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金融支持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的云南實踐

2020-11-13 09:49:49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 冷秋 蘇麗霞 云南地處長江經濟帶11個省份中的上游,金沙江干流在云南省境內長達1560公里,一路流經迪慶、麗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昭通7個州(市),最終在昭通市水富縣進入四川境內。可以說,云南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在積極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中,云南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大戰略思想運用到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各領域。“十三五”時期,當地金融機構主動融入到服務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當中,積極助力長江經濟帶的流域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金融時報》記者近日來到金沙江流域采訪,所到之處,藍天、白云、碧水成為主基調。近年來,在抓好生態優先的同時,當地金融機構用實際行動助推生態環境保護和脫貧攻堅實現“雙贏”。 “大保護”中促脫貧 瀘沽湖以其獨特的摩梭風情和秀麗的山水風光聞名于世。站在湖邊,透過清澈的湖水,可見顆顆卵石猶如粒粒寶石,一簇簇水草在其中搖曳。遠處的格姆女神山宛如飄散著秀發的少女,輕盈地躺在碧波之上,這顆“高原明珠”像一幅精美的油畫鑲嵌在群山之中,美得令人窒息。 “太美啦!”游客不時發出驚嘆,紛紛拿出手機定格下這一美景。但游客們不知道的是,在美景的背后,一系列的環湖生態修復工程正在悄然進行著。 “情人灘”湖邊已被工程板圍了起來,寧蒗縣瀘沽湖保護治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龔一凡告訴《金融時報》記者:“湖邊的坡地長期被雨水沖刷,沒有了植被,工人們正在周邊種植本地薔薇,這里是瀘沽湖保護的最后一道屏障。” 人行麗江中支行長助理杜建波說:“這只是瀘沽湖沿湖(云南境內)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中的一個項目,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總投資26497萬元,農發行麗江市分行貸款17000萬元,已全部投放使用,目前貸款余額3500萬元。” 據介紹,開展瀘沽湖沿湖污染綜合整治工程,減少了入湖污染,大力改善了沿湖生態環境,可有效提高旅游環境質量,緩解旅游業發展和瀘沽湖保護之間矛盾,讓瀘沽湖景區旅游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從這一角度來看,實施沿湖環境綜合治理及生態建設是極其必要的。 瀘沽湖所屬的麗江市地處長江上游(金沙江中游)的重要位置,是三江并流核心區域,地理位置十分突出,長江大保護任務繁重。農發行麗江市分行副行長余朝青表示:“農發行麗江分行共計47個項目,投資47億元,有力地支持了金沙江支流河道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工程項目、水利水庫調儲水項目、污水處理項目以及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項目等,積極為長江大保護‘融智’‘融商’,切實踐行了‘水利銀行’的理念。” 在抓好生態優先的同時,金融機構用實際行動助推生態環境保護和脫貧攻堅實現“雙贏”。 寧蒗縣是麗江唯一沒有脫貧的國家級深度貧困縣,貧困面大,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資金需求量大。《金融時報》記者采訪的新營盤鄉毛菇坪村是個整體移民搬遷村,原居住地平均海拔3200米,交通不便,不通水、不通電,生產經營困難,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自2016年8月搬遷到集中安置點后,農戶開始種植蘋果、花椒等經濟作物。杜建波介紹說:“寧蒗農商行積極探索,將新營盤鄉毛菇坪村建為全縣首個‘整村授信’試點村,今年9月末啟動授信,目前已授信139戶,金額907萬元,支持移民搬遷村村民發展種植業,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5200元。” 寧蒗縣共有5個貧困鄉鎮,82個貧困村,其中深度貧困村61個。如今,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導下,寧蒗縣走上了高質量脫貧攻堅之路,正等待驗收檢驗。 “大保護”中保民生 “我的家鄉在迪慶德欽縣,30年前我走路來這里讀書,白馬雪山周圍的樹就這么高。30年過去了,我都長成這么高的漢子了,那些樹還是一樣高。”迪慶熱力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扎西都吉用手比畫著自己腰部的位置對《金融時報》記者說。扎西都吉是個典型的藏族漢子,長得高大帥氣,說話直爽,話語間透著藏族人的豪爽。“像腰這么粗大的一棵樹砍下來兩三年就燒掉了,專家考證說這么大的樹長成需要200年時間,高原生長期很長,這里的生態太脆弱啦。”扎西都吉說。 據介紹,迪慶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地州,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市平均海拔3459米,長冬無夏。特殊的氣候環境造成當地居民祖祖輩輩依靠柴火做飯取暖,森林砍伐嚴重,不僅導致森林資源大量消耗,破壞了金沙江上游地區的生態環境,而且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和有害氣體排放,嚴重威脅著長江上游的綠色生態屏障。