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最新信號!M2連續7個月雙位數增長,9月信貸社融依然強勁!央行

2020-10-15 03:23:44來源:券商中國  

9月新增信貸社融依舊強勁,三季度GDP增速有望進一步提升。

10月14日,央行發布三季度金融數據和社會融資統計數據顯示,隨著經濟復蘇持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繼續保持較好勢頭。9月信貸社融主要數據符合市場預期,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9萬億,同比多增2047億元;社會融資增量3.48萬億元,同比多增9630億元。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0.9%,增速比上月末高0.5個百分點,為連續七個月錄得雙位數增長。

央行行長易綱近日撰文再次強調“不讓老白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盡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這被一些市場觀點解讀為中國央行釋放鷹派的貨幣政策態度。不過,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來自于經濟復蘇持續向好和宏觀政策調控回旋余地大的底氣。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前三季度新增貸款的最大特點在于中長期貸款占比大;中長期貸款投放多,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實體經濟新增中長期貸款11.85萬億元,占當期各項新增貸款規模的比重為72.9%,其中,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新增規模高達7.25萬億元,企業獲得的長期資金較多,能較好地穩定企業的信心。

實際上,貨幣政策在經歷了疫情期間的總量寬松應急模式后,目前已經回歸穩健常態,這一轉變已被市場所接受。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和經濟復蘇態勢良好,市場利率已圍繞央行政策利率運行,利率水平與當前的經濟基本面總體匹配,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從短、中、長、期看都處在合理充裕水平。下一步,貨幣政策將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也不搞大水漫灌,為做好“六穩”、“六保”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談杠桿率階段性上升:為未來保持合理水平創造條件

從結構看,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依然延續了前幾個月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高增的顯著特點。在當月1.9萬億的新增人民幣貸款中,來自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就高達1.07萬億元。

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需求或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服務業中長期信貸需求高漲,前三季度不含房地產的服務業中長期貸款累計新增3.74萬億元,同比多增1.36萬億元,貢獻了過半的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規模。二是9月財政融資節奏不減,同時季末財政支出力度較大,帶動基建相關的中長期信貸需求。三是經濟持續修復疊加相對較低的信貸利率,推動企業資本性開支需求上升。

“同時,企業部門短期新增貸款連續四個月走弱,狹義貨幣(M1)增速持續上升,說明當前企業部門流動性需求有限,信貸需求更多集中于中長期的資本性開支。”明明稱。

實際上,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高增并非新狀況,自今年3月以來,企業新增中長期貸款就開始加快,9月末企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速達14.8%,是2018年以來的最高點。從投向看,企業貸款結構也持續優化,其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已經連續11個月上升,9月末達到30.5%,較上年末提升15.7個百分點;基礎設施中長期貸款保持較快增長,9月末余額增速達13.5%,比上年末提高3.4個百分點;9月末,不含房地產的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速則達2018年以來最高點。

不過,信貸社融的走強自然會帶動包括企業部門在內的宏觀杠桿率的升高。對此,阮健弘表示,前三季度信貸社融增速是合理增長,還未達到偏快增長的狀態。2017年開始,我國推出了穩杠桿政策,并取得明顯成效,宏觀杠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遏制;同時,存量債務風險得到有效有序釋放。將2017年前后宏觀杠桿率變動趨勢對比看,2008年—2016年宏觀杠桿率年均增幅為11.4個百分點,而預計2017年到今年的年均增幅在8.1個百分點左右,也是較前期出現明顯降低。今年碰到了疫情的特殊情況,宏觀杠桿率的回升是支持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恢復的體現,因此,應當允許宏觀杠桿率的階段性回升,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

“目前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傳導的效率已經明顯得到了提升,突出的體現就是國民經濟的穩步恢復,預計三季度GDP增速會進一步提升,這也為未來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觀杠桿率水平創造了條件。”阮健弘稱。

貨幣政策以穩為主,當前流動性合理充裕

“不讓老白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這是易綱時隔近10個月再次撰文強調維護幣值穩定。易綱近日的表態也讓一些市場觀點認為是在釋放鷹派的貨幣政策取向,甚至有觀點認為未來貨幣政策會有收緊的可能。對此,光大證券(行情601788,診股)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最近兩個月以來的貨幣政策是保持穩健的。事實上,9月DR007的均值為2.17%,較8月微降2個基點,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貨幣政策將以穩健為主,央行會繼續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

孫國峰也表示,衡量銀行體系流動性水平還是要看DR007等市場基準利率指標,近幾個月來,DR007一直圍繞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平穩運行,在月末、季末都沒有出現大的波動,說明流動性是合理充裕的。今年以來,央行實施三次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1.75萬億元,前三季度通過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共計凈投放4100億元中期流動性,并靈活開展逆回購操作投放短期流動性,維護短期流動性平穩。總體看,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在合理充裕水平,短、中、長期資金供給都較為均衡。

