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怡亞通、時代新材、魯銀投資上熱搜,變賣資產、出售子公司股權

2020-11-14 20:59:23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記者 | 周月明

·編者按·

正常情況下,投資收益不僅能夠增厚企業利潤,且對二級市場上股價的提升也有明顯支撐作用,但這種收益來源必須是建立在獲取方式的合法合理基礎之上。一旦某些不合理的投資收益在上市公司凈利潤構成中占據了大頭,且這種現象還長期存在,則意味著這類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很可能只是表面繁榮,一旦長期依賴的投資收益出現“斷頓”或大幅減少,則公司業績將會出現明顯變化,甚至有巨額虧損的可能,而業績的不及預期不僅會帶來股價的大跌,甚至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后遺癥。

梳理近幾年上市公司利潤構成,可發現有很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成為不死鳥,與其每到危急關頭總有“神藥補血”相關,而這個“神藥”就是投資收益。資料顯示,自2017年上市公司投資收益總額第一次超過萬億之后,投資收益就已經越來越成為上市公司拉高利潤或茍且續命的神藥。

《紅周刊》記者統計發現,僅2019年,A股公司中投資收益超過其凈利潤10倍以上的上市公司就有20家左右,而在2020年上半年也有13家以上。通常情況下,投資收益對于正常經營的上市公司來說是多多益善,其不僅能有效增厚企業的凈利潤,且對股價和估值的提升也有明顯的支撐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利好必須是建立在主營業務穩定基礎之上,且收益的來源也是合理合法的,若是某些空殼企業長期以其維持自己的生存則是相當有風險的,因為這種“補血”方式只是治標不治本,至多讓這些空殼公司多幾年表面繁榮,讓一些“有心的”重要股東有機會套現罷了,而一旦賴以生存的投資收益突然“斷頓”或出現大幅減少,則業績很可能大幅下降甚至虧損,如華電能源就是這樣。該公司今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虧損6.57億元,同比下降209.93%,原因是其投資收益減少了83.37%,其上年同期投資收益貢獻大戶華電煤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股權因在2019年底出售,導致今年無此項投資收益。又如ST德豪,其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404.54萬元,同比上升106.66%,業績大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投資收益、資產處置收益同比分別上升了2326.10%、2006.41%,其中投資收益合計高達11.8億元。然而到了今年三季度末時,公司的業績卻出現了1.65億元虧損,重要原因之一與其投資收益大幅減少有著直接關系: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合計投資收益僅有1077.17萬元,不足去年的零頭。

其實,在A股市場的一些白馬股中,近幾年投資收益對凈利潤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甚至有的還形成了一定的依賴性,一旦有個風吹草動,股價也立馬有反應,如消費白馬股涪陵榨菜近期股價出現閃崩現象,就是因投資收益大降而業績不及預期所引發的。三季報顯示,涪陵榨菜今年第三季度利潤表現低于預期,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僅同比增長3.01%,而在第二季度時,這一增速還為49.62%。究其利潤增速出現大降原因,與其投資收益波動是有一定關系的。財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投資收益(理財收入)僅為24萬,較去年同期的1717萬元出現了大幅減少。

除了上述幾家公司,《紅周刊》記者發現,還有一些上市公司在投資收益上“玩著花樣”欺騙投資者,它們有的靠不斷增投“身份可疑”的參股公司來增厚長期股權投資資產,然后一邊讓這些參股公司產生與規模不匹配的投資收益支撐業績,另一邊又將增厚的長期股權資產質押出去獲得更多的現金,這種一邊做大資產維系高股價,又一邊利用這些參股公司獲取更多投資收益的模式,可謂一魚多吃,如怡亞通;也有的公司則是主營業務一直虧損,常年靠變賣子公司股權來換取投資收益,可賣來賣去后,直至掏空手里所有的優質籌碼,成為空殼,如魯銀投資;當然,更有的公司如時代新材已瀕臨退市邊緣,為了避免“披星戴帽”高溢價賣出旗下資產,一下子獲得高額的投資收益,進而彌補了財務漏洞……

對于類似上述有“內容”的公司,在A股市場中其實是并不少見的,它們會通過各種手段大秀財技,用虛假繁榮去掩蓋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態,表面上公司是在盈利或少虧的,可實際上企業在本質上卻早已千瘡百孔,一旦某一時間段無投資收益或投資收益低于預期后,則當期業績將會出現大降甚至嚴重虧損,大概率會引發二級市場股價的劇烈震蕩,就如上文提到的涪陵榨菜一樣,估值水平會得到重新修正。當然,若出現極端情況,即若恰逢股災大年,過度依賴投資收益貢獻的上市公司很可能會因股價的大幅下行而出現股權質押爆雷(前幾年A股市場曾因股價大跌而大面積出現過股權質押爆雷事件),嚴重者,控股權丟失也是有可能的。

關鍵詞: 怡亞通、時代新材、魯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