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會長談劍鋒:讓數據采得合理、用得放心、管得到位

2021-03-11 08:30:25來源:上海證券報  

“數據被譽為新的石油,是本世紀最為珍貴的財產。建設數字中國,筑牢數字經濟發展根基,必須補好安全課。”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會長談劍鋒提交的6個提案都與數字中國建設有關。會議間隙,他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將數據安全的地基打牢

上海證券報:“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將建設數字中國作為獨立篇章,您覺得意義在哪里?當前該如何夯實數字化發展的基礎?

談劍鋒: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發展將是未來衡量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規劃綱要草案將建設數字中國作為獨立篇章,說明國家對數字化發展極其重視,這代表了國家的一個發展方向。目前,中國的各行各業各個層面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

我認為,數字化轉型中最核心的是數據。數據是有價值的,但數據只有在流通情況下才能實現其真正的價值。而數據流通過程中最大的壁壘就是數據安全風險。建議將數據安全的地基打牢,只有這樣,才能夯實數字化轉型發展基礎。

在這方面,我建議國家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規范,提高監管能力,實現數字共建共享。同時建議相關層面加大數據執法力度,建立數據管理使用的合規審評制度,形成有效機制,讓數據采得合理、用得放心、管得到位。只有在健康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數字才能賦能整個實體經濟,助力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慎重考慮數據的分類分級和管控

上海證券報:您一直強調數據安全,結合目前的發展狀況,請問有什么針對性建議和舉措?

談劍鋒:的確,數據安全已成為事關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的重大現實問題。海量數據中,有些關鍵數據,如個人生物特征數據(人臉、指紋、DNA等),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特征,一旦被竊取,無法追回并變更,將對個人隱私保護帶來極大的、不可逆的風險。大量的國民個人醫療檔案、健康檔案匯聚后,可以用于分析該國的勞動力狀況和經濟、相關產業發展趨勢,一旦被獲取,對國家安全和產業經濟發展可能帶來不可預估的危害。

我認為,在大力推進數字化經濟發展,鼓勵大數據應用和創新的過程中,必須慎重考慮數據的分類分級和管控,尤其是針對帶有個人生物特征、有關公民群體特征的醫療健康數據等唯一性、不可再生性的關鍵數據,必須有效管控,以預防社會風險,確保國家安全。

建議加快相關法規制度建設,嚴格規范和落實關鍵數據的采集、存儲和使用。加強數據治理和數據監管,要嚴控大數據的使用場景。建議設立國家“數據銀行”,由國家成立專門機構統一管控,負責關鍵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和確權等。可以使用創新技術,如區塊鏈技術、聯邦計算技術等,使企業能從“銀行”提取脫敏后的分級分類數據進行分析應用,但不擁有對關鍵數據的所有權。運用密碼技術嚴格保護數據的存儲和傳輸,并確保數據可追溯,做好數據銷毀管控機制。

加強智能汽車數據安全管理

上海證券報:作為數據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智能汽車正在快速崛起。請問您對該領域的數據發展有何建議?

談劍鋒:智能汽車“人—車—路—云”的復雜鏈接形態,具有智能化、網絡化、平臺化特征,其依靠大量車載傳感器和交互應用,能獲取并處理大量的個人身份數據、地理環境數據、道路交通實時數據以及個人生活、娛樂、商務交互數據,智能汽車和平臺已不僅僅是用以代步的交通工具,將可能成為類似于手機的移動智能交互終端和智能生活平臺。

從智能汽車目前發展情況來看,以下問題亟待重視和優先解決:

第一,軟件定義汽車成為產業發展趨勢,軟件代碼安全檢測和監管,軟件供應鏈管理需事先規范。

第二,智能汽車尤其是高等級智能自動駕駛汽車具有強大的數據采集能力,亟須加快落實相關數據采集、存儲、處理、應用法律法規和標準。據統計,當前有一些品牌電動車可以采集覆蓋車主個人信息、車輛環境信息、車輛行駛信息、車主手機信息等200多項信息。這些信息一方面用于自動駕駛分析決策,另一方面成為了智能汽車廠商進行商業創新和擴展的資源。如此多的信息,尤其是關鍵人群的個人信息、個人行為信息,車路協同獲取的實時環境信息、敏感地理位置等,一旦被濫用或惡意使用,將對社會安全乃至國家安全帶來巨大風險。

所以,我建議,盡快完善和落實智能汽車軟件供應鏈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和標準,確保產業安全、健康穩定發展;建議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加快智能汽車數據安全管理制度細則的落地執行。

網絡安全是數字時代的根基

上海證券報:業內認為,護航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堅實的網絡安全保障。對此,您怎么看?

談劍鋒:這一點非常正確。網絡安全可以說是數字時代的根基,沒有網絡安全,數字技術的作用會大打折扣。

我建議國家制定網絡安全預算投入在信息化建設投入中不能低于5%的強制性標準。尤其是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重大信息化項目如數據中心、5G、車聯網等,將網絡安全投入占比要提高至10%以上。保證安全與信息化同步規劃、建設和運營。

同時,將網絡安全產業定義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落實包含資源配置導向的網絡安全產業的結構政策,支持和吸引更多有志于網絡安全的企業和創業者進入該領域;要培養龍頭骨干企業,加快布局一批面向“新基建”重點領域和“高精尖”技術方向的網絡安全創新應用先進示范區,積極培育網絡安全人才。

關鍵詞: 全國 政協委員 上海市 信息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