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股 > 正文

熊貓乳品熊貓乳品能否上市成功 突破重重困難,老樹開新花

2020-03-24 16:51:48來源: 中國經濟網   

日前,熊貓乳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熊貓乳品”)披露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招股說明書。

熊貓乳品招股說明書顯示,公開發行股數不超過3100萬股,占熊貓乳品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12400萬股,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約5.52億元。

其中,募集資金將依次用于蒼南年產3萬噸濃縮乳制品生產項目、濟陽二期年產2萬噸濃縮乳制品項目以及營銷和應用中心項目,各項目計劃使用募集資金金額分別約為3.2億元、2.13億元以及0.2億元。

熊貓乳品方面對記者表示:“本次發行及上市,一方面能夠為公司實現業務增長目標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搭建資本市場股權融資平臺,為公司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可靠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將大幅提高公司的生產能力,使得公司能夠抓住行業快速發展的良好市場機遇,煥發老字號新活力;此外,通過公眾股東的積極參與、證券監管機關的外部監管、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等多重約束作用,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將進一步得到完善,有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

資本市場再出發

據了解,此次并非熊貓乳品第一次申請A股上市。

申請創業板上市前,熊貓乳品于2015年6月16日在新三板掛牌。2016年10月11日,熊貓乳品向浙江證監局報送上市輔導備案材料,正式啟動IPO進程。

2018年11月,熊貓乳品首次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招股書;2019年1月2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審查反饋意見;1月8日,熊貓乳品董事會決議終止IPO申請, 上市之路按下暫停鍵。

當時,熊貓乳品方面解釋稱:“基于經營發展戰略需要,經過審慎研究,公司決定調整上市計劃。”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原因或與IPO審核的大環境有關,許多公司對后續審核風向把握不定,不少新三板企業在IPO途中撤回申請。

對于再次出擊A股,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熊貓乳品作為國產煉乳制品供應商,謀求IPO原因無疑是希望通過資本紅利實現公司產品多品類布局,但鑒于公司在產品、銷售模式、渠道和客戶群層面都比較單一,即便能夠登陸資本市場,后續仍然也有諸多方面需要改進。”

值得注意的是,熊貓乳品募集資金由6.21億元減少至5.52億元,調低了約10%。而此次熊貓乳品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擴張產能,在這背后,是其近年來的產能利用率逐年下滑。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以及2019年前三季度,熊貓乳品的主要產品合計產能分別為1.6萬噸、2.6萬噸、3.6萬噸、3.6萬噸,合計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26.88%、88.99%、78.77%、65.77%;另外,奶酪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54%、8.77%、8.58%、35.49%。

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認為:“熊貓乳品產能利用率下滑的同時,濃縮乳制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熊貓乳品面臨著一定的競爭壓力。”

“單一”局限性

公開資料顯示,“熊貓”品牌創始于1956年,2010年獲評為“浙江老字號”,隨著不斷發展,熊貓乳品意識到產品品類過于單一,先后新建了奶油和奶酪生產線,陸續推出了稀奶油、馬蘇里拉奶酪和兒童奶酪棒等新產品,試圖擺脫產品品類布局上的不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新品類并沒有引起多大水花,奶油、奶酪仍處于起步階段。

另據資料顯示,2016年~2018年以及2019年1~9月,濃縮乳制品的銷售收入占熊貓乳品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7.89%、67.95%、75.15%以及69.52%,產品單一性也是熊貓乳品前行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實際上,熊貓乳品本次IPO也與其想要擺脫產品單一現狀有關。熊貓乳品方面表示,公司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是對公司現有產能的擴充和現有產品的豐富。本次發行完成后將提升公司煉乳產品的產能,擴大市場份額,并新增奶酪、奶油生產線,使公司成為多元化乳制品供應商。

產品之外,熊貓乳品主要客戶也較為單一。

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1~9月,熊貓乳品前三大客戶分別為香飄飄、華潤和聯合利華。其中2016年至2018年以及2019年1~9月,熊貓乳品向香飄飄的銷售金額占其濃縮乳制品銷售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4.54%、16.23%、16.45%和 9.12%。

對此,熊貓乳品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如果未來香飄飄自身經營情況發生不利變化或者香飄飄選擇其他煉乳產品供應商,導致其向公司的采購金額減少,將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朱丹蓬表示,熊貓乳品目前還面臨著渠道單一的問題。品類單一、產品單一、客戶單一、渠道單一,四大問題嚴重制約了熊貓乳品的發展,這對熊貓乳品體量、利潤影響非常大。

“這種情況下,首先要夯實自身,之后再做多元化的布局,可能會好一點。”朱丹蓬表示。

多重挑戰

就目前來看,熊貓乳品不僅有著“四個單一”的局限性,還面臨著諸多挑戰。此前熊貓乳品曾幾次“跨界”,布局新業務。

2002年,熊貓乳品成立子公司海南熊貓乳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熊貓”),發展椰汁飲料等業務。

此番跨界并不理想,海南熊貓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凈利分別為-90.13萬元、41.56萬元。此外,截至2018年6月30日,熊貓乳品已對海南熊貓進行了180萬元的投資減值準備。

除了跨界布局椰汁飲料業務,熊貓乳品還進行上游業務拓展。此前,熊貓乳品發布公告稱,擬收購東營安和乳業有限公司51%股權,彌補公司在生產鏈上的空白。就在熊貓乳品提交招股書不久后,該項收購以失敗告終。

而如何平衡增收和支出費用之間的關系,也是熊貓乳品亟待解決的問題。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公司營收由4.09億元上升至6.02億元,增長幅度約為50%;同期歸母凈利潤則由0.86億元增加至0.95億元,增長幅度在10%左右。

而另一方面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熊貓乳品銷售費用分別為1971萬元、2579萬元和4405萬元,三年時間增幅超100%。其中占比最高的為促銷費用和廣告宣傳費。

對此,熊貓乳品方面稱,公司促銷費用增幅過快,主要是因為公司銷售規模的擴大。宋亮表示:“熊貓乳品銷售費用快速上升或許反映著乳業上游原材料供應市場的激烈,在同類產品中,國外大企業紛紛搶占中國市場,利用成本優勢來擠壓中小企業,而熊貓乳品為了擴大市場,增加客戶黏性,采取一些行動,比如對經銷商的獎勵計入銷售費用。”

宋亮認為:“目前熊貓乳品應該做兩件事:一是明確自身在乳品市場的定位,即自身位置,然后打造具有差異化的核心產品;二是做好內部優化,建立有效管理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疫情之下,整個乳品行業都迎來新一輪的考驗,生產線、供應鏈、消費端各個環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煉乳產業下游餐飲、烘焙、甜品等行業也受到沖擊。

“受疫情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發生了變化,消費者不出去,買甜品的機會就少了,這就意味著消費需求是下降的。另外,疫情造成物流體系受影響,零售商也就減少了對原料庫存的需求。”宋亮分析道。

隨著疫情在國內逐漸好轉,餐飲、烘焙、甜品等行業正在恢復當中,但距離正常營業還需要一定時間。熊貓乳品方面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國范圍內大面積停工停產,公司的生產經營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暫時性影響,隨著疫情好轉公司會逐步恢復正常生產。

作為有著6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企業,存活至今,自有其他企業的學習之處。而如今,熊貓乳品能否上市成功,突破重重困難,老樹開新花,自是十分令人期待。(作者:于海霞 蔣政)

關鍵詞: 熊貓乳品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