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北京市將添12億立方米天然氣應急儲備

2020-10-29 11:46:02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200多億元在建新項目 保障首都天然氣供應

本市將添12億立方米應急儲備

每年采暖季,各方都對天然氣供應格外關心。北京的天然氣夠不夠?應急儲備有多少?市發改委昨天披露,北京市正在建設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項目應急儲備能力為12億立方米,最大氣化外輸能力為6000萬立方米/天,預計一期工程將在2022年建成。

每天最多輸氣6000萬立方米

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接收站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南港工業區。項目建設內容包括碼頭工程、LNG接收站工程和外輸管道工程三個部分。其中外輸管道工程起于天津南港工業區LNG接收站首站,途經天津市、河北省和北京市,止于大興區城南末站,管道全長224公里,每天最多可以向北京輸送6000萬立方米天然氣。

該項目總投資201.3億元。“北京市積極與天津市、河北省有關部門溝通對接,全鏈條推進項目核準。”這位負責人說,市發改委還會同市財政局為本項目爭取到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5億美元貸款,用于項目建設。

有了這個項目,北京天然氣應急保障能力將進一步提升。按照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相關要求,下游企業承擔應有的儲備調峰責任,城鎮燃氣企業須滿足不低于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

“隨著國家持續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和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作,以及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北京市積極推進‘煤改氣’工作,冬季用氣需求激增,用氣不均勻性更加突出,季節性峰谷差進一步加大。”這位負責人說,天津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建成將有效保障北京市天然氣應急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首都用氣安全水平。

有助京津冀天然氣互聯互通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采取的是LNG儲備形式。對此,市發改委解釋,運輸方便、安全、清潔、高效的液化天然氣簡稱LNG,1立方米LNG可氣化為625立方米天然氣。不管是作為民用燃料、汽車燃料或是燃氣調峰,LNG都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前景,運輸的方便性還可解決天然氣管網不能到達地區的用氣問題。

為能實現LNG的調峰保障及持續供應,儲罐一般都配套建設接收站及輪船碼頭,但北京不具備建設碼頭條件,因此選擇在天津建設本項目。

與此同時,項目建設有助于提升京津冀地區和全國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能力。天津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外輸管道途經天津、河北、北京三省市,項目擬與沿途多條管線互聯互通,對實現全國天然氣管道“一張網”,提升京津冀地區天然氣保供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預計2022年起送氣進京

記者獲悉,該項目采取數字化設計、智能物流倉儲、智能化施工管理等措施,最終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智能化運營。

“本項目在國際上首次采用了大型薄膜罐儲罐技術,單體規模達到22萬立方米。”這位負責人說,本工程新建的10座LNG儲罐中,有8座創新性地采用了薄膜罐儲罐技術設計建造,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均屬于體量最大的陸上薄膜罐體。薄膜罐與傳統的9%鎳鋼全容罐相比,克服了建設體積的限制,在相同的外觀尺寸下有效罐容可增加10%,更具有節約鋼材、降低重量、縮短工期、節省造價等諸多優勢。

按照“同期建設,分期投產”的原則,項目分階段落實城市燃氣供應企業年用氣量5%的天然氣應急儲備能力,分三期進行建設:一期建設1座LNG碼頭、4座儲罐及配套工藝設施及外輸管線,計劃于2022年底完工;二期建設4座儲罐,計劃于2023年底完工;三期建設2座儲罐,計劃于2024年底完工。

目前,項目一期接收站地基處理工作已完成,一期儲罐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25%,二、三期儲罐工程也已啟動施工建設。外輸管道工程于2020年8月開工,目前已完成近10公里的管道敷設。

關鍵詞: 天然氣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