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工業園區“雙碳”目標如何實現?

2021-10-24 16:00:23來源:經濟日報  

工業園區是工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園區企業通常又是用能大戶。“雙碳”目標的提出,對工業園區低碳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指出,組織園區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改造。積極利用余熱余壓資源,推行熱電聯產、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儲能一體化系統應用,推動能源梯級利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在2021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工業園區碳達峰碳中和是城市、區域和行業碳減排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園區在應對氣候變化中作用重大,更應積極面對“雙碳”任務。

工業園區如何實現低碳發展?園區用能改造如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企業如何從中受益?就以上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相關園區和行業專家。

清潔生產改造形式多樣

“‘光伏+儲能’我們已經關注很多年了。”浙江光隆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翟孫華說,作為投資方,他們在浙江海寧尖山新區和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屋頂上安裝了容量800千瓦的光伏發電裝置,同時配置一套100千瓦/276千瓦時儲能系統,這是浙江省首個用戶側“光伏+儲能”項目。

隨著分布式電站的普及,目前全國部分地區電網能承受的余電上網負荷已達上限,造成部分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并網困難,而通過配套儲能,錯峰消納或錯峰接入,將減輕電網運行壓力,也能更好地發展新能源項目。

早在今年3月,浙江海寧市就在尖山新區成立全國首個“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區,同時從政策機制上對“新能源+儲能”進行要求,提出原則上按照新能源項目裝機容量的10%配置儲能。示范區成立后,越來越多園區企業用上了清潔能源。

“光伏+儲能”僅是園區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改造的方式之一,“雙碳”目標發布后,各地園區結合自身特點,積極開展低碳生產實踐。

江蘇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了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累計270余家企業上線;積極推進新能源利用和能源互聯網發展,在園區內投資80億元建設園區光伏電站,同步打造燃料電池熱電聯供自立型系統,最大限度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益。

山東萬華煙臺工業園則成立了能源管理系統項目組,搭設能源管理平臺,80%用電設備實現電能監測。通過能源管理系統掌控園區實時電能分配情況、重點設備負荷情況,分析各裝置不同運行方式下的能源損耗,總結能源損耗與工藝條件、設備運行方式、運行參數的相關性,年可節約電量1529.3萬千瓦時,節省費用1085.8萬元。

促進能源數字化轉型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以及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實施清潔生產改造、提高能效水平,已經成為企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能源電力價格直接影響企業生產成本,在現有電價形成機制下,企業對用能成本越來越敏感。同時,綠色發展的要求,迫使企業不得不思考如何提高能效水平。”中電聯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促進中心部門負責人楊迪表示。

經濟效益是企業投資決策的主要因素。翟孫華說,從企業角度看,隨著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貼退坡,光伏電站的收益大幅減少,有條件的分布式電站業主單位如果能同時配套儲能,在增加直接收益的基礎上,還可攤薄電站的業務、運維等成本。

作為使用方,浙江海寧和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學民關心的不僅僅是價格。“價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電能質量,以及‘光伏+儲能’可作為現有電能的替補和持續保障。”根據他的調研,他們公司屋頂光伏每個月發電近8萬千瓦時,按照電網電價八五折計算,一個月可以節約9000元至1萬元。此外,“光伏+儲能”組合對于企業來說,用電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停電后繼續供電一定時間,起到不間斷用電的作用。

關鍵詞: 工業園區 雙碳 目標 如何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