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江海證券債市策略:美債利率反彈如何影響中國債市

2021-01-10 10:05:28來源:金融界網  

1、市場回顧與展望:美債利率反彈如何影響中國債

上周利率繼續下行,其中短端下行較多,長期利率波動不大。展望下周市場,我們認為下面幾點需要關注:

第一,美債利率反彈如何影響中國債券市場最近全球金融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美債利率向上突破,10年美債到了1.1%的水平。邏輯上看,從2008年以來,伴隨著全球經濟的趨同性變化,以及中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中美國債利率呈現出較強的同步性,只是在幅度上呈現出強弱的區別。那么美債利率的反彈是否會對中國債券形成壓力?我們認為:

(1)首先,美債利率因何反彈,這是問題的關鍵。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fed降息并投放巨量流動性,美債利率大幅下行,隨后10年美債直在0.8%附近波動。但最近拜登最終確認當選總統,民主黨拿下參眾議院,市場預期拜登的政策落地更順暢,疊加風險偏好回升,大宗商品的反彈,市場上產生了較強的通脹預期,推升美債利率。此外,上周fed會議紀要顯示,多位委員認為一旦取得實質性進展,fed將逐步降低購債規模,這也加劇了美債利率的反彈。

如果是按照此前的邏輯,2008年以來,中美國債利率同步趨勢性較強,那么美債利率的反彈確實對中國債券會產生壓力。

(2)我們也注意到,2020年5月份以來,美債利率和中國國債利率出現了較長時間的趨勢背離。究其原因,中國央行從2020年5月份就開始收緊流動性,而且國內經濟恢復快于國外,中國國債利率較早的反應了通脹預期。需要注意的是,去年4月份以后fed持續投放流動性,導致美元指數出現明顯的貶值,刺激了大宗商品的反彈,這也加劇了中國國債面臨的通脹預期的回升。而同時期,由于美元流動性的過度寬松,美債利率被壓制在低位運行。因此,最終導致了美債和中國國債在去年5月份以后的趨勢背離。那么是否趨勢背離還會延續?

(3)展望未來,如果美債利率回升是趨勢性的,一旦美債利率反彈到一定程度,必然會推升美元指數,美元指數的反彈則又會打壓風險偏好,打壓大宗商品,反而利于降低未來的通貨膨脹預期。而且,目前中美國債利差仍處于歷史高位,即使是美債利率反彈,中美利差仍有縮小的空間去緩和中國國債利率上行的壓力。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美債利率短期內的持續反彈,對中國國債并非是壞事,美債和中國國債利率的趨勢背離可能還要延續一段時間,直到中美利差縮小到較低水平。而且從政策上看,要降低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需要縮小中美利差,不管是美債利率反彈導致的中美利差的被動縮小,還是央行保持流動性寬松,導致的中美利差的主動縮小。

第二,央行網站刊登了央行行長易綱日前就2021年金融領域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采訪的新聞稿。

(1)貨幣政策方面,易綱行長表示“中國沒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也沒有實施量化寬松政策,是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一直以來也沒有“大水漫灌”。因此,對于中國的貨幣政策而言,退出問題較小。”這表明對央行而言,似乎貨幣政策退出就是不存在的事情,而且易綱行長表示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綜合而言,未來一段時間,流動性保持相對寬松是大概率事件。這也能側面證明去年11月份以來資金相對寬松的狀態也是央行所樂于見到的。

(2)匯率方面,易綱行長表示”2021年將繼續堅持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堅持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注重預期引導。實現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實際上,在央行公眾號上公布的視頻中,易綱行長明確表示“要把穩定幣值作為首要的工作”。邏輯上看,幣值穩定包括貨幣對內幣值穩定和對外幣值穩定兩個方面。貨幣對內幣值穩定是指國內物價的穩定,對外幣值的穩定是指匯率的穩定。

我們認為,如果要對內幣值穩定,就要避免過度流動性寬松情況下造成的高物價的局面。基于我們對CPI和2021年保持穩定,并不會重新回到疫情期間的過度寬松,因此也不會推動物價更快的反彈。如果不以PPI衡量物價,而把資產價格因素納入到物價衡量標準中的話,這么多年來實際“物價”水平可能一直居高不下,也就談不上10月fed還維持寬松貨幣政策下,美元貶值的壓力無疑也會倒逼中國央行保持寬松的狀態,這可能也是最近資金面較為寬松的原因之一。

綜合而言,2021年貨幣政策的“穩”,穩定“幣值”的需要,都需要央行保持相對寬松的流動性狀態,這利于修正此前市場擔心的貨幣政策退出的壓力,也為債券市場良好走勢奠定基礎。

第三,關注后面的幾個不確定性。

(1)從季節規律上看,下周開始,資金面會適度收緊。央行如何操作,資金面會緊張到什么程度都具有不確定性。上周市場交易熱情有所降溫,也是對資金面不確定性的擔心。

(2)存單利率還有多少下行空間。此前我們分析過,如果按照2019年的穩定狀態下的存單和MLF的相對利差,存單利率仍有下行空間。從需求上看,年初以來,存單供需方面利于存單利率下行,而資金面較前期適度收緊又限制了存單利率下行空間。

