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山東威海:醫保政策注入中醫藥發展新動力

2021-04-14 08:30:18來源:經濟參考報  

一段時間以來,威海市醫療保障局主動扛起推動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部門責任,堅持市區協同、三醫聯動,以中醫藥發展基礎好的文登區為改革主陣地,以解決制約中醫藥發展的堵點痛點問題為改革切入點,綜合運用結算支付、價格調整、基金分配等各種政策資源和管理手段,形成醫保政策的疊加效應,取得了醫院得發展、醫保得節省、患者得實惠的多贏成效。

創新支付機制降低費用負擔提高中醫藥“可及性”

中醫藥治療具有總體花費少、患者痛苦小等優勢。但如果醫保政策不匹配、中醫技術和中藥無法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勢必增加患者的負擔,降低群眾選擇中醫藥的熱情。

威海市醫保局黨組成員于華偉介紹,為解決這一問題,威海醫保部門積極改革創新支付結算方式,做好“調、控、擴”三篇文章,最大限度地減輕看中醫、用中藥的自負比例,提高中醫藥的可及性。

一是做好“調”的文章,調整起付標準和報銷比例減輕患者負擔。威海醫保部門采取調低起付線、調高報銷比例的辦法,減輕參保人到中醫院看病和住院治療的花費。參保人員在中醫醫院住院和治療門診慢性病,醫保報銷的起付標準執行低一個級別醫院的標準,同時職工的個人負擔比例按低一個級別醫院的標準執行,居民報銷在同級別醫院標準上提高5個百分點。

記者了解到,參保人員到當地三級中醫醫院住院,在職職工的報銷起付線由三級醫院的900元降低到二級醫院的700元(居民由800元降低到500元),報銷比例職工從80%提高到85%(居民也提高5個百分點)。通過一降一升,減輕了患者就醫負擔,激發了使用中醫藥治療的積極性。

二是做好“控”的文章,改革優勢病種收付費方式減輕患者負擔。在全國率先實施中醫優勢病種收付費方式改革,根據中醫藥特色優勢突出、診療方案成熟、臨床療效確切、治療費用可控等原則,嚴格篩選優勢病種,嚴格核定收費標準,嚴格控制費用增長。

目前,威海市共遴選出中醫優勢病種50個,包括13個中醫骨科病種,37個非骨科優勢病種,收費標準控制在2900到21300元之間,收費水平是西醫的89%。

“中醫骨科優勢病種付費方式改革,大大提高了中醫技術的應用水平,有效降低了切開手術的實施率和內置鋼板的使用率,減輕了患者二次手術帶來的痛苦,平均住院日減少20天左右。為醫保基金和患者減負效果非常明顯。”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院務委員、創傷整復二科主任畢宏政說。

三是做好“擴”的文章,擴大醫保支付報銷范圍減輕患者負擔。威海市把創新目錄管理、擴大覆蓋范圍,作為提高中醫服務可及性的關鍵來抓,將符合條件的中藥品種、中醫診療項目和醫療機構內部中藥制劑,及時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并取消了藥品目錄中所有中藥飲片的個人先自付比例,既滿足了參保人員對中醫藥的需求,又調動了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藥服務的積極性。

畢宏政介紹,在文登整骨醫院,目前已有術前消腫止痛、術后接骨續筋、恢復期舒筋活絡等11種自制藥劑納入威海市的醫保報銷范圍,每年可為患者減少個人負擔300多萬元,全市每年可減輕群眾負擔1100多萬元。

創新定價機制激發發展活力重構中醫藥文化“價值鏈”

威海醫保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大膽創新價格管理機制,重構中醫藥“價值鏈”,全面激發中醫藥的內在發展活力。

首先,通過創新項目管理機制重構價值鏈。為切實解決中醫項目審核環節多、時限長、機制不靈活,難以適應中醫藥發展需要的實際問題,威海醫保部門建立了中醫藥項目動態管理機制,定點醫藥機構隨時可以上報項目申請,醫保部門每年組織專家評審論證一次,及時將中醫新技術、新項目納入目錄管理,實現了項目更新管理與中醫醫療技術發展的基本同步,為中醫藥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威海中醫院黨委書記蘭勝才介紹,近年來威海市增設了長圓針療法、扶陽罐療法、熱敏灸等10多個中醫特色項目,并在全國獨家設立了中醫專家診察費以及針灸、推拿等新項目,提高了醫務人員開展新項目、提高技術水平的積極性。目前,威海市中醫項目總數達到139個。

