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馬云說給海南的“情話”

2020-09-30 01:17:41來源:虎嗅網  

作者|周超臣

頭圖|2020綠公司年會

馬云還是那個馬云。

盡管已經退休了一年,像馬云自己說的那樣,也很少在公開場合演講了,但做事一如既往的高調。

在9月28日~29日的2020綠公司年會上,馬云帶著他40多位中國企業家俱樂部(CEC)的企業家朋友、20多個外國駐華大使或參贊以及眾多慕名而來的中小企業家們,蜂擁至海口,為海南自貿港搖旗吶喊。

而9月26日和27日,他還帶著30多個CEC理事跑去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想為武漢做點兒事情。他說,今天的武漢,更需要企業家的力量,CEC的廣大企業家,希望能夠積極參與到武漢疫后重振的過程中,不僅幫助武漢短期經濟復蘇,更希望探索如何更好地助力武漢長期可持續發展。“這次來武漢,不僅是表達意愿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下來我們會有所行動。 ”

“武漢所經歷的這一切,讓城市的文化里多了更多擔當,也誕生出希望與信心,相信這一次艱苦卓絕的斗爭,會讓武漢更堅強。”馬云說。

在今天下午綠公司年會上,馬云在壓軸演講中也提到了他在武漢的所見所感:“疫情結束了,我們該考慮如何讓經濟重生。我們經濟重生不是為了回到昨天、回到以前,而是在更高的水平上面,從疫情中看到未來、看到趨勢、把握機會。”

在馬云上臺前,他的企業家朋友們就已經為他的上臺做了很多鋪墊。馬云的好基友郭廣昌是每年綠公司年會的常客,他在演講中調侃馬云說:“今年大家的日子不好過,尤其是中國的企業家,大多數都活得像苦行僧,很少度假,基本上沒什么愛好,工作就是快樂。但是有人是個例外,跟曾梵志畫畫,跟李連杰搞空手道,還跟王菲去唱歌,還做了一兩個三萬億市值的公司。后來我了解了一下,人家是專門從火星來地球度假的。”

而在馬云前面登臺演講的寧高寧去年也參加了在敦煌舉辦的綠公司年會,今年他又來了,還是倒數第二個演講,排在馬云前面,他說這讓他渾身不舒服:“因為馬云要講我就不用講了實際上,因為我們企業家俱樂部都有一個結論,就是馬云講話大家聽聽可以了,所以今天我在馬云前面講比較難的。但是剛才(他們)說了我是一個國企。國企經常被人欺負,屬于弱勢群體,安排你來講也是應該,因為沒有人敢在馬云前面講的,所以只能是我了。”

馬云說:“我們這次到海南沒有那么多想法,就是想為自貿區、為自貿港來做支持,因為這個時候的中國更需要開放,更需要與世界接軌。”

同時,向來對拔高命題信手拈來的馬云給海南自貿港賦予了其歷史意義,說了不少情話。

比如,“現在的海南就是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自貿港的建設不是簡單的海南發展的機遇,更不僅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而是要擔當起為世界探索新的全球化的歷史責任。”

他認為,今天不是全球化的壽終正寢,恰恰相反,他認為這是數字全球化的開始。而海南恰恰站在這個開始的歷史節點上。

“2020年非常得特殊,未來2020年一定是一段歷史的分水嶺。海南成為自貿港也必定會是一個歷史性的選擇。我們希望CEC的這次海南會議也能成為一個跨越時代的會議。”馬云說,“以前WTO是別的國家制定了游戲規則讓我們參與,而這次海南自貿港是中國人制定游戲規則,邀請全世界來參與。”

與馬云的觀點不謀而合的還有那些外國使節們,在下午一個《疫情下的全球合作》論壇上,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大使們普遍的觀點是,全球化的趨勢不可能改變。

他強調,全球化是一種服務世界的能力,不是賺世界錢的能力,中國企業應當堅定地走向全球,而不是去征服全球。

擅長使用排比句的馬云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走出去要贏回來的不僅僅是利潤,而應該贏回來的是尊重。我們要展示的,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而是一個善良、美好的國家。我們不要想去轉移過剩的產能,而是要到當地去創造價值,去當地創造新的不同的價值,尊重當地的文化,尊重當地的價值觀,尊重當地的宗教和信仰,尊重每個國家不同的機制和體制。”

