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受疫情影響均普智能外銷風險增大收入及采購數據皆有疑點

2020-09-27 22:02:10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紅周刊 記者 | 謝碧鷺

均普智能主要收入以外銷為主,報告期內其業績并不理想,多年均出現虧損。今年上半年,其境外子公司大多虧損,毛利率也低于同行業公司水平。除此之外,報告期內其多項財務數據均存在疑點,需要公司做出解釋。

近日,寧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普智能”)發布了招股說明書,欲沖刺科創板。

不過,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均普智能以外銷為主,其未來業績或許會因為本次疫情受到較大影響。此外,據《紅周刊》記者核算,報告期內其諸多財務數據的勾稽關系均存在異常。

境外公司風險較大

據招股書介紹,均普智能是一家全球化智能制造裝備供應商,主要從事成套定制化裝配與檢測智能制造裝備及數字化軟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境外占比分別為88.62%、96.16%、91.33%和81.71%,主要來源于德國、奧地利、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境外經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一旦國際環境突然發生變化,則有可能對其造成不利影響。

特別是今年以來,隨著疫情的爆發,全球絕大多數行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均普智能諸多境外子公司只能以彈性工作制的形式開展生產經營,對其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據招股書介紹,上半年因終驗延遲未在2020年1~6月確認的收入合計約3億元,客戶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增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推遲而影響的訂單金額合計約為5億元,客戶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增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取消而影響的訂單金額合計約為0.7億元。

或許是因為受上述因素影響,上半年,均普智能8家境外子公司中,僅有1家凈利潤為正,金額僅有98.84萬歐元,可見此次疫情對其影響不小。

而且,海外子公司人工成本及相應費用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均普智能的毛利率。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分別為20.44%、17.48%、23.24%和20.52%。而反觀其同行業上市公司,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克來機電的毛利率分別為35.70%、28.01%、29.54%和34.80%;瀚川智能的毛利率分別為37.22%、35.61%、36.16%和36.74%,均高于均普智能。

不僅毛利率偏低,其凈利潤也表現不佳。報告期內,均普智能的凈利潤分別為-1.04億元、-1.31億元、8923.83萬元和-4073.18萬元,僅2019年有所盈利。多年的虧損,使得其截至2020年6月末合并報表的累計未分配利潤為-7.12億元。

此次疫情持續較長時間,且目前境外諸多國家形勢依然嚴峻,按照這樣趨勢,均普智能仍存在凈利潤下滑乃至虧損的風險。

此外,均普智能外銷部分的貨款結算主要以歐元和美元為主,加上外銷規模較大,匯率風險也會產生較大影響。據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該公司匯兌損失金額分別為2636.63萬元、407.14萬元、-140.47萬元和1357.04萬元,可見,2017年、2018年及2020年上半年都出現了匯兌損失,而這也成為其報告期內業績接連虧損的原因之一。

現金流數據混亂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據《紅周刊》記者核算,報告期內均普智能的營業收入和現金流及經營性債權之間的財務勾稽關系似乎存在異常。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均普智能的營業總收入為16.57億元,其中境外收入為15.93億元,不需要繳納增值稅;境內營收為6359.01萬元,這部分收入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自2018年5月1日起,由17%下降到16%,由此可估算出,其當期的含稅營收約為16.67億元。理論上,企業營收要么以現金的方式收回,要么形成經營性債權,那么當期均普智能這兩部分的變化情況又如何呢?

我們先來看經營性債權的變化。截至2018年期末,均普智能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應收款項融資和應收賬款所計提的壞賬準備分別為323萬元、1.61億元、0元和849.26萬元,合計金額較期初金額增加了約3100萬元,扣除這部分債權后,理論上當期均普智能所收到的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大致為16.36億元。

在合并現金流量表中,2018年均普智能“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19.76億元,此外,截至2018年末,均普智能的預收款項為14.31億元,相較于2017年末增加了2.72億元,對沖掉這部分新增金額的影響之后,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大致為17.04億元,這跟理論上的16.36億元相比,存在6800萬元的差額。

那么,均普智能當年多出的這6800萬元的現金又從何而來呢?從其招股書中,我們未能找到答案。

以同樣的邏輯核算其2019年的數據,亦發現存在類似問題。

2019年均普智能的營業總收入為21.93億元,其中境外收入為20.03億元,無須考慮增值稅,境內收入為1.9億元,該部分營收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自2019年4月1日起,由16%下降到13%,由此可估算出當期的含稅營收大致為22.19億元。

截至2019年末,均普智能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應收賬款融資、應收賬款所計提的壞賬準備分別為25萬元、1.55億元、1354.9萬元和817.73萬元,合計金額相較2018年末增加了400多萬元,扣除這部分債權新增金額后,當期均普智能理論上應當收到的與營收相關的現金大致為22.15億元。

2019年均普智能“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21億元,此外,當期均普智能的預收款項相較于上期末減少了2.29億元,算上這部分影響之后,當期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大致為23.29億元,這比上述理論金額要多出1.14億元。這部分現金從何而來也無從知曉。

此外,按照上述邏輯核算,均普智能2020年上半年的數據亦存在約3100多萬元的現金流來源不明,連續多期數據均存在疑點,需要公司進一步做出解釋。

采購數據有異常

除了營收數據的勾稽關系存在異常外,據《紅周刊》記者核算,報告期內均普智能采購方面數據的勾稽關系也存在令人疑惑的地方。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均普智能向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金額為1.31億元,占全部采購總額的11.02%,由此可以推算出當期均普智能的采購總額大致為11.88億元??紤]到當期所適用增值稅稅率的變化(具體變化與上文相同),可估算出當期均普智能的含稅采購金額大致為13.81億元。理論上,企業含稅采購應當體現為相關現金流出及經營性負債的增減,那么當期均普智能財務數據變化情況如何呢?

在合并現金流量表中,2018年均普智能“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1.33億元,當期其預付款項較上期末增加了480多萬元,考慮這部分因素的影響后,當期與采購相關的現金支出大致為11.28億元,該金額相比含稅采購總額少了2.53億元,理論上該差額應當形成經營性負債。

然而,截至2018年末,均普智能的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分別為0元和2.19億元,兩項金額合計相較于2017年末僅增加了5158.4萬元。這跟理論上應該要增加的金額并不相符,大概存在2.01億元的差額,也就是說當期均普智能大概有2.01億元的含稅采購既沒有現金流,也沒有經營性負債的支持。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2019年。當期均普智能向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金額為9978.23萬元,占全部采購總額的9.17%,由此可以推算出當期的采購總額為10.88億元??紤]到當期增值稅稅率的變化(具體變化與上文相同),可以估算出當期的含稅采購額為12.38億元,那么當期均普智能現金流及經營性負債的變化情況又如何呢?

2019年均普智能“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0.79億元,當期均普智能的預付款項較上期減少了2700多萬元,考慮這部分因素的影響后,當期均普智能所支出的與采購相關的現金大致為11.06億元,該金額和含稅營收相比,要少1.32億元,理論上,該差額應當形成經營性負債的增加。

截至2019年末,均普智能的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分別為0元和1.22億元,兩項合計較2018年末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將近9800萬元,這跟理論上應該要增加的金額并不相符,一增一減之下,兩者差額達2.3億元。

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均存在高達數億元的巨額勾稽差異,對于產生這一差異的原因,需要均普智能做出解釋。

關鍵詞: 受疫情影響均普智能外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