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疫情將致全球經濟縮水5%、“后人類時代”提前到來、通脹不會妨礙政策寬松,這場會議干貨滿滿!

2021-12-21 18:05:32來源:金融界  

金融界12月21日消息 第十屆領航中國年度盛典暨2021金融界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昨日開幕,近百位專家學者、2000多家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出席。

2021年即將走向終點,全球經濟仍然面臨疫情、通脹、逆全球化等諸多不確定因素,人口、能源、低碳等問題接踵而至,繼續困擾人類。

如何在2022年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擺脫潛在的風險變得尤為重要,為此金融界特主辦此次活動,探尋“時代的遠見”。

全球經濟將縮水5% “后人類時代”或到來

2020年新冠疫情出現之后,疫情經濟學在全球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各國政策均以疫情控制的程度和步調為前提。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揚表示,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之間也因疫苗、注射等制度而產生經濟發展鴻溝。此次全球物價上漲并不是貨幣供應過量,而主要是因為疫情因素,全世界都需要從供給側端采取措施,進行結構性改革。

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原首席經濟學家、沙特主權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褚浩全預測,新冠疫情尚未結束,但不會變得更糟,中期影響或致全球經濟縮水5%。但新冠危機導致全球勞動力不足、高工資、低利率現象,也促使了新能源的革新,或許未來還將對科技創新和經濟革新起到正面刺激作用,催生第四次工業革命,世界因此可能提前迎來“后人類時代”。

站在全球的角度,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指出,地理大發現和工業革命后,各個國家和經濟體形成共享全球產業鏈的統一市場。中國要義無反顧擁抱全球化,進一步在高水平的開放過程中和全世界各個經濟體更好地發展經濟、貿易和投融資交流,使中國的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融合在一起。

人民幣升值受供求驅動影 通脹不會妨礙政策寬松

疫情之后,全球開啟“放水”,匯率問題走上風口浪尖。人民幣匯率在過去的一年時間內持續升值,對于未來是否能夠繼續升值破“6”,中銀證券(行情601696,診股)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表示,今年人民幣之所以升值,主要是受市場供求驅動的影響。“任何匯率選擇都是有利有弊的,沒有一種選擇適合所有國家或一個國家的所有時期,而是應該在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這一框架下采取靈活的匯率政策,發揮匯率對宏觀經濟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的自動穩定器作用。”管濤說。

對于當下另一個備受關注的通脹問題,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明年我國的PPI大概率會明顯的下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方面是供給側方面已經有了非常大轉變,電力供應、能源供應等主要原材料供應相對于今年不會那么緊張,有助于原材料價格的下行。另一方面從CPI角度,目前終端需求較弱。綜合以上,明年PPI會一直下行,可能先到8%、7%或5%,甚至有可能接近0%,CPI大約在2%到3%。因此,通脹不會是明年政策寬松的障礙。

金融行業迎歷史機遇 數字經濟或成新動能

金融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定海神針”,歷年都是金融界領航中國年會的“主角”。

當下金融業正在面臨加速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機遇,金融界董事長兼CEO陳政表示,發展規范健康的金融服務行業是我國百年強國的必經之路,未來我國金融行業也會誕生像華為、寧德時代(行情300750,診股)這樣國際化的有競爭力的企業。

多家金融機構的掌舵者也亮出了自己的思考,渤海銀行董事長李伏安表示,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正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發展數字經濟是國家戰略,是搶占變革機遇的戰略選擇。實現共同富裕,也離不開高質量的金融服務。金融科技的創新性、滲透性以及成本優勢,能夠拓寬金融服務客群和服務領域,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能夠更加有效的推進普惠金融的蓬勃發展,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的難點和痛點,服務百姓的美好生活。

平安證券同樣強調了未來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核心作用,董事長兼CEO何之江表示,平安證券的價值主張是有溫度、懂你、有愛。客戶想要什么你就要有什么,科技的進步讓平臺變得更人性化,可以做到千人千面,個性化開發客戶需要的東西,讓整個鏈條充滿陪伴。

ESG影響深遠 監管風險可能是最重要的風險

近年來,ESG成為了一個現象級話題,這影響到人類的未來,關系到企業的發展,還能左右機構的投資。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首席執行官羅文才表示,要進一步發展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市場,所有利益相關者需要共同努力,加強ESG政策、監管和數據,并開發創新型可持續金融解決方案。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從政府和企業到民間團體和個人,每一個人都需要確立共同的目標并緊密協作。

清華五道口綠色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鞠建東則表示,監管風險在未來五年很可能是最重要的風險。環保是具有外部性的,僅僅依靠企業的自愿行為是不夠的,向低碳經濟邁進的過程中離不開來自金融利益相關者、非金融利益相關者、政策機制的壓力。

作為企業的實踐者,宜信高級副總裁、宜信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徐秀玲指出,ESG理念與十四五發展目標中提出的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高度配合,同時,ESG的發展也可以服務于十四五的發展目標。 目前,中國正在大力的提倡綠色金融,尤其是響應碳中和的目標,ESG理念也將會對產業結構和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 全球經濟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