其實,今年之所以選擇在海南、在海口,而不是別的城市舉辦綠公司年會,體現的依然是馬云對商業的嗅覺和敏銳,對歷史的擔當和想參與其中的熱情。

2019年1月12日下午,當時還沒正式成立海南自由貿易港,海南省人民政府企業家咨詢會議在三亞宣告成立,馬云、馬化騰、梁建章、寧高寧、周其仁是該機構的成員,馬云任主席,馬化騰任副主席。

而在今年1月,在海南三亞,CEC舉行了一個小型的2020綠公司年會啟動儀式,宣布今年的綠公司年會在海口舉辦,也在海南自由貿易港正式宣布成立之前。

話說回來,馬云這次的確克制了許多,往年滔滔不絕半個小時,這次20分鐘戛然而止。

以下是馬云的演講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 CEC 的企業家朋友們:

很高興在海口能夠看到大家。經過疫情,我們都知道其實見面是顯得非常珍貴的事情。這次綠公司年會第一次在海南召開,也是 CEC(中國企業家俱樂部)那么多企業家集體來到海南。

我們這次到海南沒有那么多想法,就是想為自貿區、為自貿港來做支持,因為這個時候的中國更需要開放,更需要與世界接軌。

2020 年非常得特殊,未來2020年一定是一段歷史的分水嶺。海南成為自貿港也必定會是一個歷史性的選擇。我們希望CEC的這次海南會議也能成為一個跨越時代的會議,在疫情之后的全球化開始之后,在整個數字時代到來的時候,我們CEC的企業家們能夠在這段特殊的歷史時刻創造獨特的價值。

我昨天還在武漢,也和我們CEC的三十幾位理事一起到了武漢去了一趟。幾個月前在電視里看到武漢,確實非常之難。

這次到了武漢,能夠感受到這是一座真正的了不起的英雄的城市,有英雄的氣質。疫情結束了,我們該考慮如何讓經濟重生。我們經濟重生不是為了回到昨天、回到以前,而是在更高的水平上面,從疫情中看到未來、看到趨勢、把握機會。

這次從武漢來到海南,這里面感覺到巧合,但我又覺得里面有必然的東西。兩年以前習主席宣布了建設海南自貿港,(這是)全面開放的戰略。兩年過去了,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我依然相信我們必須要堅持開放,必須堅持全球化。

特別是疫情以后,我相信全世界所有的門都是要靠自己去打開的,沒有人的門天然就是開的。這時候堅持全球化比任何時候都重要,(比)任何時候都有意義。現在的海南就是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自貿港的建設不是簡單的海南發展的機遇,更不僅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而是要擔當起為世界探索新的全球化的歷史責任。

我自己覺得國際化和全球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國際化更偏向于中國人跟外國人做生意,是雙邊為主。而全球化是世界各國的大事情,世界上國與國之間的一個全局的問題。

今天很多人認為全球化出現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認為全球化應該是壽終正寢。而我并不這么認為——

第一,我認為今天是真正的全球化開始的時候。

今天是昨天的、原來的、傳統的工業時代的全球化正在終結,新的、真正的數字時代的全球化才剛剛開始。

以前,全球化是發達國家和大企業主導,未來,全球化應該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小企業走向世界。以前貿易是全球化的主力,未來科技將是全球化的主力。以前是人在流動、貨在流動,未來是數據在流動,服務在流動。以前是傳統企業的全球化,未來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互聯網技術的全球化。未來任何一個人只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做全球的生意,未來所有的中小企業都必須是跨國公司。

過去30年是6000家大企業決定了全球化,未來應該是6000萬家中小企業決定了全球化。地域的擴展就是業務的擴展。我認為這是世界給予我們巨大的機會。

第二,這是由中國內需驅動的新一輪全球化。

這一輪的全球化,尤其在海南的自貿港,我是自己這么理解的,以前WTO是別的國家制定了游戲規則讓我們參與,而這次海南自貿港是中國人制定游戲規則,邀請全世界來參與。新一輪的全球化中國將會從 “賣賣賣”變成 “買買買”。

