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股 > 正文

“雨中村戲”爆火背后:一家河南民營劇團的絕地重生

2023-08-12 17:03:48來源:潮新聞客戶端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李沐子 實習生 樓越明

“這么大雨戲還能開嗎?”“咋不能行,一會就開始。”


【資料圖】

近日,一則在河南鞏義丁溝村上演的“雨中村戲”視頻在網上火了。舞臺搭在了村里原先的老戲臺上,沒有華麗的舞臺,也沒有精心設計的舞美,僅靠服化和婉轉的唱腔,引得村民掌聲陣陣,流連忘返。他們有的撐著雨傘,坐在自己帶的小板凳上;有的直接蓋著雨披,雨大了就拿毛巾擦把臉;有的趕了十幾里路,帶上一天的干糧來看劇團唱戲。

河南鞏義丁溝村村民雨中看戲

河南是戲劇大省,民營劇團數量尤其多。有關部門曾統計,2020年前,河南民營豫劇團約有1600多個,從業者眾多。然而過去3年,受線下演出不穩定等因素影響,民營劇團生存和發展面臨極大挑戰。

在丁溝村演出的正是河南安陽市青年豫劇團,這是一家基本由“90后”青年演員組成的民營劇團。扛過劇團初創的艱難,到自負盈虧,卻又遇疫情沖擊,他們從線下唱到線上,又從線上唱回基層老百姓中。舞臺背后,劇團走過怎樣的求生發展之路?又是如何兼顧互聯網帶來的雙刃劍?記者試圖從這家民營劇團探尋民營劇團的生存根本。

初創期曾窮到街邊露宿

8月初,潮新聞記者聯系到河南安陽市青年豫劇團團長范勝男。讓記者驚訝的是,范勝男是個年輕的“90后”姑娘,個頭不高,留著長長的頭發,她是豫劇崔派的傳承人。

范勝男創立劇團的時候只有21歲,今年是劇團成立的9周年,她最寶貴的近十年青春,都與戲,與劇團有關。

范勝男

因為身高限制,自幼學習戲曲的范勝男對專業院團望而卻步。出于對戲曲的熱愛,她萌生了建立劇團的想法。父母拿出買房的錢支持范勝男組建了自己的隊伍,她四處找人,也通過親戚朋友推薦,終于完成了這支40人規模劇團的組建。

初創劇團時,范勝男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探索時期,頭幾年她需要通過借貸來維持劇團的正常運轉,“最難的時候是安排好劇團所有成員,口袋里就剩下42元,不敢和父母與成員們吱聲,最后在街邊睡了一宿。”與此同時,劇團也在拼命節省開支,每每下鄉演出,成員們就直接在村子里搭帳篷、打地鋪,演出的舞臺也都是自己搭建、拆卸,許多成員除了會唱戲,還練就了一身搭戲臺的“好手藝”。

經過一場場演出,成員們不斷磨合,下了戲也要再“鉆”進戲里反復琢磨,一有空大伙兒就湊在一塊排練。范勝男說:“戲是需要不斷去打磨的,每場戲結束后我們都會總結一下。”

在精益求精唱經典的基礎上,劇團也在不斷求新求變,“在保留經典曲目的同時,作為青年演員,我們也會在演技、情緒表達、服裝上嘗試創新。”范勝男的劇團能讓觀眾重溫經典,也能讓觀眾眼前一亮。她明白,劇團要知道觀眾想看什么,與時俱進。

隨著劇團經營逐漸成熟,這支青年豫劇團“熬”過了困境,逐漸在江湖上打響了“名號”。“基本上一場戲能定個七八千塊錢。”成員的生活開銷都在劇團里,刨去必要開支,劇團一般是給成員一月一結,錢分攤到每個人手上,但許多成員也會選擇把錢留在劇團,范勝男說:“當然演員隨時需要工資,隨時也給。”

范勝男帶著劇團40號成員在河南走村串巷,也漸漸走出河南,腳步遍及山西、河北、安徽等省份。最忙的時候劇團連著在外整整跑了兩個多月,“一天都不休息的,就是(前一天)趕夜場,晚上十一點收工,第二天到另一個地方早上9點就得開戲。”

