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北京大力推動空天產業集群建設

2021-04-02 10:15:18來源:人民日報  

衛星網絡 發展正當時

衛星網絡是未來通信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科學城,來自市場和政府的力量正加速凝聚,一個瞄準千億級產業集群目標的空天產業集聚區已初步形成。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集成互聯、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衛星網絡是未來通信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據預測,2025年,全球衛星網絡接入設備將達2億臺套,市場規模約6000億美元。

今年1月,《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發布,將著力建設商業衛星產業基地和星座運控、運營平臺。如今,在中關村科學城,創新型民營航天企業如春筍般破土,一個瞄準千億級產業集群目標的空天產業集聚區已初步形成。

航天領域的新生力量

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北部的一處衛星測試場區,來自民營企業銀河航天的通信系統專家們正在做測試前的準備工作。幾分鐘后,一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過境北京上空,工作人員使用手機連接衛星終端提供的WiFi熱點實現了視頻通話。

完成這項任務的,正是去年1月16日發射成功的銀河航天首發星。銀河航天首席技術官朱正賢說,由于目前只有單顆衛星,每次衛星過境能夠接收信號的時間還很有限,但隨著在軌通信衛星不斷增多,用戶就可以不間斷地接收到信號。

傳統的網絡覆蓋主要以建設基站的方式進行,但地面基站卻面臨著成本高、覆蓋范圍小的制約。在此背景下,衛星互聯網應運而生。

朱正賢說,過去為人們提供服務的更多是高軌地球同步通信衛星,部署在地球赤道上空約3.6萬千米處的軌道上。由于距離太遠,制造和發射成本高,信號傳輸延時高,通信費用也較高,這些因素都不利于大規模應用。

科技進步正在改變全球無線通信的面貌和發展前景,其中近地寬帶通信星座(軌道高度為200千米—2000千米)以其全覆蓋、帶寬大、成本低等優勢日漸興起,成為解決全球網絡覆蓋的新方案。

在人們印象中,航天事業多由國家隊大顯身手,為何民營企業也進入到這一領域?“民營商業航天具有靈活、高效的優勢,對我國加速低軌寬帶衛星互聯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航空航天產業處處長艾濱說。

中關村科學城“星谷”悄然成形

自2015年國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航天領域以來,以商業火箭、衛星為代表的商業航天企業快速增長,目前已超過200家,其中約有90家聚集在北京。

艾濱介紹,北京市結合衛星網絡產業現有的基礎和空間布局,提出要發揮“南箭北星”輻射引領作用。具體講,在大興區建設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做強“南箭”;在海淀區建設商業衛星產業基地和星座運控、運營平臺,做強“北星”。

作為做強“北星”的關鍵之舉,去年9月,中關村科學城“星谷”建設項目正式發布,即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即北清路沿線規劃建設空天產業集聚區,打造千億級的產業集群。

海淀區副區長、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林劍華介紹,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集聚了眾多科研機構和一大批創新型企業,形成了涵蓋衛星研制、地面站與終端設備、衛星測控、衛星運營等的全產業鏈生態。

“衛星互聯網不是一個孤立的產業,未來需要互聯網、人工智能、衛星應用等各方面的人才,而海淀區是這些人才成長的沃土。”銀河航天聯合創始人劉暢說。

據了解,“星谷”建設有近百萬平方米的空天產業集聚區。同時,海淀將搭建衛星設計與中試服務平臺、衛星測試服務平臺、衛星測控運營服務平臺,形成強有力的產業服務能力。

此外,海淀為入駐“星谷”的企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產業投資基金,初創期的房租補貼、研發投入補貼、人才公租房等。

政策助力帶來強大動力

2020年,北京市將衛星互聯網納入北京新業態新模式培育重點任務,今年1月,北京市經信局牽頭出臺了《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著力解決企業反映的保費補貼、資金支持、空間布局、政府服務等難點、痛點問題。

艾濱介紹,這26條措施是北京市關于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專項措施細則,進一步增強了產業鏈企業發展信心,并將為新型衛星網絡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

這種支撐正在轉化成為企業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市、區兩級政府部門為我們配備了企業管家,為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一方面,企業在經營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可以及時咨詢或求助企業管家;同時,企業管家經常主動為企業推介、解答和爭取相關政策,這都提升了企業的歸屬感和獲得感。比如我們在經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加急手續,企業管家多次第一時間幫助協調溝通。”銀河航天戰略合作總經理初肖潔說。

關鍵詞: 北京 大力 推動 空天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