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南非新變種病毒攜大量突變!不要慌!德爾塔毒王位置穩固,你懼怕的新毒王或難成氣候!

2021-11-28 08:11:04來源:國際金融報  

11月26日,南非科學家和衛生部在新聞發布會上發出警告稱,南非已經出現導致病例激增的新毒株B.1.1.529,且該變異毒株具有大量突變,或使其傳染性更強,并使其能避開由之前感染或接種疫苗所引發的一些免疫反應。

新冠病毒一直在持續突變,本次最新受到關注的變異毒株名為“B.1.1.529”。目前發現其帶有異常多的突變,且有人懷疑是從艾滋病患者身上演變而來,毒性可能超過當前在全球疫情中有主導地位的毒株德爾塔(Delta)和拉姆達(Lambda)。

針對這一新情況,世界衛生組織(WHO)新冠病毒技術咨詢專家也召開緊急專家會議,評估是否將這種新毒株宣布為“值得關注的變異毒株”。最終,WHO專家小組將“B.1.1.529”變異毒株歸類為密切“關注”級別,按照新冠病毒分類命名為“Omicron(B.1.1.529)”,音譯為“奧米克”。

此前,世衛組織將病毒分為兩個級別:注意(Attention)和關注(concern)。被列入關注名單的毒株,往往具備:傳染性更強、致更嚴重的疾病、降低公共衛生措施、檢測、治療、疫苗逃逸等特性。一旦被重點關注,對疫苗和藥物研發均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新毒王?你可能想多了…

那么,南非真會誕生新毒王嗎?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徐建青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判斷,南非新毒株目前還沒有數據可做出準確判定,不過,預計難成氣候,不會造成大規模流行!他認為,該病毒可能會在非洲流行,在歐洲、美洲等其他洲蔓延的可能性不大。

科學家分析稱,變異毒株的產生是病毒自我復制過程中發生突變的結果。病毒一生中會不斷復制自己,期間經常會發生突變,產生變異毒株,復制越多,感染人數越多,發生突變的幾率和出現變異的數量越大。

徐建青教授分析稱,“如果該毒株真是從艾滋病患者群體中進化出來的,就更難流行!因為病毒從來都不是變異越多,越容易流行。客觀上來講,德爾塔毒株已經是進化完美的毒株了,目前這一階段,我認為,如果南美人群中出現新毒株,更值得關注!”

為什么艾滋病患者中演變來的病毒不可怕,徐建青教授舉例進行了說明,“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力弱,其免疫力不足以清除病毒,導致病毒持續感染,并驅動病毒變異。病毒逃逸一般是以犧牲自身復制和傳播能力為代價的,變異越多,病毒獲得了在該個體中持續的能力,但它卻丟失了在人群中的傳播能力!這就如同一個人在一個環境中適應的越好,他就越難以適應其他環境。”

德爾塔毒王位置恐難撼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定義,“值得關注”毒株具有以下特征:即出現在多個國家/地區,突變對病毒的傳染性和嚴重程度有已經確證或疑似的顯著影響。

目前最令人關注的四種變異毒株:德爾塔(最早在印度發現)、阿爾法變異毒株(最早在英國發現),貝塔變異毒株(南非的B.1.351)、伽瑪變異毒株(巴西P.1)。

據BBC報道,阿爾法、伽瑪和貝塔變異毒株都有一種被稱為N501Y的突變,而這種突變似乎能強化病毒對細胞的感染力,也使病毒更容易傳播。貝塔和伽瑪變異毒株還有一個關鍵的突變,稱為E484K,可能使病毒得以避開免疫系統的阻擊。德爾塔變異毒株更容易傳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信息,2020年10月,印度檢出雙突變株B.1.617,因含有S蛋白上E484Q和L452R兩種突變,被稱為“雙突變”病毒株,也是人們首個發現同時攜帶兩個突變的毒株,其不僅傳播力強,還容易突破現有疫苗的保護屏障。一年后擴散到全球,目前已成為世界許多地區流行的最主要變異株。

根據《自然》雜志2021年7月發表的論文,德爾塔毒株傳播速度到目前為止超過原始毒株的兩倍,傳播率比在英國發現的阿爾法(Alpha)毒株高約60%,而阿爾法的傳播率比新冠病毒原始毒株高50%。

拉姆達毒株還未超越德爾塔。資料顯示,拉姆達變異毒株于2020年8月在秘魯最早發現,2021年6月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值得關注”(VOI)變異株清單,截止目前尚未升級到更嚴重的“值得關切”(Virus of Concern,簡稱VOC)類別。

一般來講,變異毒株會導致病毒更容易繁殖、傳播速度更快,或者對疫苗、藥物抵抗力更強。

而在南美秘魯出現的拉姆達毒株,誕生一年之后,開始了全球迅速傳播,截至今年8月中旬,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發現了拉姆達的蹤跡,并顯現出需要警惕的一些特征,但其威力并未超越德爾塔。

牛津大學病毒進化專家阿麗斯·卡佐拉奇斯(Aris Katzourakis)在接受BBC新聞采訪時表示,不大可能出現變異出一種集所有糟糕突變為一體的終極超級病毒。但每次新的感染就是病毒發生變異改變行為的機會。隨著感染后復原的人以及接種疫苗的人越來越多,病毒也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出現不會引起人體免疫反應的變異病毒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關鍵詞: 變種病毒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