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毛利急降還失去江淮大眾控股權,什么是江淮汽車未來的炒作賣點

2020-09-17 12:42:55來源:投資者網  

《思維財經·正經社》 呂行

原本要迎娶富豪千金,婚禮現場卻發現新娘成了自己后媽,而且兩人的孩子還被對方拿去了撫養權。

這樣狗血的電視劇情節,也成了股價炒作的一大利器上。當市場炒作江淮汽車(600418. SH)的二次混改并急速推高股價時,很少有局外投資者會想到,作為戰略投資方的大眾汽車,看上的并不是江淮汽車,而是通過參股其母公司,獲得了其決策參與權,目的主要是控制合資公司江淮大眾。

如此一來,江淮汽車股價的迅速回落,也就順理成章。

失去江淮大眾控股權

今年5月,大眾汽車以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的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江汽控股”)50%股份,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原本應該站在聚光燈下的江淮汽車,反而成了江淮大眾的陪襯。

江淮汽車在7月發布公告稱,江淮汽車方面將向江淮大眾增資12.85億元,持有合資公司25%的股權;大眾汽車將向江淮大眾增資52.17億元,持有合資公司75%的股權;完成認購后,江淮大眾的總注冊資本將從20億元增加至73.56億元。

江淮大眾原股權分配

在實現控股江淮大眾和提升股權比例后,大眾汽車承諾,授予江淮大眾4-5個純電動汽車品牌產品,目標是在2025年生產20萬-25萬輛,在2029年生產35萬-40萬輛,預計屆時總收入將分別達到300億元、500億元;在中國法律允許且取得許可的前提下,優先考慮在江淮大眾生產大眾B級車、C級車等插電混動汽車和燃油車。

《正經社》分析師認為,在這起股權變動中,大眾汽車方面今后不僅可以直接參與江淮汽車的未來決策,還通過提高對江淮大眾的股權比例,成為了繼寶馬汽車之后,第二家實現控股合資公司的外資車企。但亟需新車型補充產品線的江淮汽車方面,雖然沒能實現市場炒作股價時流傳的“利好”,表面看來卻也并不虧,即便上述承諾針對的公司并不是江淮汽車,而是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合資的江淮大眾,但至少使用的是江淮汽車的生產線,同時,江淮汽車還能分到凈利潤的25%。

股價走勢大起大落

早在2015年,江淮汽車就通過向母公司所有股東發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了母公司,完成了整體上市,引入了建投投資與實勤投資兩個新的戰略投資者,身兼“引入戰投、股權激勵、整體上市”三大改革于一身。

然而,江淮汽車此后并沒有實現高速發展,混改后所期望的資本與經營強強聯合也沒有到來,反而是銷量連年下降,進而拖累了業績。2018年,江淮汽車保持了20年的盈利史終結,這一年,虧損7.86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282%。

江淮汽車的股價也從2015年混改高光時刻的高點18.88元/股一路下跌,近兩年來的時間里,多是在5元/股左右低位徘徊。

江淮汽車股價低迷的原因,除了受整個市場環境的影響,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汽車主業持續乏力:2018年汽車產量為46.41萬輛,同比下降6.81%;2019年汽車產量為42.1萬輛,同比下降8.9%。

此次大眾汽車入股,讓江淮汽車掀起了二次混改的炒作風潮,股價在今年5月一舉突破兩年來的瓶頸,最高沖到了12.45元/股。然而,這種利好氛圍并沒有持續多久,在大眾汽車入股江淮汽車母公司后,正式釋放出來的信號與市場傳言相去甚遠。

市場傳言認為,大眾汽車將參股江淮汽車,會把部分大眾汽車品牌下放給江淮汽車生產。然而現實卻是,大眾汽車入股的是江淮汽車母公司,并重點扶持合資公司大眾江淮,且對江淮汽車的承諾主要圍繞新能源汽車,而眾所周知,大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并不具有優勢。

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來形容大眾汽車入股江汽控股最為恰當。大眾汽車宣稱與江淮汽車會在電動車領域加深合作,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在資源傾斜上,大眾汽車將直接越過江淮汽車投向江淮大眾——擁有江淮大眾控制權的大眾汽車,并沒有為江淮汽車脫困的義務。

因此,江淮汽車成為了江淮大眾的嫁衣,在混改后并沒有能夠從大眾汽車處獲得更多切實的利益,反而由于股權的降低失去了對江淮大眾的話語權。

隨著混改炒作熱情的消退,江淮汽車暴漲的股價也隨之持續跌落到了7元/股左右,較此輪炒作的高位已經下跌了超過40%。

毛利率急降誰來幫

早在幾年前,江淮汽車就先后跟蔚來汽車和大眾汽車合作,代工生產蔚來汽車與大眾多用途車輛。其原因在于,江淮汽車自主品牌銷量大幅下降,造血能力嚴重不足,不得不尋找更多“外力”。

但江淮汽車拉外援的速度還是慢于自身下降的速度。江淮汽車宣稱,2020年上半年,累計銷售各類汽車20.94萬輛,同比下降10.97%,具體來看,上半年江淮乘用車累計銷量為5.15萬輛,同比下降41.2%;商用車銷量為13.5萬輛,同比增長3.5%%;純電動乘用車銷售1.71萬輛,同比下降56.22%。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銷量為1025.7萬輛,同比下降16.9%。其中乘用車銷量為787.3萬輛,同比下降22.4%;商用車銷量為238.4萬輛,同比增長8.6%。與同行業數據相比,江淮汽車乘用車銷量下降更加劇烈。

銷量慘淡也致使江淮汽車業績隨之退步。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9.41億元,同比下降7.6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7億元,由盈轉虧,同比下降217.84%,基本每股收益為-0.08元,同比下降214.29%。

而在一季度,江淮汽車歸屬凈利潤為-3.56億元,相比之下,第二季度業績倒是有所改善。

但實際上并不是江淮汽車自身造血帶來的凈利潤提升。《正經社》發現,江淮汽車二季度處置非流動資產進賬1.7億元以及獲得4.8億元的政府補貼,才使得上半年凈利潤不至于過于難看——扣除各種補貼帶來的收益后,江淮汽車今年上半年扣非凈利潤為-6.5億元。

不僅如此,江淮汽車上半年毛利率為5.37%,跟2019年毛利率相比屬于直接腰斬,且大幅低于行業15%的平均水平。毛利率的急劇下降,也顯示出江淮汽車不得不通過大幅降價促銷,才能實現車輛銷售,從而給公司整體業績帶來了嚴重影響。

為了改變銷量萎靡的局面,江淮汽車近兩年大舉發布新車,燃油車包括2019年的嘉悅A5和今年的嘉悅X7、X8,江淮大眾旗下的思皓去年發布了首款新能源汽車E20X和今年發布了E40x、E50A。然而數據顯示,嘉悅A5上市以來銷量為2.82輛,E20X上市至今僅售出5393輛。

作為最早進軍新能源領域的本土車企,江淮汽車卻丟失了行業的爆發期機會。未來的最大炒作賣點之一,是已失去控制權的江淮大眾將要推出的新車型。市場傳言此前對二次混改掀起的炒作風潮,已淪為一地雞毛。(思維財經&正經社出品)■

關鍵詞: 毛利急降還失去江淮大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