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節后銀行股反彈如箭在弦

2020-10-01 14:48:10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紅周刊 作者 | 玄鐵

本周,恒生AH股溢價指數逼近150點,年內最大漲幅逾兩成,已進入技術性牛市。目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再起,A股會重演資產重估牛市嗎?

權重銀行股竟成“價值陷阱”

國慶長假臨近,“定海神針”銀行板塊繼續探底,讓避險資金防不勝防。周一和周二,滬市成交額分別為2097億元和2073億元,皆為年內地量水平。按照地量之后有地價的股諺,多數時候前期滯漲權重股會挺身護盤。誰知是虛晃一槍。銀行指數(880471)周一逆市上漲0.74%,周二大跌1.08%,創7月3日以來的新低,年內跌幅擴大到9.42%。

行業絕對低估值+機構配置低倉位,是防御型投資者抄底銀行股的理由。作為第一大權重板塊,銀行板塊6.2萬億元的流通市值,是釀酒板塊的1.55倍,約占A股流通市值的10.7%。銀行股低迷,滬綜指年內仍上漲5.7%大不易。相比之下,創業板指和科創50年內分別上漲42.6%和39%,“市場先生”似在嘲笑堅守價值股的保守者。

熱衷于重倉銀行股的美國股神巴菲特曾上演反轉大戲。在1999年網絡股泡沫化極致之時,標普500當年最高市盈率上升至34倍。其旗下伯克希爾1999年和2000年盈利增速分別是0.5%和6.5%,從1999年落后標普指數20.5個百分點,變成次年跑贏15.6個百分點。

只是今年美股網絡巨頭業績更牛,銀行股業績更差。截至周二,美股商業銀行指數和港股恒生內地銀行指數年內分別大跌35.8%和28.3%。機構增持銀行股的前提是經濟企穩和企業質量轉好,這非短期可預見之事。由于貨幣傳導機制通常有半年至18個月的時滯期,低配機構即使要逆向投資建倉,也得承受漫長的煎熬期。

A股高估多是散戶市紅利

銀行板塊5.73倍的動態市盈率,為歷史極低水位。創業板和科創板流通市值分別為6.38萬億元和6965億元,估值分別為58倍和90倍。“小且貴,未來美”,是今年最流行的A股故事。

本周二科創板換手率為3.1%(峰值是7月16日21.3%),科創50大漲3.81%。

如果將科創板的流通市值放到全A股市場去排隊,僅居第八位。稍有新增資金入場,便能吸引短線熱錢興風作浪。9月22日首批4只科創50ETF單日認購資金達千億元,本周超700萬人搶購5只螞蟻集團戰配基金。這預示著機構借道科創板配置螞蟻集團是必然之舉,畢竟網絡權重股是稀缺概念。機構云集的金山辦公和三六零總市值略嫌小,分別為1475億元和1141億元,在深滬兩市中排名分別為74位和102位。

節后銀行股反彈如箭在弦

長假過后,銀行股技術性超跌反彈一觸即發。在37只銀行A股中,僅有6只錄年內正收益,跌幅榜中位數是10.8%。港股銀行股表現更遜。匯豐控股年內跌幅逾五成,上周最低下探27.5港元,跌穿2009年3月全球金融危機時創下的33元股價的谷底。中國平安9月23日以平均28.29港元/股的價格,增持匯豐1080萬股至總共持有16.55億股,持股比例增加至8%,再成第一大股東。這是產業資本在抄底,是不是真底難以預測。匯豐周一大漲9.22%,至少短期看漲。

恒生AH股溢價指數本周最高攀上149點,接近過去11年多的歷史峰值。該指數在2018年2月推出,滬市A股平均市盈率從2018年2月的49倍跌至2018年10月的14倍,恒指估值同期則從18倍跌至8.3倍。今年恒指與A股分道揚鑣,年內跌幅達17.4%。2007年10月滬市A股平均市盈率逾69倍,原因是人民幣升值導致資產重估牛市預期膨脹,金融地產股大笨象起舞,長期惡果是滬綜指至今難以逾越當年的峰值6124點。如今,新經濟概念已成美股權重龍頭,中國資本市場亦在全力推進優質科技股上市,資產重估的故事再講已是乏味。

由于兼備騰訊和阿里巴巴等中資網絡巨頭,恒指投資價值明顯更勝一籌。同時,由于銀行股權重大估值低的拉低效應,滬市平均市盈率低至15.3倍,掩蓋了兩市A股市盈率中位數高達57倍的現狀。

恒生AH股板塊128只H股的市盈率中位數是10.2倍,A股較H股溢價的中位數是100%。究其原因,一是年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逾2%,國際資金加碼配置;二是內地經濟恢復勢頭強勢,企業盈利轉好;更主要是因為流動性溢價帶來的本土偏好極致化,敢于高買低賣的散戶市紅利讓機構更敢于博傻投機。深交所公告顯示,“妖股”天山生物9月22日復牌至周二累計下跌44%,中小投資者期間累計買入46.97億元,占比74.41%,累計賣出47.39億元,占比75.07%。類似刀口舔血的交易模式,無非是在賭誰的身手更敏捷。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關鍵詞: 節后銀行股反彈如箭在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