(3)股市,商品的不確定性。年初以來,股市,商品和債市都表現不錯,市場也擔心這樣的局面不可持續。究竟哪一類資產能走的更有,也存在較大的分歧。

2、供給壓力與配置需求相匹配,供給對利率趨勢影響有限

根據目前為止已公告的下周利率債發行計劃統計,國債方面下周將發行2年期、5年期國債各一支,發行規模分別為640億和650億;30年期國債一支,發行規模預計為400億左右;91天貼現國債一支,發行規模預計為300億左右。加總來看,下周國債總發行量預計為1990億,較本周的2000億環比減少10億。國債反季節性供給延續,供給壓力與配置需求釋放基本匹配。

地方債方面,截止目前已公布的下周地方債發行總規模為283億,環比本周的225億增加58億,2021年提前批地方債額度尚未下發,地方債發行仍以2020年剩余額度為主,整體規模較為有限。

政金債方面,下周政金債的發行計劃尚未公布完畢,目前僅公告240億,根據近期的發行節奏估計,下周的政金債發行量或將在1200億左右。

綜合來看,下周的利率債總供給預計為3500億左右,環比本周減少約300億,發行規模整體維持高位。從歷史季節性規律看,春節前通常是利率債發行淡季,但今年1月利率債供給不降反升,與歷史季節性規律出現明顯背離。但考慮到一季度通常是配置盤的集中配置窗口,配置需求能夠充分消化供給的上升,因此利率債供給超季節性上升對利率趨勢的影響有限。

3、生豬期貨上市首日一度接近跌停

1月8日,大商所生豬期貨正式上市交易,生豬期貨主力合約LH2109掛牌基準價為30680元/噸。但開盤后生豬期貨一路走低,最高較掛牌價跌14%(新合約上市首日跌停板幅度為掛盤基準價的16%),最后LH2109收在26810元/噸,較掛牌基準價低12.6%。如何看待生豬期貨的大幅下跌?

期貨價反映的是市場對豬肉價格未來的預期,市場此前普遍認為生豬合約掛牌基準價有所低估,因此相比生豬合約掛牌基準價而言,生豬期現價的對比意義更大。目前河南生豬現價約為36000元/噸,則LH2109的收盤價意味著市場認為9月生豬價格可能較現在下跌25.5%。我們觀察到,截至2020年10月,農業部公布的生豬存欄量已經恢復至2015年左右的水平,而微觀調研也普遍認為存欄量至少恢復至豬瘟前的七八成,結合去年上半年的補欄節奏看,預計最快21H1就會有大量生豬集中出欄,屆時生豬價格大概率會開始回落。除了豬價周期的影響外,夏秋豬肉需求季節性回落,價格也通常為年內偏低水平。

因此,期貨市場參與者認為最近豬肉漲價不可持續,最終豬價還是會隨著供給的周期性恢復而轉向下跌。那么對于受食品價格影響價格更大的CPI而言,2021年消費端通脹的壓力其實較為有限。

4、上周五早盤市場策略

上周美國首申數據略低于預期,歐元區12月經濟景氣指數高于預期和前值。多位美聯儲官員發表公開演講,對美國經濟前景預期分歧嚴重。巴西圣保羅州政府報告中國科興生物新冠疫苗有效率為78%,高于此前聲稱的50%以上的有效率,并已向聯邦提交緊急使用授權申請。特朗普政府考慮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投資禁令,但市場對此反應平淡,繼續關注民主黨橫掃兩會的潛在影響,美股、歐股、油價普遍收漲,美債收益率曲線陡峭化上行。國內方面央行和外管局將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旨在抑制人民幣快速升值態勢。

展望未來,現在市場的主線仍然是資金面的寬松前景,從歷史規律看,1月中旬以前資金利率會逐漸抬升但資金面整體仍然會比較寬松,關鍵是下周MLF操作背后反映出的央行態度。當然近期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股市板塊分化嚴重也是未來需要繼續跟蹤的市場出現的新變化。從現在點位看,利率進一步下行需要新的驅動因素,而利率上行也會受到配置力量的制約,建議適度交易,及時止盈。

午盤市場綜述

上午資金整體比較平穩,DR001加權仍在1%以下,1年現券利率小幅下行。上證綜指盤中突破2018年高點,但前期強勢的新能源、白酒、軍工板塊領跌,截至午盤指數在昨日收盤位附近震蕩小幅收跌。上午現券的關注重點是今日央行公開市場7天逆回購縮量至50億,而上一次央行在公開市場投放50億逆回購還是在2016年12月,這部分引發了市場對央行態度轉變的擔憂,T低開低走,中短端利率有所上行。截至午盤,1年期活躍券收益率普遍下行1bp左右,3-10年現券利率多數上行1-2bp。

展望未來,央行公開市場投放的變化值得關注,資金面未來的不確定性在加大;而風險偏好端,今日A股主要指數雖然普遍下跌,但個股層面上漲數量有所改善,暫時也看不到明顯的回落態勢。短期內交易建議保持謹慎,及時止盈。

關鍵詞: 美債利率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