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綠地第三季“很忙” 加大擴儲、剝離大灣區業務與降負債

2020-10-27 00:54:49來源:觀點地產網  

觀點地產網 十月底,正值A股發布三季度業績數據的高峰期,不少企業提前打好預防針,早早披露了業績盈警提示。

受今年疫情影響,房企上半年部分財務指標飄紅已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相比上半年的情況,綠地控股這份逐步改善的三季報則顯得“來之不易”,增幅依舊保持平穩。

10月26日,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前九月,綠地控股營業收入3209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房地產主業實現營業收入1446億元,基建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4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及6%。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爆發以來,綠地控股的地產和基建板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雖然三季報中兩大板塊的營收雙雙回正,但增幅已不及去年同期。2019年同期,綠地控股營收增長26%,地產及基建營收則同比增長21%及38%。

此外,截至今年三季度,綠地控股實現利潤總額228億元,歸母凈利1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及1.9%,基本每股收益0.99元,同比增長2.06%。

房地產銷售數據顯示,綠地控股于今年第三季度實現合同銷售金額849億元,同比增長27%,合同銷售面積72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6%。可以看出,綠地在7至9月的銷售上下了不少功夫,單季度銷售增長遠超今年前兩個季度。

若看截止9月末累計的銷售數據,綠地還需更努力追回之前落下的業績。今年1-9月,綠地控股累計合同銷售金額金額2179億元,同比下降7.1%,合同銷售面積176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84%,回款1974億元,回款率91%。

事實上,每年的第四季度亦是房企實現銷售收成的重要時間節點,于綠地而言也不例外。去年第四季度,綠地控股實現銷售1534.89億元,遠超前三季度。至于今年綠地控股的第四季度表現,仍值得市場期待。

儲糧與剝離大灣區業務

疫情之后,對于現金流的管控成為業績報告中尤為看重的指標。今年以來,綠地控股在一季度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失守陣地”,錄得負80億元,到二季度回正,如今三季度這一指標逐漸有好轉,但依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三季報顯示,綠地控股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錄得50.04億元,同比減少45.17%。事實上,從綠地控股在報告期內的投拓動作看,就不難理解其經營性現金流凈額變動幅度較大的緣由。

綠地控股也表示,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變動的原因系土地及工程款支付同比增加。于今年第三季度,綠地控股共獲取項目18個,所涉權益土地面積480萬平方米,權益計容建筑面積950萬平方米,權益土地款365億元。

對比第一、第二季度的投拓力度,綠地控股彼時的權益土地款支出分別為136億元及230億元,第三季度的權益土地款支出相當于上半年的權益土地款總和,且將近去年同期權益土地款的兩倍,2019年第三季度其權益土地款僅190億元。

于報告期末,綠地控股累計獲取項目77個,累計權益土地面積1053萬平方米,累計權益計容建筑面積2196萬平方米,總地價813億元,累計權益土地款731億元,新增貨值近2800億元。

綠地控股表示,前三季度累計獲取的項目中,按計容建面計算,約74%為住宅,按貨值計算,約66%的項目位于一二線城市。

于今年年初,在疫情之下綠地還發布了“健康宅2.0”計劃,截至今年三季度,綠地表示,“健康宅2.0”已覆蓋了16個區域的134個項目,總建筑面積3898萬平方米,升級產品總貨值為3642億元。

另一方面,綠地在項目交付量上也有所提升,前三季度累計新開工2476萬平方米,新增供應1632萬平方米,竣工備案1086萬平方米,完成交付1493萬平方米,交付面積同比增長27.39%。

對于城市的布局,綠地控股也進行了一番調整。就在兩周前(10月12日),綠地控股剝離了廣州綠地全部股權予綠地香港,總代價72.6億元。至此,在綠地的地理版圖上少了大灣區業務分布。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綠地控股于今年新增的土儲主要位于南京、嘉興、六安、山西運城、武漢、山東濱州、重慶、江西鷹潭、長沙、貴州貴陽、蘇州、青島、廊坊、無錫、太原等,概無大灣區甚至是廣東的城市體。

綠地控股出售廣州綠地一事想必由來已久,只是疫情加速了這項交易的兌現。早在去年,綠地集團便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指揮部,綠地香港總裁陳軍為直接負責人,綠地廣東事業部也包含在其中。

此舉不僅能進一步解決與綠地香港的同業競爭問題,剝離業務還能更為直接地回籠資金,起到降負債的作用。今年以來,“三道紅線”更像是戴在房企頭上的緊箍咒,亦是對高負債、需改善現金流的房企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壓在身上的“三道紅線”

自從“三道紅線”消息出來后,對房企的負債和現金流討論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在TOP10房企的紅檔名單里,亦有綠地控股一席。

“三道紅線”的具體內容為,房企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于70%,凈負債率不得大于100%,以及“現金短債比”不得小于1。對于這只擁有萬億資產級別的“大象”,在三條紅線面前,綠地控股的發展也會受到掣肘。

有統計顯示,12家重點監測的房企中,位于“三道紅線”的紅檔房企有3家,包括綠地、融創和中梁。

此前中報數據顯示,綠地在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82.7%,凈負債率指標較2019年末上漲24.7個百分點至180.3%,貨幣資金與短期債務比為0.66,面臨償還短期債務的壓力。

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也表示,綠地要適應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穩步實施降負債、優結構,加強資金管理,增強發展韌性。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綠地控股的總資產增長顯得更為緩慢,總資產值為11648億元,較年初增長1.67%,歸母凈資產808億元,較年初增長2.36%,在手的貨幣資金為806億元。

負債方面,截至今年9月底,綠地控股的短期借款為299.4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730.38億元,其他流動負債為117.46億元,長期借款1806.76億元,應付債券為400.1億元。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于報告期末,綠地控股的有息負債規模約為3354.17億元,長短債比例方面,短債比例持續下降,長期負債比例增至7成。

此外,綠地控股在融資方面有很多動作,不論是ABS、境外債券,還是公司債、疫情債等,綠地的融資成本仍然可圈可點,整體平均融資成本為5.59%,保持較低水平。

今年以來,綠地現金流量表的變化,亦可反映其通過多元融資、加快回款等渠道來改善現金流情況,但效果仍有待進一步顯現。

截至9月底,綠地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50億元,同比減少45%,投資活動現金流凈額為-157.99億元,同比減少16.42%,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為16.89億元,同比減少27.82%。

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不到66天,在張玉良的第四季度規劃里,接下來綠地控股似乎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張玉良表示,將重點確保房地產全年穩定發展,沖刺銷售業績,抓竣工交付。同時搶抓基建投資提速,商貿產業業績快速增長,實現“商貿國家隊”轉型,綜合產業創新轉型,提升發展能級,增進協同效應。

關鍵詞: 綠地第三季“很忙”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