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新秘境”成熱門打卡地

2020-09-30 02:32:07來源:國際商報  

超長黃金周、預計6億人次出游,萬眾期待之下,“雙節”如約而至。疫情之后,旅游消費會有怎樣的變化?馬蜂窩旅游日前發布的《“后疫情時代”攻略:發現中國新秘境》顯示,旅游消費正持續升級,中國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一代更愿意為安全、為舒心的旅游過程和有意思的旅程買單。 在被疫情重重打擊之后,中國旅游業迎來新轉機:面對1.5億人次出境游游客回流和消費者積累的旅游消費欲望,文旅產業正在成為拉動經濟內循環的重要引擎。 隨著旅游消費的升級,一方面,中國游客更愿意為“安全”買單。馬蜂窩在今年7月發布的《“Z世代”旅游消費變化報告》就顯示,疫情之下,中國年輕游客的旅游消費預算并未降低,反而在飲食和住宿安全方面提高了花銷,他們更愿意選擇品質高的旅行產品。在馬蜂窩平臺上,已有上萬個景區景點上線了“安心游攻略”,并配有安心游產品。 另一方面,自由行和小眾旅游產品迎來新一輪的窗口期。《發現中國新秘境》報告顯示,空間開闊的戶外場景和私密性高的玩法受到了更多追捧,親山親水類景區、自駕和露營類產品均在疫后備受關注。 該報告發布了疫情后國內上升趨勢最強勁、最具新網紅氣質的50個城市和50個景區景點,阿壩、酒泉、茂名、儋州、舟山、南昌、中衛、麗江、云浮、欽州位列“中國新秘境”城市榜前十名;東臺吉乃爾湖、墨石公園景區、清遠筆架山旅游度假區、俄博梁、丹景山、紅井路、楊家堂村、平潭島、冷噶措、茫崖翡翠湖進入“中國新秘境”玩樂榜前十名。 馬蜂窩數據研究中心負責人馬禹濤認為,“小眾”已經是疫情之下的旅游關鍵詞,當游遍全球、旅行經驗豐富的游客們回歸國內游時,他們更期待發現那些未曾出現在主流視野里的旅游目的地。 業內人士表示,馬蜂窩對“中國新秘境”的解讀,能夠提升國人在“后疫情時代”旅游消費決策的效率,幫助中國游客開啟更多美好的旅程與生活。 實際上,旅游消費升級不只體現在消費水平的提高上,也體現在游客對新玩法的挖掘中。 在“中國新秘境”玩樂篇的前50位景區榜單中,自然風光類景區占比高達八成。馬禹濤分析,出于安全因素考慮,露營、觀星、戶外運動等新的玩法逐漸興起,游客更傾向于選擇自駕、包車等私密性強、安全性高的出游方式。馬蜂窩此前發布的國慶黃金周趨勢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國慶自駕游”搜索熱度周環比上漲153%,黃金周期間定制游訂單占比也比去年同期上漲24%。 自跨省游開放后,青甘大環線、川藏線、滇藏線等眾多自駕游線路被游客充分挖掘,四川的阿壩和甘孜、青海的東臺吉乃爾湖、青海俄博梁的雅丹地貌和星空露營,都成為疫后的打卡熱門目的地。 在國內開啟深度的休閑度假之旅也是疫情之后的出游新風尚。疫情之前,東南亞海島甚至南太平洋諸島、非洲和南美洲的高端度假海島都是中國游客的主流選擇。疫情之后,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中,廣東茂名、海南儋州、浙江舟山這三個沿海城市均出現在“新秘境”榜單城市篇的前五名中。此外,平潭島、東極島、加井島等海島類景點也榜上有名。 榜單顯示,中國游客對文化旅游的熱情日漸高漲,年輕游客正表現出了對古村古鎮、紅色文化等歷史名跡的特別偏愛。因衛星發射中心聞名的甘肅酒泉、中國新石器時期的重要文化遺址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以及莫高窟、樓蘭古城這樣的文化瑰寶同樣受到年輕游客追捧。 馬禹濤認為,目前博物館等大量室內文化景區都采取了嚴格的限流措施,未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進一步好轉,這類室內場景的歷史文化類景點的關注度還會繼續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線上資產正釋放產業紅利。“我們發現,年輕游客在探尋中國‘新秘境’的過程中,圖文內容、短視頻、直播等線上內容的指引功不可沒。目的地與游客之間正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在線旅游資產紅利的普惠。”馬禹濤說道,馬蜂窩大數據顯示,85.09%的“Z世代”旅行者熱衷于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旅行內容,超過五成受訪者表示會通過馬蜂窩平臺的在線旅游內容種草目的地和進行消費決策。 在國家倡導科技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數字文旅產業的背景下,構建線上資產已經成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未來,隨著大數據在旅游產業應用的不斷深化,我們希望能夠不斷完善旅游業線上資產,為旅游業的線上發展搭建起參照坐標系,引領更多消費者發現中國之美。”馬禹濤說。

