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讓“造車”從技術鏈快速轉化產業鏈 新能源智能汽車開源驗證平

2020-09-17 09:33:42來源:鳳凰網綜合  

風起云涌的“雙創”浪潮,疊加在新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中,催生了眾多創新成果和創業企業,瞄準新能源汽車巨大的市場潛力,借力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東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新成果和創新產品已是層出不窮。

然而,這些創新成果和產品從概念提出,到真正上車實現應用,過程漫長且掣肘頗多,缺乏一個涵蓋整車設計、試驗試制及體驗、示范等功能的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是關鍵要因。正是瞄準國內在具備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協同創新的新能源汽車共性技術平臺的空白,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簡稱“國創中心”)設立了開源平臺高光領域。開放開源的整車驗證平臺將為新能源汽車領域各個研發環節提供新技術篩選培育、實車搭載測試、數字化仿真驗證、技術咨詢等服務。

國創中心的新能源智能汽車開源驗證平臺圍繞“兩橫三縱”戰略實施。“兩橫”,是指該平臺要覆蓋乘用車、商用車兩大領域;“三縱”,是指該平臺還集合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大技術方向六大技術類別。

平臺將堅持開放、普適、車規級要求的原則,實現前瞻技術和產品的搭載驗證,吸引大量創新技術在平臺上聚集;經過權威第三方的分析指導后,實現快速改進優化。同時,平臺也將銜接零部件、主機廠,進行前瞻技術篩選評估,從而有機地把開發者、零部件供應商和汽車廠商在平臺上融合起來,多層級跨行業提供科技轉化服務。

平臺將服務整車制造企業、零部件企業、創新創業團隊、政府機構、科研院所和高校、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等六大客戶。面向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核心產品、創新技術,通過整車架構、三電控制系統、自動駕駛線控一體化底盤等開源子平臺的必要接口開放、工程實現條件開放,構建“器件-模塊-零部件-總成-實車”的閉環集成環境和驗證體系,打造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快速實現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的上車搭載驗證,為創新技術定位最佳產業化路徑。

為北京增強新能源智能汽車創新能力、構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體系、促進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集聚發展、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創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增添了獨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鳳凰網: 新能源智能汽車開放開源驗證平臺是一個什么樣的平臺?具備什么樣的優勢?

國創中心鄭廣州:作為國創中心推出的行業首個“移動的驗證平臺”,為創新技術、前沿零部件提供開放開源的實車搭載環境,服務創新鏈,支持產業鏈新技術驗證和評價;實現一站驗證、行業通用,以測試驗證、助力研發創新,加速推進新技術量產上車應用,既幫助整車企業降低前瞻技術評價投入和風險,又助力創新企業壓縮上車周期和成本。

鳳凰網: “新能源智能汽車開放開源整車驗證平臺”的研究過程中都遇到過哪些困難?您是怎么解決這些難點的?

鄭廣州:在科學創新和企業產業化之間,存在著一個被科學界稱之為“達爾文死海”的概念,海岸兩邊的企業家和科學家彼此需要,但如果要跨越這片“達爾文死海”實現真正的技術落地,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設開源平臺,服務創新鏈、支持產業鏈是我們從始至終思考并攻克的難題。

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滿足從器件級、模塊級、零部件級、總成級的不同層級創新成果的上車搭載驗證,以及如何建立各層級通用化的測試評價標準,實現一站驗證、行業通用,是我們面臨的實際開發問題。

由于缺乏完善的車規級半導體標準體系、測試平臺和認證機制,國內自主車用半導體企業無法通過有效的第三方驗證手段證明其產品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達到車輛使用要求,難以打消整車企業對使用自主產品的顧慮,自主產品難于進入汽車產業的供應鏈,進而無法實現批量上車應用。

為解決這一核心問題,國創中心開展車規半導體測試認證業務,通過標準體系、測試平臺和認證機制等相關技術研究與基礎建設,聯合行業伙伴組建測試認證工作組,在汽車行業與半導體行業之間搭建橋梁,通過測試提升自主產品的可靠性,以提升質量保證能力確保其產品的一致性,為汽車行業選擇自主產品提供技術數據支持和質量背書,從而打通自主半導體上車路徑。

我國汽車行業的車規半導體行業的標準體系不健全,缺乏第三方的測試、評價和認證,致使整車企業缺乏方法和工具來判斷自主車規半導體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這嚴重阻礙了其進入汽車產業供應鏈。

鳳凰網: 國創中心開展的車規半導體測試認證業務給汽車行業和半導體行業帶來了什么樣的改變和發展?

鄭廣州:國創中心開展車規半導體測試認證業務,通過標準體系、測試平臺和認證機制等相關技術研究與基礎建設,聯合行業伙伴組建測試認證工作組,在汽車行業與半導體行業之間搭建橋梁,通過測試提升自主產品的可靠性,以提升質量保證能力確保其產品的一致性,為汽車行業選擇自主產品提供技術數據支持和質量背書,從而打通自主半導體上車路徑。

鳳凰網: 通過該項目嘗試打通車規半導體測試認證和上車的路徑,搭建了車規半導體標準體系,現在已進行到哪一步了?

鄭廣州:搭建了車規半導體標準體系,現已完成3項專用測試標準初稿,包括《功率器件測試標準》、《功率模塊測試標準》、《功率IPM測試標準》;聯合行業資源,與第三方測試機構合作,共建車規半導體測試平臺,合作測試機構已達8家;組建測試認證工作組,與半導體企業、應用企業、第三方測試機構簽訂入組協議,已簽署27份;國產IGBT和碳化硅二極管/MOSFET等功率器件,已在開源平臺車輛上實現上車搭載和國外產品替換,并完成了6000Km吐魯番高溫可靠性試驗和6000Km海拉爾高寒可靠性試驗。

鳳凰網:取得今日這樣的成果,除了依靠對技術和創新的不懈追求之外,還需要依靠什么?

鄭廣州:對科研人來講,保持精益求精和終身學習的科研態度至關重要,除此之外,就是政府給予的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整個社會對科技創新的包容和重視。

鳳凰網: 您在開展國產自主車規半導體測試認證、新能源智能汽車開放開源驗證平臺期間,政府部門給予了您們什么樣的支持和幫助?

鄭廣州: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提升北京市新能源智能汽車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近幾年北京市科委給予了我們大力支持。2019年北京市科委支持推動國創中心開展《新能源智能汽車開源驗證平臺建設(一期)》課題。建設涵蓋整車設計、試驗試制及體驗、示范等功能的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通過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協同創新等方式,加快重大技術攻關、創新技術產業化。同時,積極為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導流至國創中心,通過開源平臺進行技術轉化、產業化推薦。

2018年,北京市科委推進國創中心開展國產車規芯片上車關鍵技術研發、搭建測試驗證平臺等工作。旨在打通國產芯片上車關鍵技術通道和評測通道,整合北京優勢資源,營造產業應用環境,打造良好生態帶動產業提升。

鳳凰網:說一說您對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以后的希冀和祝福吧!

鄭廣州: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是眾望所歸,相信以后的北京,一定是一個科技的北京、綠色的北京、一個讓全國人民驕傲以及世界矚目的北京。

隨著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成果頻現,科技創新不僅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制高點,需要我們投入無數的人力、物力、財力,電動化和智能化是未來汽車領域的主要發展方向,需要從業人員以更高的專業素質、努力的認真態度,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奮斗下,中國的汽車領域會迎來一個高速的增長期。

關鍵詞: 讓“造車”從技術鏈快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