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田野錄音師”:捕捉自然之音

2020-09-17 11:33:05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杭州9月15日電題:“田野錄音師”:捕捉自然之音

新華社記者鄭夢雨

頭戴監聽耳機,外界聲音被隔絕,一個個聲音細節隨著話筒的指向傳到耳中,不斷放大;幾排旋鈕調整收音角度和范圍,精度提升,臨場音被盡可能地還原進來……西溪濕地一葉搖櫓船上,田野錄音師聲谷舉起拾音話筒,又一次將大自然里細微的聲音轉化成電波,裝入錄音機。

他的硬盤中,裝著他從各地收集的近8000條自然錄音。如今,聲谷錄下的自然聲,在喜馬拉雅平臺的播放量已近億次,成為無數都市青年釋放壓力的“耳朵”。

“夏,五點半,老爺爺遛狗回來,遠處有人砍樹”“夏,七點,它在籬笆上停留了兩分鐘后飛走了”“夏,六點半,一只健碩的蜜蜂在花叢中采蜜”……自己帶上一套錄音設備,常常“凌晨出動”,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都是他記錄的素材。

為自己取名“聲谷”,意為“峽谷里的聲音”。在他看來,這種意向具備強烈的想象空間,他希望營造出一種聲音氛圍,給予人放松的力量。

記錄自然聲音這一念頭,源于2014年在福建湄洲島的經歷。“第一次見到大海,站在海邊,一層一層的海浪撲向自己,感覺自己被大海完完全全地擁抱了,那種感覺非常治愈。”

——他想到記錄并傳播這份大自然的治愈力。從一個單聲道話筒,到一根立體聲錄音筆,再到如今一副監聽耳機、一臺錄音機和幾個話筒,他的設備不斷升級,記錄下的聲音也更接近真實。

“閉上眼睛,仿佛回到了家鄉老宅,仿佛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處處是鳥語,滿目是清新。”網友評論道。

越來越多網友愿意為他的聲音付費。在喜馬拉雅平臺上,用戶通過付費專輯、會員專輯,購買版權內容,甚至偶爾還有主播打賞和流量變現收入。一年下來,聲谷錄制音頻的收入在喜馬拉雅平臺可達到近百萬元。

“大自然的聲音在一天中每個時段都是不一樣的。我喜歡清晨天亮前的那一個小時,那時的聲音純粹而通透,能讓我感到平靜和放松。”聲谷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的煩惱,常常能在自然中得到疏解。

2017年一天清晨,聲谷到杭州郊區的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記錄流水聲。他蹲在小溪里,聲音傳入耳機,整個人感到格外舒展,渾身漸漸沒了力氣——他在水中“睡著”了。“我被溪水‘催眠’了。”聲谷回憶,后來是被水“凍醒”的。

美國聲音生態學家戈登·漢普頓在其著作《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中曾這樣描寫自然音:“是昆蟲拍打翅膀在午后明媚陽光中飛行的柔和曲調,是斑衣蠟蟬收起美麗的內翼降落在我光潔的地板,是清晨喜鵲和蟬令人驚訝的大合唱,是大雨在茂密枝葉上震撼人心的演奏,也是清風拂過脖頸時的柔和細語。”

對聲谷而言,戴上耳機后,時間仿佛靜止。放下其他感官,張開耳朵,當聽覺更加敏銳,人們也更容易聽到內心的聲音。“我依舊在尋找聲音的路上,為更多人提供與自己對話的棲身之所。”聲谷說。

關鍵詞: “田野錄音師”:捕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