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分拆成癮的百度,讓“親兒子”小度也獨立了

2020-09-30 22:33:08來源:虎嗅網  

分拆成癮的百度,又讓一個事業部獨立了,而它的目標,依然是獨立融資上市。

9 月 30 日,百度宣布旗下智能生活事業群組業務(以下簡稱“小度科技”)完成了獨立融資協議的簽署。雖然是獨立融資,但融資完成后,百度公司對小度科技仍然擁有絕對控制權,小度科技的相關業務及財務數據仍將繼續在百度公司整體財報中體現,據百度官方披露,投后估值達約 200 億元人民幣

百度官方也明確,獨立融資是為了開啟國內上市的進程。此前億歐曾報道稱,百度計劃分拆小度(包括智能硬件和AI語音交互系統兩部分)獨立融資,并很有可能選擇到科創板上市,目前在組織結構上已經做出了一些調整。

小度和 Duer OS 是百度內部相當總是的板塊,每年都要拉出來秀一秀業績。那么,如此地位“親兒子”為啥也要獨立呢?

補貼出的智能生活

百度的智能生活事業群組(Smart Living Group,簡稱SLG)成立于 2018 年 3 月,由原百度“度秘事業部”、百度“硬件生態渠道部”和收購來的“Raven Studio工作室”共同組成,那時還在百度的陸奇領頭。到后來,陸奇離職,SLG 總經理一職由景鯤擔任,到 2019 年 5 月,在 SLG 表現出色的景鯤晉升為百度的副總裁。

2019 年 2 月,前錘子 CTO 錢晨于加入百度,負責百度智能生活事業群組(Smart Living Group,簡稱SLG)中的硬件研發與供應鏈生態,而此前錢晨所在的百度投資的智能硬件公司“小魚在家”,也在調整中被合并進 SLG,最終這個事業部涵蓋了人工智能語音助手+硬件這兩大塊內容。

語音助手是目前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落地最普遍的一項功能,而語音助手最常見的載體,就是智能音箱。是什么助推了智能音箱市場的爆發?答案很簡單,補貼。2018 年 6 月,也就是 SLG 成立后的三個月,百度發布了首款自有品牌智能音箱“小度智能音箱”,隨后靠著補貼這個利器,份額開始逐漸攀升。

市場研究機構 Canalys2020 年上半年智能音箱出貨量數據顯示,百度的小度智能音箱系列在全球的份額排名第三,中國第一,如果再細分的話,帶屏智能音箱這個品類百度是全球第一,Q2 出貨量 307 萬臺。

百度也不是一開始就確立了補貼路線。2017 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發布了一款智能音箱——Raven H,售價 1699 元,由當年 2 月份收購的渡鴉團隊研發。而就在當月的“雙十一”上,野心十足的天貓精靈,把天貓精靈賣到了 99 元的“傾銷價”,京東的叮咚 TOP 更是只要 49 元,Raven H 的撲街是注定的,最終只生產了不到一萬臺,這樣的量級,顯然承擔不起推廣 Duer OS 的重任。

 

隨后,百度徹底放棄了高端打法,一個猛子跳進了補貼的血海。2018 年 3 月 26 日,百度宣布戰略投資小魚在家,很快雙方合作的智能視頻音箱“小度在家”被廠長李彥宏站臺推了出來,甚至批準千元補貼計劃,把售價壓縮到 599 元,以及后來又發布的售價 89 元的廉價版“小度音箱”,小度在家 1S 是首款帶屏幕的智能音箱產品,而補貼后售價僅為 89 元小度智能音箱,則是為了沖量和教育市場。Canalys 的文章中也指出,在國內帶屏幕智能音箱領域,百度幾乎沒有競爭對手。放棄 Raven H 這個“干兒子”,SLG 在百度是“親兒子”的地位。

 

2019 年的 Q2,百度實現了 3700% 的夸張增長,從而超越谷歌,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音箱供應商。

在剛剛結束的 2020 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發布了小度首款人工智能產品小度真無線智能耳機。售價 399 元,補貼價 199 元,依舊是補貼低價的路數。百度甚至還為產品售罄道歉,宣布補貼價繼續。到了 2020 年,補貼依然是小度帶貨最有力的武器。

除了價格補貼以外,百度在營銷上也花了不少錢,你能在不少綜藝節目上看到小度的身影,總之倆字,燒錢。

分拆成癮的百度

小度智能音箱如此低價,目的當然也很明顯了,硬件不賺錢,目標是為了推廣 Duer OS 生態。畢竟如今的 AIoT,你不講個生態的故事都不好意思出門。畢竟智能音箱這個盤子始終還是太小了,除了智能音箱以外,還需要讓自然語音交互能力更多地落地,這就需要合作伙伴的加入。而過去百度也是一直貫徹了這套思想,通過低價硬件,籠絡用戶,進而發展生態,吸引合作伙伴。

景鯤今年 8 月曾披露,小度助手(DuerOS)目前已有 500+ 合作品牌的合作伙伴生態、4W+ 開發者的開發者社區。

但是,這樣的數據是補貼換來的,而再轉換為營收還是個漫長的過程。一味地補貼,對于業績報表的拖累是無法避免的,投資人總會擔心你燒錢的錢打了水漂。而從百度的口徑來看,未來依然不靠硬件賺錢,也就是說,補貼還會繼續。

這時候,把它獨立出來就是最好的辦法了,獨立融資乃至上市,一方面可以獲得更強的融資能力,另外也能把財報中的坑填一填,未來好的數據可以拿到百度財報里說一說,燒掉的錢自己心里清楚就好。

一個可以參考的樣本是微軟小冰,今年 7 月 23 日,微軟宣布將人工智能小冰業務分拆為獨立公司運營,微軟將保持對新公司的投資權益,并授權新公司使用及繼續研發完整的小冰技術。二者都是互聯網巨頭,分拆的也都是人工智能助手業務。

當時小冰的分拆,一些觀點認為是為了“接地氣”,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是因為這塊業務近四、五年來的投入并沒有換回與之對應的營收,這和小度的情況接近。

人工智能、AIoT 要燒錢,這是這張牌桌上玩家的共識。獨立融資等操作,也是為了更好、更方便地繼續燒錢。但燒到最后,比拼的還是產品里、生態的規模、使用的體驗……另外,燒錢不可能永遠持續,到最后終會分出個勝負。

這些年,百度開始把除搜索、信息流等平臺業務以外的部門進行分拆,除了小度以外,度小滿金融,百度網盤等都有獨立上市的消息傳出,未來 Apollo 等業務分拆也不是不可能。虎嗅文章《百度為何分拆成癮?》中國曾分析,百度連續分拆業務的原因大抵有三:

搜索業務作為 PC 時代“現金牛”,衰退必不可免,大批燒錢業務自然是帶不動;

諸多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潛力業務,紛紛“ST”,沒變成現金牛自然要除掉;

輔以新故事的分拆,是市值管理的一大利器。

但更長期的視角顯示,走在老路上的百度,市值持續向上并不容樂觀。

每一個獨立的子公司,都是百度的一次“自救嘗試”,讓子女獨立去闖一闖,發達了自己也能跟著吃肉,小度,應該也不是最后一個,但這個補貼養肥的兒子,也需要想一想,除了低價以外,自己能給“爸爸”帶來什么。

關鍵詞: 分拆成癮的百度,讓“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