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紅周刊》對話施羅德甘卓亨:我們對部分股票進行了套利,增持

2020-10-07 16:04:29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紅周刊  記者 | 李健

亞太地區的整體估值已升至高于平均值的水平。

我們更愿意投資于工業股及上游材料股。仍低配(減持)銀行板塊。

目前,疫情仍是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中的最大阻礙,疫情也深刻影響了全球化趨勢以及全球產業鏈重塑。對于中國國內和國外“雙循環”戰略,海外機構的根本著眼點集中在中國經濟、產業和消費升級的大機會。

施羅德亞太區(日本除外)股票產品管理主管甘卓亨在接受《紅周刊》專訪時指出,中國的電子商務、醫療保健和教育等行業目前在消費開支中占比很大,增長率遠高于整體經濟增速?!巴瑫r,消費升級趨勢將會持續,中國消費者將會增加高端產品消費。因此,即使銷售總量增長有所放慢,但對受惠于相關趨勢的公司而言,售價及利潤將受到支持?!备首亢噙€看好中國科技,但當前的一些科技龍頭估值有泡沫化趨勢,因此他保持謹慎。

他指出,對于一些估值已將短期復蘇預期完全消化的股票,他們已經進行了套利。同時,他們也加倉了一些調整中的消費股。

疫情不改亞洲機會格局

“封鎖贏家”引領全球市場走牛

《紅周刊》:越來越多的全球投資者聚焦“亞洲機會”,放眼疫情后,這樣的趨勢會延續嗎?

甘卓亨:我們認為,許多宏觀經濟及市場趨勢其實早已存在,疫情和經濟封鎖只是推動這些趨勢進一步加速發展,而非徹底改變全球的投資格局。例如,在危機前已占據市場重要份額的網絡企業,在經濟封鎖期間進一步發展,而發展較弱的線下零售商則被推向崩潰的邊緣。同樣,在封鎖期間,隨著云計算和遠程訪問的需求增加,市場對許多科技硬件的認可也進一步加強。與此相對的是,由于利率(以及隨之而來的利潤率)進一步壓低、經濟封鎖帶來的信貸成本激增,許多國家的銀行業表現持續落后。

《紅周刊》:您怎么看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的強勁表現?

甘卓亨:8月份,亞洲股市再度表現強勁,繼續由3月份低位快速攀升。這輪漲勢反映出,隨著許多發達經濟體及北亞大部分地區持續放寬封鎖,市場對經濟活動恢復正常的樂觀情緒升溫?;蛟S更為重要的是,市場大幅回升的實際動力是因為全球各國推出前所未有水平的財政及貨幣刺激措施。這些措施已大大降低企業破產的風險,并使投資者能夠不再集中關注當前的盈利低迷情況,而將目光看到了2021年,憧憬2021年恢復正常的運營環境。

而且,目前很多國家實行的超低利率和超低的債券收益率(許多國家的實際利率及收益率甚至為負值)也助推了全球股市的上漲,為股市的偏高的估值驗證了合理性。加上投資者希望從強勁的股市上漲中受惠,所以許多國家的散戶投資者踴躍入市,為市場走勢推波助瀾。

除了受到流動性寬松的提振之外,股市最近的上漲是持續由“封鎖贏家”引領,包括電子商務、網絡游戲、醫療保健、云計算及廣泛科技等企業,受到了疫情中帶來的需求加速增長以及消費模式改變的利好,使得業績出現了上漲。這些都是全球性趨勢,最明顯的表現是納斯達克指數及FAANG等科技股(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和Google)持續強勢,并在最近幾周不斷刷新歷史高位。而且,網絡公司占偏高比例是中國市場最近幾個月表現亮麗的原因之一,因為其中許多股票得益于估值上調。

我們對部分充分反映預期的股票做了套利

對一些調整相對充分的消費股做了增持

《紅周刊》:您接下來的策略是怎樣的?

甘卓亨:亞太地區企業盈利下調的速度近期有所放緩,但目前仍很難預測全球封鎖及旅行限制將于何時結束,后續的經濟復蘇形態也很難判斷。由于目前部分國家的新冠感染人數再度上升,前景更是無法預測。因此,很多企業對今年下半年的前景僅提供有限的指引,并繼續執行保守計劃。

我們在與各公司管理層的交流中發現,目前至關重要的是理解他們采取什么措施應對危機,以及他們是否已在運營及財務方面為應對這輪衰退作好準備。對許多公司而言,今年的盈利可能會減記,因此關注未來幾個月的前景變得沒那么重要。正如過去幾個月的市場表現所示,只要明年經濟仍有穩健復蘇的空間,企業能夠恢復到較為“正常”的盈利水平,市場將會愿意更加集中在企業的中期前景。