其實有時候,我大概在五六年以前對中國的全球化、全世界的全球化、中國的國際化有過擔憂,我預判未來20年是中國在全球中最難受的20年。過去幾年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國家講 “你聽不聽我話”,有一個國家講 “你打不打”,還有一個國家講 “你賣不賣”。如果我們都是這種理念和思想,全球化一定會走向終結。

海南自由貿易港有自己的歷史使命,海南未來留在歷史當中將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我們必須中國人,假設我們對貿易游戲規則不滿意,今天給了我們這次機會,我們是否有這種胸懷、有這種格局、有這種擔當,為世界未來數字類的全球化,更多企業、更多國家、更多發展中國家全球化,我們來制定一個更加公平、可持續綠色的貿易相關。

其實不用害怕,大家覺得從 “賣賣賣”變成 “買買買”,其實中國每一次大門打開都是中國進步的象征,也是每一次大門打開中國都進步了。

我們不斷地要走出去,我記得以前我們的人走出去是找差距,我們覺得人家這個做得好,那個做得好,今天我們很多中國企業 “走出去或者很多中國人 “走出去”,我們在找感覺。我們覺得他們的市政府、省政府不如我們的縣政府,他們的馬路不如我們寬。當我們在找感覺的時候其實我們正在退步。

上一次的全球化是美國3億人消費驅動的,中國這次的全球化是14億人的內需會驅動下一輪的真正的全球化,而帶動世界經濟。我們應該對美國帶動的過去的全球化表示感謝、表示感恩,但是我們今天需要的是更大的擔當。

進口不是終點,進口最終是要倒逼國內中國產業升級消費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對企業家來說,未來的機會在于中國那些百萬人口的小城鎮。

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中國有多少城市過100萬人口。我在2014年初步做了一個統計,美國大概在不到12個城市國100萬人口,中國有167個城市過100萬人口。而100萬人口的基礎建設,100萬人口所誕生的巨大的產業,我們遠遠沒有發展好。這些近百萬人口的城市也許將來會有300個,這些地方會迸發出巨大的消費潛力,內需絕對不是有錢人的拉動,內需應該是滿足每個普通老百姓的需求。

有人講中國的內需其實并不大,我認為窮人的內需、沒錢人的內需拉動,沒錢的人、普通的人帶動的巨大價值才是真正可以持續發展的內需價值。

第三,新的全球化是一種服務世界的能力。

全球化的核心在其它國家和地區就是創造價值、創造就業,去做當地做不到的事情。如果說過去中國 “走出去”必須是要人走出去、機器走出去、資金走出去,今天的中國 “走出去”需要信息走出去、服務走出去、價值走出去。

全球化是一種服務世界的能力,不是賺世界錢的能力。中國企業應當堅定地走向全球,而不是去征服全球。

很多人爬山把自己認為征服自然,自然不是去征服的,自然是去臣服的。對世界的真正的價值,不是遠征,而是去創造價值。

我們走出去要贏回來的不僅僅是利潤,而應該贏回來的是尊重。我們要展示的,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而是一個善良、美好的國家。我們不要想去轉移過剩的產能,而是要到當地去創造價值,去當地創造新的不同的價值,尊重當地的文化,尊重當地的價值觀,尊重當地的宗教和信仰,尊重每個國家不同的機制和體制。我們要相信這個世界因為不同而美好,都像你一樣也不行,都像別人一樣也不行。

2020年應該是一個轉折之年。我跟很多企業家探討,發現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焦慮。誰都有焦慮,任何時代、任何企業、任何人都有焦慮。只是有的人敏感一些,有些人不敏感。

我對未來的判斷是:遠的一定很好,近期很困難,中期更困難。

飛機正在穿過云層的顛簸,所以大家要把握好方向盤、系好安全帶,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未來觀。當你從未來來看今天的時候,今天的困難不是啥困難。當你只看到今天,跟昨天比較的時候,你的沮喪會越來越大。

