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既能傳承文化又能增加收入——廣西金秀發展瑤族織繡促就業

2020-09-21 21:07:46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寧9月21日電 題:既能傳承文化又能增加收入——廣西金秀發展瑤族織繡促就業

新華社記者 何程

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服飾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該縣大力扶持瑤族織繡文化傳承和瑤族服飾產業發展,當地村民在傳承文化的同時也增加了收入。

穿著五色線的繡花針靈巧地在藍色的棉布上翻飛,一個富有神韻的小鳥圖案逐漸顯現。在長垌鄉平孟村瑤族織繡培訓班里,50多位身穿民族服飾的瑤族婦女在專心學習。

在班上,許多學員圍著78歲的李妹就請教問題。她戴著一副老花鏡,織繡的速度很快。李妹就從十幾歲就開始做織繡活,衣褲、帽子上的圖案都是自己制作。“我現在每年都幫我孫女做一套衣服,她非常喜歡。”李妹就看著身邊正在練習織繡的孫女說。

李妹就的孫女蔣芳丹今年12歲,剛上小學6年級。蔣芳丹說,她平時一有時間就跟著奶奶學織繡,現在已經能獨立繡出一些小鳥、花朵等相對簡單的圖案。

蔣芳丹身上的衣服十分漂亮,衣服上的大領對襟用黑色和紫色的棉布制成,頭飾由10余塊黑底繡布依次疊放而成。蔣芳丹身穿的這套衣服是山子瑤比較有代表性的服飾。金秀有茶山瑤、坳瑤、花籃瑤、盤瑤、山子瑤等5個瑤族支系,他們的服裝多采用黑色、藍色或白色的單色棉布為底,配以紅、黃、藍、白、綠等彩色絲線。瑤族群眾將對生產、生活的認知簡化為各式圖案,傳統服飾記錄著瑤族的歷史。

李妹就介紹,織繡是瑤族婦女世代傳承的民族傳統刺繡藝術。“我們希望把這些技能傳下去,讓年輕人能繼承我們瑤族織繡文化。”李妹就說,現在有不少人來這里向她學習織繡,她非常樂于把這些技巧傳授給她們。

隨著金秀旅游知名度的提高,前來這里體驗瑤族文化的游客越來越多,瑤族服飾深受歡迎,李妹就今年制作的5套瑤族服裝都已銷售出去。“一套瑤族服飾能賣4000多元,常常供不應求。”李妹就說。

看到做瑤族織繡能賺錢,不少外出打工的婦女回到家里重新拿起了針線,一些對織繡不太熟練的村民紛紛來到培訓班“進修”,不少貧困戶也通過織繡增加了收入。

廖海玲是長垌鄉平孟村青山屯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往她只給自己和家人做衣服。現在來村里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不少游客想購買瑤族服裝。她目前一邊在村口擺攤賣土特產,一邊做織繡活。“今年接了不少訂單,現在手頭還有7個山子瑤圍裙訂單沒做完。”廖海玲說。

織繡培訓班負責人盤修金說,縣里會不定期組織織繡傳承人、民間織繡藝人到村屯開展織繡技藝培訓,培養年輕一代掌握瑤族織繡的技能。織繡培訓班不僅能有效傳承和發展瑤族織繡文化,也能拓寬瑤族婦女就業渠道。

“現在瑤族服飾銷路非常好,制作速度常常跟不上市場需求。”盤修金說,瑤族服飾制作工藝紛繁復雜,以往有的村民不愿來學習。隨著瑤族服飾在市場上需求量越來越大,來培訓班學習的人越來越多。

金秀瑤族自治縣文化館館長龐曉華介紹,縣里通過培訓、引導和扶持,讓眾多織繡能手從民族文化傳播者成為民族文化產品的開發者、經營者,民族文化也在發展中得到更好傳承。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李學磊

關鍵詞: 既能傳承文化又能增加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