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譚剛:廣東的經濟特區應搶抓大灣區國家戰略機遇

2020-09-17 09:33:53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范思立

40年滄海桑田,40年日月換新。在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成立40年之際,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重點就廣東省的三個經濟特區如何在大灣區國家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以及這三個經濟特區如何引領廣東省的高質量發展等問題對深圳市委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副校長(院長)、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研究中心副主任譚剛進行了專訪。

改革創新是經濟特區的魂

中國經濟時報:經濟特區之于中國和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和獨特作用可謂不一而足,但如何高度概括經濟特區最顯著的特征呢?

譚剛:改革創新是經濟特區的根,是經濟特區的魂。從經濟特區40年發展歷程來看,無一不充盈著改革創新的精彩舉措,無處不彰顯出改革創新的閃亮篇章。正是得益于改革創新這個根、這個魂的強大推動,經濟特區一直走在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前沿,發揮了獨特作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歷史進程中譜寫出壯麗篇章。在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經濟特區勇于改革,大膽探索,很好地發揮了經濟特區在體制改革中的“試驗田”作用。目前經濟特區正在邁向成熟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奮力前行。在對外開放方面,經濟特區通過率先向港澳臺地區進而向外國投資者開放,積極引進境外先進生產技術和產業鏈供應鏈,推動“引進來”與“走出去”協同發展,促進從外向型經濟提升為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從而承擔起并發揮好經濟特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重要“窗口”作用。在創新發展方面,經濟特區從最初的“三來一補”加工貿易起步,隨后積極推動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發展體現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協同發展并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五位一體”新發展格局。此外,深圳市正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為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廣東的三個經濟特區應搶抓大灣區國家戰略機遇

中國經濟時報:進入新時代,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廣東的三個經濟特區如何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機遇?

譚剛:廣東三個經濟特區中既有位于大灣區內的深圳、珠海,也有不在大灣區范圍內的汕頭,但三個經濟特區都同樣面臨搶抓大灣區國家戰略機遇、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為大灣區發展貢獻經濟特區作用的重任。對處于大灣區內的深圳、珠海兩大經濟特區而言應特別關注如下幾點。承擔起在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功能、發揮好在大灣區的核心引擎作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四大中心城市和三大極點,其中深圳、珠海都是中心城市,而且深圳還是發展極點。因此,承擔起中心城市功能、發揮好極點帶動作用,進而為大灣區整體發展以及大灣區引領帶動周邊區域發展提供強大的核心引擎功能和作用,既是深、珠經濟特區的歷史重任,也是深、珠經濟特區搶抓機遇的必然要求。對深圳來說,還應當增強和發揮核心引擎功能作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為“雙區建設”起到先行示范的作用。發揮好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在與香港、澳門合作中的特殊優勢作用,為推動粵港澳合作、支持港澳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促進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推進“一國兩制”新實踐作出經濟特區的新貢獻。積極完成大灣區規劃綱要對深圳、珠海提出的各項工作要求,特別要加快建設大灣區的前海、橫琴兩個重點發展平臺,在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重大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經濟體系、生態文明、優質生活圈等各項工作落實上走在前面,引領、示范、帶動大灣區發展規劃順利實施。對汕頭經濟特區而言,一是總體上應當在舉廣東全省之力支持大灣區建設的格局下發揮經濟特區的帶頭表率作用,為廣東省尤其是不在大灣區范圍的地區搶抓大灣區戰略機遇、支持大灣區建設、融入大灣區發展展示經濟特區應有的引領示范功能。二是主動樹立參與大灣區建設、融入大灣區發展意識,主動謀劃與大灣區相協同的汕頭經濟特區發展規劃,把大灣區國家戰略機遇引入到汕頭新一輪發展戰略之中,把大灣區發展部署轉化為汕頭經濟特區發展舉措,使大灣區國家戰略真正成為汕頭經濟特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支持力量。三是以大灣區內的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為榜樣,學習借鑒深圳、珠海在大灣區戰略中的實施舉措,制定汕頭“十四五”時期的政策措施,特別要學習深圳、珠海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總體思路與執行策略,真正擦亮汕頭經濟特區金字招牌。四是以學習追趕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的實際行動,為廣東欠發達地區追趕珠三角核心區提供經驗,為廣東“一核心一帶一區”均衡發展、充分發展提供汕頭經濟特區的榜樣。

深圳應爭當全球標桿城市

中國經濟時報:新時代中國經濟的重要內容是推動高質量發展,請問廣東的三個經濟特區如何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好引擎作用?

譚剛:廣東的三個經濟特區應當在高質量發展上成為廣東省的典范。對三個經濟特區來說,由于發展程度不同,在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與重點上也應當有所區別。總體上看,深圳應當切實按照《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精神,以高質量發展高地為導向,率先成為全國高質量發展典范,建成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高質量發展全國典范城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范例”是深圳高質量發展的中長期目標,最終愿景是爭當全球標桿城市。深圳的高質量發展主要包括四個要點:一是為全國轉換發展動力提供深圳樣本,重點工作是推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二是為全國優化經濟結構貢獻深圳案例,重點工作是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為重點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三是為全國轉變發展方式探索深圳經驗,重點可在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深化區域合作、推動都市圈建設、促進飛地經濟發展(深汕特別合作區等)等方面深入探索。四是為全國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完善“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深圳方案,重點可在以要素配置為重點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以前海合作區和自貿片區為重點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等方面大膽探索。按照高質量發展高地目標導向,深圳應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尤其是在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揮主陣地和關鍵性作用,圍繞這一戰略構建起具有深圳特點的現代產業體系,同時以營造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關鍵詞: 經濟特區 廣東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