所以,我們要面向未來,用未來的方法來解決今天的問題,而不要用昨天的方法來解決今天的問題。

很多人非常樂觀,很多人又非常悲觀。我認為過度樂觀、過度悲觀都是因為沒有看清楚未來。昨天的看法和行動決定了你企業的今天,而今天的看法和思考又決定了你企業的明天。

未來,不是指兩年以后你會怎么樣;未來,是指20年以后、30年以后你的企業會變成怎么樣。在座的每一個企業,你們今天的規模,你們今天的成就,我們今天所取得的一切不是今天做的,都是20年以前我們相信中國會有今天。我相信當你從今天判斷20年以后這個世界會變成怎么樣,社會會變成怎么樣,去為未來的人解決,相信年輕人一定會有前途。

在今天所有的巨大的不確定當中,我認為數字化是確定的,數字化一定會全面地改造所有的行業。不是每個企業都要轉型,但是每個企業都必須升級,完成數字化升級。

現在你不要擔心跟你競爭了20年、10年隔壁的那個老王,你要擔心的是那些你完全不認識的、沒見到過的小李。這批人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他們沒有包袱,他們采用新的技術,敢于創新,敢于用互聯網,而這些年輕人就是中國的希望。

而在座的大部分的企業家,你們碰上最大的壓力就是他們有可能打敗你們。最后打敗各位的,不是互聯網企業,而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企業。

我希望所有的企業今天一定要思考,要利用數據化來進行升級自己的管理,升級自己的組織,升級自己的產品。未來十年是傳統企業數字化的最后十年。

我這幾天不斷在講這件事,其實我在20年前,幾乎我去過很多的城鎮,我不斷地在講互聯網對零售行業的沖擊,對制造行業的沖擊,大家并沒有當回事。直到淘寶、天貓、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起來以后,大家突然覺得 “狼來了”,其實狼一直都在。

如果你今天不準備變革,十年以后我相信你一定是數字脫貧的對象。直到今天,很遺憾,還有很多企業家依然在講數字革命是一場危言聳聽,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只是簡單的工具。我想告訴大家,數字技術將重新定義生產制造、重新定義零售、重新定義技術、重新定義生產資料和一切,甚至很快這個技術將會引發全社會的所有生產關系的變革、政治的變革。

今天早上我跟大使們交流過程中也提醒各國,要高度重視疫情以后中小企業的生存,中小企業的生存不解決,假如數字經濟不起來,我們這個國家、整個世界很有可能由一場技術革命演變成一場社會革命。

其實,未來距離技術越遠的行業,越是沒有被技術改造的行業,機會越大,很多企業其實只要投入更多的技術,在人才理念上多一點點,所獲得的收益和價值是非常確定的。今天你純粹做一家互聯網公司,你未必有回報。但是你今天把自己傳統企業變成數字化,你的回報是肯定的。

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關鍵在于觀念,關鍵在于理念,責任一定是在一把手身上,責任不在技術部門。一把手不改變的企業,一定不是一家有遠見、有擔當的企業。

疫情總會結束,但是新冠這種疾病我認為它會伴隨人類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現在這個病毒恐怕會比我們誰都活得長。我們要學會適應,我們的防疫也要學會從常規防疫變成常態防疫,也許以后絕大部分的醫院都有個新冠科,長期共存這是基本出現的情況。

2020年注定是改變歷史的一年。

在武漢的時候,我們CEC的企業家們給自己提了這樣的要求,我也看到群里面很多企業家寫了這樣的話:“企業家不等于有錢人,有錢人更不一定是企業家。企業家是國家、民族的優質資產,國難當頭,企業家無需命令,自覺自愿挺身而出。疫情是突發的災難,我們必須主動擔當。疫情結束之后的經濟恢復,企業家更是責無旁貸。”

所有的企業、在座的企業家們,如果他的企業在10年、20年內沒經歷過三次、五次的災難,這個企業永遠是經不起摧殘,經不起打擊的,任何企業都有過或多或少的打擊。越是在世界劇變的時候,越是在歷史的轉折點上,企業家越要擔當。

我們做的事情不是為了贏得掌聲,不是為了贏得肯定,不是為了贏得這些政策的支持,而是我們內心相信我們喜歡、我們認定。用未來的眼光、戰略的眼光與世界去溝通,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好。

謝謝大家!

關鍵詞: 馬云說給海南的“情話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