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黃湘源:螞蟻集團過會 上市考驗A股承受力

2020-09-19 01:24:51來源:金融投資報  

面對螞蟻集團這樣一下子就猛提至上千億以上規模的融資壓力,A股市場如果沒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并輔之以必要并且切實可行的資金承接措施,要想讓一個如此巨大的“吞金獸”平安落地,也是不容易的。

■黃湘源

9月18日晚間,上交所披露的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會議結果顯示,螞蟻集團科創板IPO過會。從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到本次過會,螞蟻集團共用時25天,該速度僅次于中芯國際(行情688981,診股)港股00981)的19天用時。

資深投行人士預測,按目前審核效率,順利的話,螞蟻集團有望在下周獲得科創板IPO注冊,預計10月20日前后公司有望登陸資本市場

螞蟻集團即將上市不免讓市場又喜又憂。喜的是,螞蟻集團一旦上市,中國股市就將直接增加一個像貴州茅臺(行情600519,診股)一樣,走在全球市值前列的生力軍。憂的是,如此龐大的一次性融資規模,對A股市場的承受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螞蟻集團最新估值為22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6萬億元。即使所發的港股有可能在其募資總額中占相當的比例,在A股市場所募的資金也將會是一個千億級以上的數字。

今年前8個月,A股首發募集資金規模為3015.11億元,比去年全年多482.63億元,這一水平也創出了近十年來的新高。注冊制在科創板、創業板的先后落地,不僅加快了企業上市的節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不過,234家IPO企業所募集資金規模的全部總和,也不過相當于約兩個螞蟻集團。每家平均募集的12.88億元資金也許尚不足螞蟻金服的一個零頭。值此A股站上3300點乃至3400點并迫切地期望4000點甚至更高目標之際,市場融資需求超乎尋常的旺盛,而增量資金的跟進卻不免有所脫力,由此而導致的市場投融資功能的失衡十分明顯。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市場一直徘徊不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在融資壓力不減,而增量資金不足還未能得到根本性轉變的情況下,人們的投資熱情和做多信心難免會產生動搖。

今年以來,已有京東、網易回歸港股,中芯國際、寒武紀(行情688256,診股)A股上市,螞蟻集團擬AH股上市,京東數科、陸金所、滴滴、字節跳動、商湯科技也紛紛啟動IPO計劃。2020年或堪稱獨角獸回歸的最好年份。A股市場盡管本身仍處在增量IPO連綿不斷的壓力之下,卻依然以極大的熱情迎接“海外游子”的回歸。以同期回歸A股上市的獨角獸中芯國際和康希諾(行情688185,診股)為例,一個實際募集資金高達456億元,超募兩倍多,另一個則募資52億元,其中超募資金也達到了39.7億元。不過,與螞蟻集團相比,即使在超募狀態下,上述兩家獨角獸也不過相當于螞蟻集團在A股計劃融資標的的三分之一左右。A股市場如果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資金實力,光是憑著這一股子對獨角獸情有獨鐘的熱情,是不是能夠承接得下螞蟻集團這樣的龐然大物,還需要市場來給出答案。

數據顯示,螞蟻集團2015年稅前利潤42.54億元,2016年卻下降近一半至29.06億元,2017年快速增長為131.90億元,2018年卻又虧損19億元。2019年,螞蟻集團透露出上市的打算,而當年其實現營業收入1200億元,凈利潤170億元。由此可見,上市前的螞蟻集團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高的估值,并非浪得虛名。

螞蟻集團作為獨角獸回歸,最吸引人的并不是它的金融屬性,而是科技屬性。螞蟻集團的市值規模再大,在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務能量上也未必比得過國內的各大銀行。在此次決定上市之前,已經由螞蟻金服改名為螞蟻科技集團,這意味著未來上市的螞蟻集團能提供的將并不是一般的金融服務,而是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轉型金融服務。當其將含有區塊鏈+供應鏈技術的金融科技落地于更多的產業和中小微企業,提高全社會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效率,降低其融資成本,人們有理由相信,一旦上市,這家非同一般的金融服務公司會很快成長為一家具備金融生態無限可能性的超級公司。而這,不也正是巴菲特心目中“要透過窗戶向前看”的那種理想的成長性公司嗎?

如果說作為投資的最重要策略就是選擇具有投資價值的成長性公司,那么,作為IPO來說,則不僅要看申請上市的企業所提出的融資計劃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時,也不能不在乎市場本身的資金承接能力。如果市場具有充沛的資金承接能力,不要說每周發七、八只新股,就是一個月連發幾十只新股也不在話下。如果市場沒有資金承接能力,則不要說每周三、四只,就是停停歇歇市場也還會叫苦連天。增強市場承接能力的治本之道在于吐故納新,既要在不斷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基礎上吸引更多增量資金入市,又要加快不合格企業退市,讓市場不斷減輕過于沉重的成長性壓力。如果還是像過去那樣堅持用增強“負荷”的方法去測試市場,非得逼迫市場勉為其難地去適應越來越大的IPO融資壓力不可,那么,不要說市場在如此高強度融資壓力的逼迫下會漸漸失去活力,恐怕不逼出“心臟病”也就算萬幸了。螞蟻集團如果真的是投資者心目中理想的高成長性公司,當然不可能也不應當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不過,面對螞蟻集團這樣一下子就猛提至上千億以上規模的融資壓力,市場如果沒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并輔之以必要并且切實可行的資金承接措施,要想讓一個如此巨大的“吞金獸”平安落地,也是不容易的。對于市場管理者來說,重要的不僅是讓螞蟻集團順利上市,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螞蟻集團上市后的整個市場也能繼續保持平穩運行的態勢。倘若單純因為照顧螞蟻集團過于巨大的融資需求,而影響了資本市場在保持自身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礎上,支持實體經濟預期計劃的順利實施,那當然也是萬萬不可的。否則,豈不也有違資本市場引進螞蟻集團之類獨角獸的本意?

關鍵詞: 螞蟻 集團擬 增量資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