雖然連軸轉的日子非常辛苦,但劇團的演出受到了許多鄉親們的歡迎和喜愛。“我們經常遇到一些熱心的觀眾,給我們送東西。”范勝男收到過鄉親們送的雞鴨、蔬菜等土特產,村民們的熱情讓她與成員們備受鼓舞。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范勝男的劇團陷入困境,劇團停擺,成員們不得不各尋出路。有人選擇去長三角的電子廠打工、有人去廣東惠州組裝電視機……成員分散各地,劇團幾乎處于解散狀態。

“村戲”現場

直播帶貨迎來轉機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21年10月1日,范勝男在抖音進行了一場直播,直播第一天有七百多人,漸漸的一場能有七八千粉絲觀看,她發現直播效果不錯。初次嘗試直播的成功讓范勝男嘗到了“甜頭”,然而她不想靠著粉絲“為愛發電”刷禮物營生,就打算試試直播帶貨,“當時覺得靠直播帶貨的收入應該能支撐劇團運轉。”于是,她挨個打電話招回舊成員,開啟了直播帶貨之路。

范勝男在婆家村子的房子里搭了一個直播間,為了有更好的直播效果,她花了十多萬給直播間配備了專業的攝像頭、大屏幕、燈光等設備,把劇團和戲班樂隊“搬進了”直播間。“我們沒有雙休日、節假日,每天19:20準時開播,開始整場的線上大戲演出,大戲結束后或者是在中間休息的時間段我們會帶一下貨。”

然而,劇團的直播帶貨之路并非如同范勝男想象中那般一帆風順,由于大多數劇團成員之前并沒有接觸過直播帶貨領域,也不是專業的帶貨主播,“對帶貨來說,我們完全就是跨行了,每天都在學習(其他的帶貨主播),但是還是不行。”剛開始的一段時間,每天直播帶貨的收入只能勉強支撐劇團成員一天的基本開支,更不要提工資收入。

“村戲”直播

更糟糕的是,直播間里觀眾的質疑聲也隨之而來。范勝男告訴記者:“一下子帶貨,戲迷朋友接受不了,他們會覺得作為(戲曲)演員開始帶貨,是不尊重藝術。”

在直播帶貨的過程中,劇團遭遇了一些網友的不理解。最嚴重的一次是,向來作為劇團里“王牌成員”的史紅濤在面對滿屏的質疑時,一度忘詞唱不下去,回憶當時,他說:“和線下舞臺不同,在直播間的時候,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公屏,觀眾的每一句話,其實我們都能夠看得到。然后當時(屏幕上)說啥的都有,把我們所有演員的心態都給說崩潰了。”

史紅濤說,當時范勝男咬牙把委屈往肚子里吞,讓成員們調整心態,把戲演完。“她當時告訴我們,咱們這個戲開場了,就得有一個結局,不能半途而廢就唱到中間了,得給觀眾一個交代。”在范勝男的堅持下,成員們硬是把戲在直播間里唱得“活色生香”。

“當時大家特別團結,每一場直播結束之后我們都會反省。”史紅濤說,直播間里觀眾的每一條留言,劇團成員都會認真瀏覽,針對觀眾提出的問題進行反思,嚴格要求自己,“我們會想想自己哪個地方確實做得、說得不太好,找找自己不足,盡量讓觀眾們能夠滿意。”

“慢慢的,(劇團)基本上可以維持了,一直到現在演出市場開放,劇團算是堅持下來了。”范勝男如釋重負,有了運轉資金,劇團再次“活”了過來,恢復線下演出也提上了日程。

2023年6月26日至7月3日在丁溝村的演出,是今年范勝男劇團的第一場臺口,成員們都非常珍惜這個機會。

“這戲唱得好!”村民們對這支青年豫劇團的表演贊口不絕,每每到了晚場,演出都人氣爆棚,舞臺前后甚至找不到能下腳的地方。請戲人于先生原本是定了5天15場的戲,耐不住鄉親們的熱情,他一口氣又定了3天9場戲。