  超長黃金周、預計6億人次出游,萬眾期待之下,“雙節”如約而至。疫情之后,旅游消費會有怎樣的變化?馬蜂窩旅游日前發布的《“后疫情時代”攻略:發現中國新秘境》顯示,旅游消費正持續升級,中國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一代更愿意為安全、為舒心的旅游過程和有意思的旅程買單。

  在被疫情重重打擊之后,中國旅游業迎來新轉機:面對1.5億人次出境游游客回流和消費者積累的旅游消費欲望,文旅產業正在成為拉動經濟內循環的重要引擎。

  隨著旅游消費的升級,一方面,中國游客更愿意為“安全”買單。馬蜂窩在今年7月發布的《“Z世代”旅游消費變化報告》就顯示,疫情之下,中國年輕游客的旅游消費預算并未降低,反而在飲食和住宿安全方面提高了花銷,他們更愿意選擇品質高的旅行產品。在馬蜂窩平臺上,已有上萬個景區景點上線了“安心游攻略”,并配有安心游產品。

  另一方面,自由行和小眾旅游產品迎來新一輪的窗口期。《發現中國新秘境》報告顯示,空間開闊的戶外場景和私密性高的玩法受到了更多追捧,親山親水類景區、自駕和露營類產品均在疫后備受關注。

  該報告發布了疫情后國內上升趨勢最強勁、最具新網紅氣質的50個城市和50個景區景點,阿壩、酒泉、茂名、儋州、舟山、南昌、中衛、麗江、云浮、欽州位列“中國新秘境”城市榜前十名;東臺吉乃爾湖、墨石公園景區、清遠筆架山旅游度假區、俄博梁、丹景山、紅井路、楊家堂村、平潭島、冷噶措、茫崖翡翠湖進入“中國新秘境”玩樂榜前十名。

  馬蜂窩數據研究中心負責人馬禹濤認為,“小眾”已經是疫情之下的旅游關鍵詞,當游遍全球、旅行經驗豐富的游客們回歸國內游時,他們更期待發現那些未曾出現在主流視野里的旅游目的地。

  業內人士表示,馬蜂窩對“中國新秘境”的解讀,能夠提升國人在“后疫情時代”旅游消費決策的效率,幫助中國游客開啟更多美好的旅程與生活。

  實際上,旅游消費升級不只體現在消費水平的提高上,也體現在游客對新玩法的挖掘中。

  在“中國新秘境”玩樂篇的前50位景區榜單中,自然風光類景區占比高達八成。馬禹濤分析,出于安全因素考慮,露營、觀星、戶外運動等新的玩法逐漸興起,游客更傾向于選擇自駕、包車等私密性強、安全性高的出游方式。馬蜂窩此前發布的國慶黃金周趨勢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國慶自駕游”搜索熱度周環比上漲153%,黃金周期間定制游訂單占比也比去年同期上漲24%。

  自跨省游開放后,青甘大環線、川藏線、滇藏線等眾多自駕游線路被游客充分挖掘,四川的阿壩和甘孜、青海的東臺吉乃爾湖、青海俄博梁的雅丹地貌和星空露營,都成為疫后的打卡熱門目的地。

  在國內開啟深度的休閑度假之旅也是疫情之后的出游新風尚。疫情之前,東南亞海島甚至南太平洋諸島、非洲和南美洲的高端度假海島都是中國游客的主流選擇。疫情之后,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中,廣東茂名、海南儋州、浙江舟山這三個沿海城市均出現在“新秘境”榜單城市篇的前五名中。此外,平潭島、東極島、加井島等海島類景點也榜上有名。

  榜單顯示,中國游客對文化旅游的熱情日漸高漲,年輕游客正表現出了對古村古鎮、紅色文化等歷史名跡的特別偏愛。因衛星發射中心聞名的甘肅酒泉、中國新石器時期的重要文化遺址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以及莫高窟、樓蘭古城這樣的文化瑰寶同樣受到年輕游客追捧。

  馬禹濤認為,目前博物館等大量室內文化景區都采取了嚴格的限流措施,未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進一步好轉,這類室內場景的歷史文化類景點的關注度還會繼續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線上資產正釋放產業紅利。“我們發現,年輕游客在探尋中國‘新秘境’的過程中,圖文內容、短視頻、直播等線上內容的指引功不可沒。目的地與游客之間正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在線旅游資產紅利的普惠。”馬禹濤說道,馬蜂窩大數據顯示,85.09%的“Z世代”旅行者熱衷于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旅行內容,超過五成受訪者表示會通過馬蜂窩平臺的在線旅游內容種草目的地和進行消費決策。

  在國家倡導科技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數字文旅產業的背景下,構建線上資產已經成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未來,隨著大數據在旅游產業應用的不斷深化,我們希望能夠不斷完善旅游業線上資產,為旅游業的線上發展搭建起參照坐標系,引領更多消費者發現中國之美。”馬禹濤說。

關鍵詞: 中國“新秘境”成熱門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