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鄭州發布人才新政3.0版:對A類高層次人才給予最高300萬元首次

2020-09-17 12:42:06來源:金融界網站  

9月15日,據鄭州發布消息,鄭州市委、市政府共同印發的《關于實施“黃河人才計劃”加快建設人才強市的意見》,推出“3.0版”鄭州人才新政。在住房補貼方面,鄭州將對A、B類高層次人才,給予最高300萬元、150萬元的首次購房補貼或提供不超過200平米、150平米的免租住房。對C、D類高層次人才,給予最高100萬元、50萬元首次購房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博士、碩士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本科畢業生,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2萬元首次購房補貼。

“3.0版”鄭州人才新政驚艷亮相 實施“黃河人才計劃”建設人才強市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騰飛中的鄭州需要更多優秀人才勇立潮頭。

9月15日,在中原科技城政策發布會現場,公布了市委、市政府共同印發的《關于實施“黃河人才計劃”加快建設人才強市的意見》,這是結合鄭州實際,針對人才痛點,打通政策堵點,繼2015年“1125聚才計劃”、2017年“智匯鄭州”人才工程之后,推出“3.0版”鄭州人才新政。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

這一“升級版”人才新政,旨在以更大決心、更大力量、更精準措施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努力把鄭州打造成一流人才的匯聚之地、培養之地和事業發展之地、價值實現之地。

種好梧桐樹,只待鳳飛來。

PART1

五類人才支持專項

分層分類精準施策

不同人才,需求也有所不同,鄭州將實施分層分類、精準有效的人才激勵政策。針對高層次人才,在項目引進、人才資助、生活保障等方面推出“全國最優”綜合政策,最高給予1億元綜合資助。

海內外高端人才支持專項——對我市企事業單位新引進的海內外院士、國際知名科技獎項獲得者等頂尖人才(A類),給予500萬元獎勵,對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引領產業發展的國家級領軍人才和在國外著名高校擔任副教授以上職務的優秀青年人才(B類),給予200萬元獎勵。支持組建高水平項目技術團隊,實施原創性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根據創業項目落地發展情況,經評審由市、區縣(市)兩級財政給予最高2000萬元項目資助。對產業發展具有關鍵支撐作用的戰略科技人才領銜的“團隊+項目”,采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方式,給予最高1億元綜合資助。

科技領軍人才支持專項——聚焦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依托我市企事業單位,著力引進培育一批年富力強、活躍在創新創業一線,具有成長為高端人才潛力的地方級領軍人才(C類)和突出貢獻人才(D類),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獎勵。對符合我市產業發展布局,帶技術、項目、資金在鄭創辦企業的創業領軍團隊,由市、區縣(市)兩級財政給予最高500萬元項目資助,對獲得股權投資機構投資的項目給予優先支持。對依托我市重點企業、研發機構等平臺,致力技術創新和成(行情002001,診股)果轉化的創新領軍團隊,由市、區縣(市)兩級財政給予最高300萬元項目資助。創新創業領軍團隊帶頭人可認定為D類人才。柔性匯聚境外人才資源,對用人主體以項目形式引進高層次外國專家和團隊并取得顯著效益的,單個項目給予引進單位最高60萬元經費資助。

產業骨干人才支持專項——制定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對我市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的重點企業中,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從事企業核心業務的急需緊缺人才,依據能力素質、緊缺指數、薪酬水平等指標以積分評價方式擇優認定,2年內給予人才5萬—10萬元獎勵。深入實施優秀企業家領航計劃,培育一批懂經營、善管理、引領產業發展的高素質企業家人才。

青年人才支持專項——完善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政策,對畢業3年內(海外留學優秀人才畢業6年內)來鄭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歲以下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生和技工院校預備技師(技師),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最長發放36個月。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可申請最高4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合伙經營或組織創業的,可獲得最高2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面向海內外吸引優秀博士來鄭從事博士后研究,對設立國家、省級、市級博士后工作平臺的我市用人單位,給予最高100萬元、50萬元、20萬元資助,重點保障博士后科研工作。給予進站博士后每人每年10萬元生活補貼,國(境)外優秀博士在站生活補貼提高至15萬元,資助期限為2年。對我市企業引進或出站留企工作的博士后,給予20萬元安家補助,國(境)外優秀博士后安家補助提高至30萬元。每年選送資助一批青年人才赴國(境)外進行中長期培訓進修,根據培養時間和層次給予人才3萬—10萬元資助。

名師名醫名家支持專項——建立名師名醫名家梯級培養體系,3年遴選100名左右具有較強成長潛力、引領專業學科發展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進行重點培養,每個培養周期給予每人最高20萬元培養經費,支持人才成長為省級、國家級專家。3年遴選100個左右人才培育項目,通過高級研修、精英講堂、行業沙龍、學術交流等形式開展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培育2000名左右業務骨干人才。對培育項目按常規類、重點類、示范類分級給予5萬—30萬元項目資助。支持市屬醫療衛生機構重點學科建設,加大知名專家引進力度,對柔性引進的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團隊)參照市級人才認定體系自主設定分類標準,單個人才(團隊)按不超過其薪酬的40%給予引才單位最高50萬元補貼,同一單位每年補貼金額不超過200萬元。

