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共享平臺讓保稅航材“自由行”

2020-12-30 02:16:35來源:國際商報  

“試點企業航材利用率提高40%以上,單次航班成本降低20%以上,不僅有力保障了航空公司航班高效運轉,還為客戶帶來了實際效益……”說起實行“保稅物流供應鏈為單元”的航材共享保稅監管改革創新模式所帶來的紅利,中國航空器材有限責任公司附件業務運行總監陳飛喜不自勝。 作為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14項全國首創案例之一,中航材是全國首個以保稅物流供應鏈為單元的保稅監管模式改革創新試點,其建設的航材共享平臺對優化我國航空器材資源配置能力、讓保稅航材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轉成為現實有著重要意義。 “以前我們在各地保稅庫的航材是屬地管理,一出庫就要被征稅,很難自由流轉到外地。”陳飛告訴記者,在數字化和物流網絡相結合的物聯網基礎上,中航材建立了以航材資產共享為紐帶,以集中采購和專業化資產處置為手段的航材共享平臺,圍繞“國產民機航材保障體系”建設,為客戶提供集寄售、分銷、租賃、維修管理及信息共享等多種業務模式于一體的全方位航材綜合保障服務。 2019年1月,海關總署批復同意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內企業中國航空器材有限責任公司開展保稅航材共享項目,支持民航飛機航材綜合保障產業發展,全國首創以“保稅物流供應鏈為單元”的航材共享保稅監管改革創新模式,實現了保稅航材一次備案、一次申報、一次核準及在保稅狀態下的自由流動。“至此,中航材終于實現在各口岸統籌調配和實時調撥保稅航材。”陳飛如是說。 “以‘保稅物流供應鏈為單元’的保稅監管模式可實現不同地區航材庫存的自由調撥,大幅降低航材保障的重復儲備、資金占用、重復建設等運營成本,更有利于海關監管,提高航材保障效率。”陳飛補充說,也契合共享經濟的發展理念,有力助推了航材共享平臺建設,提升了企業競爭力,推動新型航材綜合保障服務模式與國際無縫銜接。 在中航材波音保稅倉庫內,記者看到,300余組高大的貨架上整齊地碼放著各種航材部件,既有飛機襟翼等大型部件,也有螺釘、螺帽等消耗件。正在小心翼翼挑揀零件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倉庫內有15000種件號的航材。航空公司下單后,我們最快要在30分鐘內完成揀選、包裝、海關預申報等工作,通過貨運代理或用戶自取的方式送達用戶。” 據介紹,該保稅倉庫是波音全球6家備件中心之一,為國內及世界各地航空公司、維修企業提供7×24×365的不間斷服務。此外,中國航材還與美國普惠、柯林斯、愛爾蘭香儂等合作伙伴設立了保稅倉庫,降低了用戶的采購成本,提升了保障效率。 目前,以北京為中心,上海、廈門、廣州、成都、昆明、西安、烏魯木齊8個口岸都開展了以“保稅物流供應鏈為單元”的保稅監管模式,建立起中航材站點庫的北京海關遠程視頻監控系統。波音787型飛機平均送修周期由傳統模式的60天縮短至35天左右。 據不完全統計,該模式可為關聯航空公司每1億美元航材投資節省2000萬至3000萬美元的重復投資,航材成本節省率達20%以上。截至2020年11月底,保稅包修項目的投入資金1.2億美元,送修器材總價值1.3億美元。

  “試點企業航材利用率提高40%以上,單次航班成本降低20%以上,不僅有力保障了航空公司航班高效運轉,還為客戶帶來了實際效益……”說起實行“保稅物流供應鏈為單元”的航材共享保稅監管改革創新模式所帶來的紅利,中國航空器材有限責任公司附件業務運行總監陳飛喜不自勝。

  作為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14項全國首創案例之一,中航材是全國首個以保稅物流供應鏈為單元的保稅監管模式改革創新試點,其建設的航材共享平臺對優化我國航空器材資源配置能力、讓保稅航材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轉成為現實有著重要意義。

  “以前我們在各地保稅庫的航材是屬地管理,一出庫就要被征稅,很難自由流轉到外地。”陳飛告訴記者,在數字化和物流網絡相結合的物聯網基礎上,中航材建立了以航材資產共享為紐帶,以集中采購和專業化資產處置為手段的航材共享平臺,圍繞“國產民機航材保障體系”建設,為客戶提供集寄售、分銷、租賃、維修管理及信息共享等多種業務模式于一體的全方位航材綜合保障服務。

  2019年1月,海關總署批復同意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內企業中國航空器材有限責任公司開展保稅航材共享項目,支持民航飛機航材綜合保障產業發展,全國首創以“保稅物流供應鏈為單元”的航材共享保稅監管改革創新模式,實現了保稅航材一次備案、一次申報、一次核準及在保稅狀態下的自由流動。“至此,中航材終于實現在各口岸統籌調配和實時調撥保稅航材。”陳飛如是說。

  “以‘保稅物流供應鏈為單元’的保稅監管模式可實現不同地區航材庫存的自由調撥,大幅降低航材保障的重復儲備、資金占用、重復建設等運營成本,更有利于海關監管,提高航材保障效率。”陳飛補充說,也契合共享經濟的發展理念,有力助推了航材共享平臺建設,提升了企業競爭力,推動新型航材綜合保障服務模式與國際無縫銜接。

  在中航材波音保稅倉庫內,記者看到,300余組高大的貨架上整齊地碼放著各種航材部件,既有飛機襟翼等大型部件,也有螺釘、螺帽等消耗件。正在小心翼翼挑揀零件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倉庫內有15000種件號的航材。航空公司下單后,我們最快要在30分鐘內完成揀選、包裝、海關預申報等工作,通過貨運代理或用戶自取的方式送達用戶。”

  據介紹,該保稅倉庫是波音全球6家備件中心之一,為國內及世界各地航空公司、維修企業提供7×24×365的不間斷服務。此外,中國航材還與美國普惠、柯林斯、愛爾蘭香儂等合作伙伴設立了保稅倉庫,降低了用戶的采購成本,提升了保障效率。

  目前,以北京為中心,上海、廈門、廣州、成都、昆明、西安、烏魯木齊8個口岸都開展了以“保稅物流供應鏈為單元”的保稅監管模式,建立起中航材站點庫的北京海關遠程視頻監控系統。波音787型飛機平均送修周期由傳統模式的60天縮短至35天左右。

  據不完全統計,該模式可為關聯航空公司每1億美元航材投資節省2000萬至3000萬美元的重復投資,航材成本節省率達20%以上。截至2020年11月底,保稅包修項目的投入資金1.2億美元,送修器材總價值1.3億美元。

關鍵詞: 共享平臺讓保稅航材“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