但在市場反彈后,無論是按市凈率還是市盈率計,亞太地區的整體估值已升至高于平均值的水平。顯然,市場已大致消化2021年盈利回升的預期及“封鎖贏家”的增長潛力。然而,鑒于未來幾個季度的經濟活動存在回升空間,加上全球利率和債券收益率處于超低水平,出現這種樂觀情緒并非不合理。事實上,市盈率出現巨大差異,這意味著今年動能強勁的部分行業,特別是部分醫療保健、電子商務、網絡游戲、5G設備、電動車相關股及其他熱門的A股,目前的估值水平仍是偏高。

資金的強勢流動、香港新股的大量發行、散戶踴躍參與新股認購以及更廣泛的市場交投活動,都顯示出一些泡沫的跡象。雖然尚未達到令人擔憂的程度,但這種樂觀情緒確實會使市場更易受到失望情緒的影響,而對于一些我們認為估值已將短期復蘇預期完全消化的股票,我們已經進行了套利。

《紅周刊》:中國市場有很好的性價比嗎,東南亞新興市場有機會嗎?

甘卓亨:在今年的艱難環境中,我們認為中國已經比其他地區更早擺脫困境。中國擁有極其龐大和多元化的國內市場,在許多情況下,中國相對不受海外問題的影響。因此,我們已增持多只消費股,這些股票在市場拋售期間已回落到更具吸引力的水平。

此外,由于科技行業需求的長期利好趨勢,我們也愿意對該板塊維持較大比例的配置;信息技術產品受到了長期需求的結構性驅動力,所以表現一直很強勁;5G網絡的加速普及將為5G相關企業在2021年帶來利好。

相比中國市場,在最近的市場下跌中,東南亞股市的估值遭受了沉重打擊,這些市場的整體市盈率仍低于平均水平。然而,我們仍不愿意增持這些市場,因為在這些股市中,銀行及能源相關股等較脆弱的板塊占極大比例。

隨著各國大幅下調利率以支持增長,加上各國經濟陷入衰退導致信貸風險加大,銀行盈利及股本回報可能會同時面臨結構性和周期性壓力。此外,考慮到目前驅動市場供給側的地緣政治因素,油價前景在本質上仍不可預測。

我們看好工業股及上游材料股

少數優質消費公司估值尚未具有吸引力

《紅周刊》:具體聊聊您看好A股市場的哪些板塊吧?

甘卓亨:雖然近幾年中國的整體經濟增長已明顯放緩,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目前為6%-7%,而峰值時期的水平為15%-20%,但隨著服務業逐漸在經濟發展中占主導地位,“新經濟”領域已取得爆炸式增長。

電子商務的增長速度仍是基本零售銷售的數倍。與此同時,醫療保健和教育等行業目前在消費開支中占更大比例,增長率遠高于整體經濟。

同時,消費“升級”趨勢將會持續,中國消費者將會增加高端產品消費。因此,即使銷售總量增長有所放緩,但對受惠于相關趨勢的公司而言,售價及利潤將得到支持。

鑒于企業及消費者的活動持續由線下向線上轉型,云計算及遠程訪問的需求增加,科技行業的長期前景仍然強勁。5G網絡的不斷普及也將帶來利好。然而,這些趨勢的直接受益者中有許多已經大幅回升,因此,我們仍對該板塊維持謹慎選擇。

在我們的A股策略中,我們更愿意投資于工業股及上游材料股,這些股票將受惠于中國對“新基建”領域的投入,同時有望受惠于多項推動因素,包括:一,中國的產業升級;二,國際貿易摩擦造成的本土化趨勢;三,豐富的工程人才儲備為科技研發提供支持;四,勞動力成本上漲加快自動化科技的普及;五,中國致力加強綠色環保建設。

《紅周刊》:和科技股類似,您還對哪些板塊保持謹慎?

甘卓亨:由于擔憂銀行的長期增長前景以及籌集資本的需求,我們仍低配(減持)銀行板塊。在金融板塊中,我們更看好保險行業,因為中國的普及率較低,以及部分龍頭企業有望把握金融科技領域帶來的機會。

另外,少數優質消費公司的股價已適度回落,但估值尚未具有吸引力。

《紅周刊》:最后,您覺得中國的供應鏈會轉移到亞洲周邊國家嗎?

甘卓亨:自2018年以來,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美國大幅上調中國出口商品的關稅,世界各地已出現一種轉向本土化(或“去全球化”)的趨勢。由于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全球貿易深度融合的風險和脆弱性暴露無遺,這種去全球化趨勢已進一步加速,并已促使各國和企業紛紛減少對其他經濟體的依賴。

面對這些憂慮,我們預期中國政府將進一步推進供應鏈的本土化,特別是科技等戰略產業。我們認為這一趨勢將持續多年,并有望利好中國軟件和半導體領域的龍頭企業。

(本文已刊發于9月26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關鍵詞: 《紅周刊》對話施羅德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