PART2

加快集聚一流研發創新平臺

我市將把引平臺、引機構作為集聚人才主攻方向。

打造一流科創園區。依托中原科技城建設河南省人才創新創業試驗區,打造為全市人才最密集、產出最高、最有活力的人才特區。各區縣(市)圍繞32個核心板塊發展,分別建設以集聚人才為定位的創業創新載體,加快形成“兩翼驅動、四區支撐、多點聯動”的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格局。

推動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需求,鼓勵創新型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在鄭共建新型研發機構,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最高可給予新型研發機構1億元支持。以加速技術成果產業化為目標,推進人才、平臺、園區等核心要素協同配套,探索建立政府引導、核心技術團隊控股、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研發機構運行模式,支持科技人員享受更多技術升值收益。對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的團隊帶頭人,可根據業績貢獻認定為高層次人才,在人才計劃中給予優先支持。

著力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對新獲批的國家級和省級研發平臺,分別給予500萬元和100萬元一次性補助,對優秀國家級研發平臺給予200萬元一次性補助。支持人才、項目、平臺一體化建設,對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0億元的新引進企業在我市設立研發中心的,經評估可給予不超過研發中心建設總投入30%、最高2000萬元的資金補助。

優化布局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創新創業載體,對新認定(備案)的市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專業化)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創新創業平臺給予最高200萬元獎補。提升“鄭創匯”等創新創業大賽影響力,對獲獎落地企業給予5萬—100萬元一次性獎勵,發掘引進一批高端人才和優質項目。

PART3

產才融合 構建海內外引才網絡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

根據《意見》,我市將突出產才融合,健全完善人才引育工作機制。

人才評價機制方面將有所創新,發揮多元評價主體作用,建立健全分層分類、市場導向、科學精準的高層次人才認定標準。在重點產業領域引入企業質量效益、人才薪酬水平等市場評價要素,對年納稅1億元以上先進制造業企業中新引進的技術研發人才,可依據薪酬層次認定為相應高層次人才。在我市新興產業龍頭企業中,探索開展經審核備案后的高層次人才自主認定。

構建海內外引才網絡。我市將搭建面向全球的引才網絡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繪制高層次人才分布地圖,掌握行業領域創新動態和人才信息,助推人才項目精準對接。依托重點企業駐外機構、中介組織等設立人才聯絡站,統籌海外人才資源,對人才引進成效突出的,給予20萬—100萬元獎勵。同時,重點聯系一批行業領軍型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共建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在人才政策創新方面先行先試,發揮集聚人才的龍頭帶動作用。

暢通人才流動的渠道,我市將探索推行聘任制公務員,在專業性較強且工作需要的政府機構設置聘任職位,精準選聘專業化人才,拓寬優秀人才進入黨政干部隊伍渠道。吸引省屬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選派博士服務團到我市產業集聚區、基層企事業單位等一線掛職,對服務團成員給予每月2000元生活補貼。

PART4

留才用才 全方位服務人才

完善愛才服務,營造惜才氛圍。

只有解除人才的后顧之憂,才能讓其安心創新創業,激發其創新活力

住房有保障——

我市將對A、B類高層次人才,給予最高300萬元、150萬元的首次購房補貼或提供不超過200平米、150平米的免租住房。

對C、D類高層次人才,給予最高100萬元、50萬元首次購房補貼。

對符合條件的博士、碩士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本科畢業生,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2萬元首次購房補貼。

綜合運用公共租賃住房、政策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等方式,租購并舉為各類人才提供安居保障。

符合條件人才輪候公共租賃住房期間可享受相應貨幣補貼。

服務更全面——

更好滿足高層次人才子女優質教育需求,就讀學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由戶籍地或居住地所在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免試相對就近原則,提供學位保障。

A、B類人才子女按人才意愿優先安排,C、D類人才子女根據人才意愿予以照顧。人才子女報考高中階段學校,分類給予適當照顧。

健全完善外籍人才簽證、居留等出入境便利化措施。

創業有底氣——

我市將建立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容錯免責和管理機制。

在支持人才創新創業過程中,凡決策和實施過程合規,勤勉盡責、未謀取非法利益的,不因資助項目失敗追究決策責任。

對潛心科研、扎根創業的人才給予充分信任,創新創業過程中確因不可預知風險造成的探索性失誤、失敗,未達預期發展效果的,予以寬容和責任免除。

建立完善高層次人才任期評估、管理考核和退出機制,高層次人才一般任期3年,期滿后符合相關規定可繼續享受服務保障。

PART5

凝聚合力

強化人才工作組織保障

《意見》提出,我市要將人才發展納入全市綜合考評范疇,計入黨的建設專項績效考核成績,對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和人才工作者給予通報表揚,推動人才工作有力有序開展。

同時要求,完善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至少聯系2名專家。健全人才榮譽激勵機制,申請設立“黃河人才獎”,對實現重大科研突破、重要科技成果轉化、重點產業發展培育作出卓越貢獻的人才給予通報表揚獎勵。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優秀人才作為各級“兩代表一委員”人選,優先推薦為各級優秀共產黨員和勞動模范。組織開展“鄭州市優秀專家”評選,給予入選專家每人3萬元技術津貼。

《意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關鍵詞: 鄭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