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咖啡溫度詮釋暖科技 一杯“數字咖啡”引發的全球共鳴

2020-09-25 02:16:12來源:證券日報  

“這杯咖啡,折射世界的未來。”9月24日,“2020外灘大會”在上海舉行,超500位全球經濟學家、諾獎得主、企業家、技術派濟濟一堂,在此次大會上,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端著一杯咖啡發出如是感慨。

這是一杯標準的“數字咖啡”,生動地詮釋了新金融科技推動商業落地的過程。一杯咖啡的溫度中,也包含著溫暖的情誼。

據了解,咖啡種植是盧旺達的支柱產業,每30個盧旺達人中就有一個以此為生。2018年底,盧旺達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約共建世界貿易平臺eWTP。從此,一包小小的咖啡,有了區塊鏈溯源的數據透明,貿易成本降低也帶來了市場消費支出的降低,而非洲“咖農”每賣出一包咖啡則多賺了4美金。

一頭是非洲“咖農”每包咖啡增收了4美金,一頭是消費者減少了消費支出成本。而起橋梁作用的,則是最前沿的金融科技。在整個的商業落地過程中,eWTP的數字貿易平臺、區塊鏈技術、二維碼等等,發揮了金融科技化解商業難題的作用。一頭是分散種植的非洲“咖農”,一頭是中國街頭千千萬萬的咖啡館,抑或億萬咖啡消費的家庭。無論是企業,還是經營消費環節,即便再小的“單元”,都能參與到全球貿易中來。所謂“世界的未來”,便是金融科技賦能商業落地的數字普惠。

《浙江日報》首席評論員劉雪松認為,科技是硬核的,但外灘大會帶給世人的卻是暖科技。外灘大會端出的一杯咖啡,形象生動地詮釋了硬核科技的內涵創新,呈現了科技向善的初心。科技賦能,數字普惠,就是讓全球、大眾,即便再小的經濟生活參與者,都能普遍地在數字科技中有受惠感,獲得感。外灘大會上的這杯咖啡,使得金融科技與社會群體更接地氣、與小微企業乃至消費個體更加關聯,而充滿了血脈相融的關聯感。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無疑是一次重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預測,疫情可能造成2020年全球經濟總量將下降3%,是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萎縮。

然而新科技出手,改變了這一預判中的“軌跡”。疫情期間,eWTP的杭州、馬來西亞吉隆坡、比利時列日等數字貿易樞紐仍然高效運轉,成了運送抗疫物資的關鍵通道。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物流網絡還將杭州至列日、吉隆坡的貨運航班增至一周五班。一批中歐跨境電商通過eWTP列日倉的保稅備貨模式做到了不打烊,并通過數字化的eWTP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了陽光報關、快速清關。對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chael Spencer驚奇地表示,當人們因疫情被迫不能出門的時候,數字技術開啟了“快進”模式。

準確地說,這是金融科技通過創新內涵,對經濟生態舊規則的一場“重置”。是數字技術通過前瞻布局、主動出擊,在疫情化危為機過程中的科技力量呈現。

劉雪松認為,品的是咖啡,品味的卻是金融科技融入人們生活、全面融入世界的路徑與前景。事實證明,有普惠溫暖的金融科技,才有溫度,有智慧,有可持續的力量。外灘大會的這杯“數字咖啡”,其“提神醒腦”之處在于,全球數字經濟領域、金融科技領域,通過一杯咖啡的品味,在單邊主義抬頭和“逆全球化”思潮下,開啟更大規模、更遠未來的一場“逆行”——用科技的手段解決公平、快速、智慧問題,用普惠金融的獲得感來確認包容開放的可持續性,用數字經濟的溫度來化解全球經濟道路上的堅冰。

在此次外灘大會上,井賢棟表示,過去金融專注20%的人群。新金融服務80%的大眾,讓普通人和小微企業也能享受到和銀行行長一樣的金融服務。服務的核心從“以錢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新金融是讓錢找人,錢去找企業,更加個性化、智能化、場景化,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的民生發展。

關鍵詞: 咖啡溫度 數字咖啡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