和2.6倍(2018年)

資料來源:UNIDO,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考慮到生產率,中國制造業工資產出比是越南的2倍,是印度的1.3倍(2018年)

資料來源:UNIDO,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工資產出比=人均產出/人均工資

圖表: 工業用電電價上,中國高于越南和印尼、但低于菲律賓、泰國和印度

資料來源:IEA,Global Petrol Price,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廠房租金上,武漢、鄭州、成都低于印度新德里、孟買、金奈和越南胡志明、平陽等城市

資料來源:CBRE,物聯云倉,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中國數據為2020年

圖表:中國物流績效得分高于東南亞國家和印度,尤其在貿易和運輸基礎設施上有較明顯優勢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世界銀行物流績效指數(2018年),得分為0-5分,5分為最高

圖表: 中國每平方千米土地面積擁有的高速公路密度最高、基礎設施最為完善(2017年)

資料來源:東盟統計局,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國針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力度更大

資料來源:各國政府官方網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關鍵詞: 鄭州 中部崛起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