“一共24場戲,沒有一個重樣的。”于先生告訴記者,《穆桂英掛帥》《桃花庵》《對花槍》等經典豫劇劇目輪番上演,崔派、唐派等各種唱腔,劇團的“十八般武藝”徹底點燃了村民的熱情。村里來了許多老人,甚至還有外村來看戲的村民,“都舍不得戲,下了那么大雨都在那守著。”

面對村民的風雨無阻,范勝男與成員們也不負期望。“一旦大戲開始,它就不能停了。”范勝男告訴記者,無論發生什么情況,開口唱了,演出就不能受任何影響,這是老一輩留下的規矩。冒雨看戲、雨中表演,成就了這場“村戲”的“雙向奔赴”。

接地氣的民營劇團如何更好發展?

如今,范勝男的劇團已回歸線下舞臺,但線上直播的影響依舊存在。

許多直播間的鐵粉會邀請劇團去他們的家鄉演出,為劇團帶來了更多的線下演出機會。現在舞臺的側方,范勝男會專門留出一塊地方,架起成排的手機直播演出。劇團成員也開啟了他們的“雙面人生”,一面是與網友互動的戲劇主播,一面是線下村民喜愛的戲劇演員。

“直播能讓更多觀眾了解劇團,了解戲劇,直播的收入也能補貼劇團。”范勝男直說,不管線上直播,還是線下臺口,她一直知道劇團能起死回生,是因為有觀眾(網友)。

范勝男的劇團是中國眾多民營劇團在當下掙扎求生的縮影。如范勝男的劇團一樣,很多民營劇團靠著線上和線下的表演,找到生存的舞臺。但不是所有的民營劇團都能像范勝男的劇團一樣,絕地重生。

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吳亞明告訴記者,較之于國有院團,民營劇團有其獨特的優勢。“民營劇團在劇目創作和演出方面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更接地氣,劇目演出完全契合這些老百姓的審美偏好。老百姓現在想看哪些劇目,(民營)劇團就演哪些劇目,他們能摸著(老百姓的)脈搏。”

雖然民營劇團深耕鄉村文化,更容易受到老百姓的喜愛,但是其生存發展仍舊面臨著一些困境。吳亞明表示,“每個院團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人才問題、劇目問題,演出市場開拓的問題肯定也存在。”

據了解,許多地方政府與相關藝術協會也在致力于加強對民間藝術團體的支持。2022年起,中國戲劇家協會和河南省文聯共同啟動的幫扶工程,讓河南戲劇名家與民營院團一對一,幫助民營院團精進藝術水平。今年,首屆河南省民間職業劇團優秀劇目展演在河南上蔡縣開幕,來自鄭州、開封、安陽等地的民營劇團同臺“爭奇斗艷”,互相學習。

另外,據《2023抖音演藝直播數據報告·河南篇》顯示,過去一年,河南地區演藝類直播開播超過227萬場,同比上漲63%。新媒體也讓許多民營劇團,在直播間找到了“第二舞臺”。民營劇團不僅在更大的范圍內傳播曲劇藝術,提高了劇團的知名度,同時也為劇團帶來新觀眾、新收入。

對此,吳亞明認為還應更加客觀地看待戲劇直播,“直播是把雙刃劍,它更多(起到的)是傳播功能,因為它的屏幕也比較小,觀眾(主要是)看看演員,聽聽唱腔。”

河南省藝術文化研究院的副研究員賀寶林告訴記者,現在民營院團演出的主要臺口與市場依然還是在農村,他說:“對于整個民營劇團來說,還是要靠回歸舞臺。一定是要回歸舞臺,回歸市場,回歸觀眾。”

“下一站去新鄉原陽、開封尉氏……”范勝男細數著接下來劇團的去向,現在劇團的訂單十分“火爆”,來請戲的顧客源源不斷,“馬上要開戲了!”電話那頭范勝男匆匆掛了電話,一頭扎進火熱的線下舞臺。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