其次,通過創新價格調節機制重構價值鏈。中醫診療收費整體偏低、成本倒掛等問題不解決,醫生從事中醫、醫院發展中醫的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

威海醫保部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對中醫項目價格實行動態管理,每年進行一次調整。其中,針灸、推拿、中藥塌漬治療等項目收費標準提高了50%;拔罐治療、刮痧治療等收費標準平均提高了30%;國家級、省級名中醫和市級名中醫診查費分別由8元和6元提高到50元和30元,體現了中醫技術的內在價值。

再次,通過創新技術定價機制重構價值鏈。轉變“以物定價”的傳統思維定勢,探索建立“技術定價”的機制和方式,充分體現中醫技術的價值。

近年來,在保持病種總費用低于西醫的前提下,威海大幅度提高了中醫診療技術項目價格,引導醫院更多采用中醫療法。為支持中醫整骨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在文登整骨醫院試點,將高技術含量的骨折中醫手法整復閉合穿針手術費從800元逐步調到5000元,達到全省最高水平,并將手術費用全部納入醫保定額結算,既激勵了醫院開展中醫診療,又減輕了患者負擔。

創新管理機制促進三醫聯動破解中醫藥改革“中梗阻”

“為破解中醫藥改革的難點堵點問題,威海市醫保局積極開展醫保定點機構管理和基金分配管理創新試點,全力配合衛健等部門的改革探索,形成了醫保、醫療、醫藥聯動,中醫藥領域改革縱深推進的良好局面。”威海市醫保局局長苑順說。

第一,強化先行意識,率先開展中醫藥領域管理創新試點。為讓患者看中醫“看得好”、用中醫治療更方便,威海市在山東省率先開展中醫日間病房醫保結算管理試點,將針灸療效確切的24類病癥納入治療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允許病人當日治療結束后離院,滿足了群眾中醫治療和就醫報銷的需求。

走進威海市泰和中醫院的日間病房,記者看到,不僅病房里面幾乎沒有空余床位,病房外面的走廊兩側,也坐滿了老人。76歲的王殿蘭老人坐在走廊一側的座椅上,正和其他老人一起聊家常。她告訴記者,自己最近每天都陪著老伴在這里做中醫治療,“對慢性病治療非常好”。

記者了解到,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患者次均住院費用下降約1100元,減少醫保基金支出近400萬元,取得了群眾降負、基金節支、醫院受益的多贏效果。

為解決中藥質量問題,文登區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中藥配送中心,對中藥實行集中統一采購、調劑、煎煮、配送,打破了各醫療機構中藥房分散管理的傳統模式。

記者在文登區人民醫院醫共體中藥配送中心看到,中藥存放、處方處置、自動化煎藥設備等一應俱全。“由于采取了統一模式,對基層尤其是鄉鎮衛生院來說,大大節約了空間、解放了人力、提高了中藥利用率,推動了中醫藥在基層的推廣度和接受度。”文登區人民醫院院長王立寧說。

第二,強化統籌意識,探索建立醫保基金和公衛資金統籌使用的機制。威海醫保部門在威海市和文登區安排3000多萬元資金支持中醫藥發展的同時,創新醫保基金管理分配機制,研究出臺了醫保基金分配“適度調增、病種單列、獎勵扶持”的支持政策,實現與公衛資金的目標同向、互補聯動。

第三,強化協同意識,全力支持配合中醫集團化改革。威海市近年來探索以三甲中醫院——威海市中醫院為龍頭,整合5處基層醫療機構,組建中醫醫療集團。為支持中醫醫療集團的組建與發展,威海醫保部門強化協同意識,全面構建與集團化管理相匹配、相適應的醫保管理服務機制。

威海市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科科長、四級調研員宋美虹說:“我們創新監管方式,推行‘智能+’管理新模式,依托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建立囊括集團成員單位的數據資源中心、智能監控系統、智能審核系統、醫保醫師管理系統等,實現對醫保醫療服務行為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監管,促進集團內部融合發展、統一管理。”

“我們堅持醫院得發展、醫保得節省、患者得實惠的原則,多頭、多角度、多層次創新挖掘政策‘寶藏’,始終堅持三醫聯動、市區協同,橫向與衛健等部門建立協同聯動機制,縱向與中醫藥發展基礎最好的文登區建立協同聯動機制,保證了各項改革創新舉措的快速落地,積極把改革文章做活做實,形成了醫保基金支出、中醫藥產業培育、人民群眾受益的多贏局面。”苑順說。

關鍵詞: 山東 威海 醫保 政策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