孫國峰進一步表示,盡管疫情對經濟沖擊的高峰已經過去,但我們所面臨的國際形勢仍然復雜嚴峻,貨幣政策將堅持穩健取向不變,更加靈活適度,更加精準導向,完善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維護正常貨幣政策空間,平衡好內外部均衡,處理好短期和長期的關系,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下一步,央行將運用多種工具滿足金融機構短期中期長期的合理流動性需求,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也不搞大水漫灌,為做好六穩、六保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孫國峰稱。

張旭表示,信貸、M2、社融等廣義流動性的穩定增長形成了現階段資金利率穩定的基礎,8月份以來,信貸以及剔除政府債券因素后的社融和M2增速都已趨穩,且DR007利率已經接近于同期逆回購利率。因此,8月以來的貨幣市場利率亦趨穩。融資穩則利率穩,貸款等廣義融資數據的穩定增長帶來了資金利率的穩定。事實上,近三個月信貸增速均較為穩定,全年信貸增速有望保持在13%左右;社融增速有所波動則主要是受到政府債券融資的影響,四季度內,隨著政府債券發行速度的放緩,社融增速會持續緩和下行,2021年社融的增速較有可能處于2019年與2020年之中的水平。

方正證券(行情601901,診股)首席經濟學家顏色也認為,當前我國的貨幣政策主要遵循三個原則:穩健的貨幣政策方向保持不變,靈活適度的操作要求不變,長期保持正常貨幣政策的決心不變。在外部復雜形勢下,保持常態化的貨幣政策是我國很大的一個優勢。總體看,當前的宏觀政策是要確保現有的政策落實見效,預計不會再出臺太多寬松的政策或收緊的政策,政策將以穩為主。

談房企融資新規:矯正房企盲目擴張行為

近日,房地產融資新規備受市場關注。央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彭立峰對此回應,房地產融資新規是央行和住建部會同相關部門在前期廣泛征求房地產業界、金融業界意見的基礎上,經過近兩年時間的醞釀之后形成的,是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立這個制度的目的,在于增強房地產企業融資管理的市場化、規則化和透明度,促進房地產企業形成穩定的金融政策預期,合理安排自身的經營活動和融資行為,同時也矯正一些企業盲目擴張的經營行為,增強房地產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彭立峰稱。

至于新規會對房地產市場帶來何種影響,彭立峰表示,在規則制定過程中,相關部門充分考慮了企業和市場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科學合理的過渡期安排。從整體上看,目前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起步平穩,社會反響積極正面。下一步,將會同住建部和其他相關部門,跟蹤評估執行效果,不斷完善規則,穩步擴大適用范圍。

匯率:小幅升值是我國經濟面向好的自然反映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經歷了前期的顯著升值后,隨著近日央行將遠期售匯外匯風險準備金率降至0,人民幣匯率出現一定回調。孫國峰表示,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小幅升值,總體看升值幅度比較溫和。例如,10月12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收盤價與去年年末相比升值了3.3%,與去年的平均值相比升值了2.5%,升值幅度是低于歐元等其他國際主要貨幣。

“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是我國經濟面向好的自然反映,我國率先控制了疫情,經濟社會恢復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我國將是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孫國峰稱。

孫國峰表示,從匯率的影響看,匯率波動對經濟主體的一方有利,對另一方有弊,因此匯率還是要由市場供求來決定,來發揮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功能。當然也要防止過度的加杠桿行為和過度的正反饋行為,下一步,央行將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此外,針對本外幣利差維持較高水平一事,孫國峰認為,我國實行正常貨幣政策,中國的利率水平和經濟基本面是一致的;發達經濟體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所以本外幣利差保持在較高水平。這樣的利差水平主要是由于發達經濟體貨幣零利率或者是負利率造成的,是市場運行的結果。

談金控監管:不需申請金控集團的公司不得使用“金融集團”等字樣

央行在9月中旬發布《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下稱“《辦法》”),并對設立金控公司設置資產規模要求,若達不到《辦法》所設定的資產規模門檻,但仍實質控制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類型金融機構,是否也在《辦法》的適用范圍內?

對此,央行宏觀審慎局副局長趙先信表示,《辦法》從宏觀審慎管理的角度出發,要求控股兩類及兩類以上金融機構并且符合規定情形的企業應當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由央行進行準入管理,并實施監管,推動規范發展,防范系統性風險。對于已控股兩類以上金融機構,但尚未達到資產規模要求的企業,分兩種情況:

一是根據金控辦法,央行按照宏觀審慎監管要求,認為需要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的,企業應當提出設立申請。

二是其他不屬于此類情形的,不需要申請設立金融控股公司,但應在現行的法律法規框架下依法合規經營,并且名稱中不得帶有“金融控股”、“金融集團”等字樣。

趙先信稱,《辦法》發布以后反響都很積極,一些企業向央行進行咨詢,總體看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辦法》于11月1日正式實施后,具備設立金融控股公司情形且擬設立的企業,應當向央行提交申請。

關鍵詞: M2 信貸社融 央行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