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中消協點名大數據殺熟:共同做好社會監督 防止經營者利用算法作惡

2021-01-09 11:35:39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月8日消息(記者 牛谷月)1月7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在京召開“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規制與消費者保護座談會”。中消協指出,部分大型企業平臺出現了應用算法技術進行大數據殺熟等損害網絡領域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對此,要加強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規制,保障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中消協表示,近年來,網購、出行、旅游、訂餐等大型平臺企業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為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產品或服務,但也存在一些大數據殺熟、刷好評隱差評使評價結果呈現失真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

所謂“大數據殺熟”,是指互聯網平臺企業在向消費者提供同樣的服務或者商品時,相同時間內,向平臺的新用戶提供比老用戶更優惠的價格,而老用戶甚至可能需要支付較“正常價格”更高的金額,且越“資深”的平臺用戶付出的金額會越高。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12月20日,“大數據殺熟”當選為2018年度社會生活類十大流行語。

近期,有關“大數據殺熟”的消息又不斷進入公眾視野。

2020年8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了《在線旅游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規定明確了,在線旅游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權益。

2020年9月15日消息,央視二套財經頻道點名在線旅游平臺的大數據殺熟現象,報道中提到在線旅游平臺針對不同消費特征的旅游者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在相同條件下設置差異化的價格。

2020年12月,一篇題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發熱議,作者詳述了美團外賣存在會員與非會員在同一送餐地址、同一外賣商戶訂餐,會員配送費高于非會員配送費的情況。“大數據殺熟”再次引發公眾熱議。

中消協指出,大數據殺熟等問題的背后,核心是互聯網平臺對算法技術的應用。算法本身是一種技術手段,經營者可以利用算法提升經營效率,也可以利用算法鉆法律的漏洞,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據中消協披露,有些經營者利用算法進行價格歧視。一是對新老用戶制定不同價格,會員用戶反而比普通用戶價格更貴。二是對不同地區的消費者制定不同價格。三是多次瀏覽頁面的用戶可能面臨價格上漲。四是利用繁復促銷規則和算法,實行價格混淆設置,吸引計算真實價格困難的消費者。這類算法造成選擇性目標傷害。

蘭州大學循證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光華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指出,基于商業平臺算法的大數據殺熟,將生活在現代網絡環境中的消費者置入“信息繭房”,以平臺的算法偏好替代消費者的內心自主意愿,直觀與可視化地剝奪了消費者的“知悉真情權”“自主選擇權”“受教獲知權”,也使得消費者喪失了基于上述權利的“公平交易權”和“監督批評權”等。

中消協表示,這些常見的網絡消費領域不公平算法應用,具有技術性和隱蔽性,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消費者很難通過個體力量與之抗衡。如果任其無序發展,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公平有序競爭,也會使消費者面臨數據算法壓榨,甚至淪為平臺經營者的掌中“玩物”。

對此,中消協強調,在算法應用中,網絡經營者應當加強自律,守法經營,切實承擔應盡義務和責任,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希望各行業組織加強機構設立和立法規制、加強監管協作和機制建設、加強司法解釋和判例指導、加強消費維權和社會監督,促使網絡經營者合理合規地應用算法,凈化行業風氣,促進良性發展,有效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建議消費者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和依法維權意識。對于非法或過度索取個人信息的行為,勇于說“不”;對于網絡經營者實行的各種算法中存在的不公問題提高警惕,加強監督,通過維權行動,加強共同治理。

中消協表示,算法應用不公針對的是普遍的社會大眾,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潛在的受害者。中消協希望社會各界通過力所能及的方式,共同做好社會監督,促進算法應用的公平、合理,防止經營者利用算法作惡。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