因此,迫切需要停止伐木燒炭取暖,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而這就要求在縣城建設集中供熱項目。 扎西都吉說:“實施迪慶供暖項目,是迪慶州保生態、促民生、保障長江中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重點項目之一。” 供暖項目實施后,建行迪慶州分行分別于2016年和2017年向迪慶州熱力開發有限公司發放貸款2.5億元和0.9億元,用于香格里拉市城市集中供熱一期項目建設,截至目前,貸款余額2.49億元。“金融機構對我們的支持力度很大。下一步項目全面鋪開建設,對資金還有很大需求。”扎西都吉感激地說。 據介紹,截至目前,香格里拉城區配套外網建設共完成627公里,供暖室內安裝行政事業單位80家,樓房近400棟,城區居民7625戶以上,可供暖能力達到500萬平方米。隨著用戶的不斷增加,供暖面積正在逐步增大。預計2025年內“暖入戶”惠民工程可以全部落實到位。 人行迪慶中支黨委委員、工會主任朱燕對《金融時報》記者說:“供暖項目的實施在改善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條件、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加快了迪慶冬季旅游業發展。” 旅游業是迪慶州的支柱產業,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迪慶州旅游業淡季、旺季明顯,淡季接待國內外旅客僅為全年的15%左右。寒冷的氣候嚴重制約了冬季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配套建設的各個項目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城市集中供暖項目的建設,將從根本上改善游客的居住條件,增強舒適性,消除寒冷這一制約因素,促進冬季旅游業發展,為全縣及全州的旅游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金融時報》記者來到2009年開業的香格里拉松贊林卡酒店,這里的客人來來往往,客房里溫暖如春。酒店副總經理莊煥英高興地說:“酒店現在幾乎客滿,到今年10月中旬營收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現在11月訂單已經超過50%。”半年前,莊煥英可沒這么高興,受疫情影響,酒店訂單全部被取消,資金流遭遇困難。采訪中,人行迪慶州中支貨幣信貸科科長蘇清告訴《金融時報》記者:“疫情防控期間,人行迪慶中支積極協調商業銀行與松贊林卡酒店進行對接,最終中國銀行迪慶州分行與該企業達成貸款意向,兩個工作日內就完成相關授信手續,向該企業成功發放15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對即將到期的5000萬元貸款也給予3個月的延期,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 在迪慶州的初冬時節,《金融時報》記者感受到陣陣金融“暖流”,正通過助力長江經濟帶建設潤澤保護生態、發展綠色、改善民生之路。 “大保護”中求發展 “你們看,這是投資兩億元即將建成的廢水資源化利用減排項目,年底投入使用后,能夠將園區200萬立方米廢水全部循環利用,實現廢水‘零排放’。今年4月投資3400萬元建成的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環保裝置全線貫通,每年可回收利用二氧化碳10萬噸。”在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富云天化”),副總經理宋立強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企業在環保方面采取的多項措施。 近年來,水富云天化在環保治理方面總投資超過2.5億元,實施了22項創新技改項目,廢水、廢氣排放指標遠低于國家標準,環境保護稅達到50%的最高減免幅度,減排增效440.7萬元,在極大地提升企業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對保護長江流域周邊的生態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 水富云天化的所在地云南昭通水富市位于四川盆地與云貴高原、金沙江與長江的過渡地帶,素有“萬里長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門”的美譽,金沙江從這里奔騰流入四川宜賓,始稱“長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凸顯了當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水富港通過打造沿岸封閉管道運輸,減少了運輸揚塵;修建碼頭泊船供電休息區,減少了船只燃燒柴油取電……從源頭抓起,嚴格控制長江水域污染。《金融時報》記者獲悉,農發行水富市支行獲批昭通高投水運投資開發有限公司12.3億元貸款,用于支持水富港擴能改建工程,有效提升港口集散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多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充分發揮水運經濟的社會效益。5月29日,該筆貸款實現首筆發放1.37億元;截至目前,已累計發放7.2575億元。 “該項目作為農發行水富市支行獲批的首筆支持長江大保護項目貸款,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扶貧效益。”農發行水富支行副行長黎成勇說,“水運具有運輸量大、運輸成本低、節能環保等特點,在以陸運為主的西南山區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據介紹,水富港作為滇東北地區門戶港,是云南省通往華中、華東地區最重要的出海節點和實現江海聯運的樞紐港,也是云南省對接長江黃金水道、融入長江經濟帶唯一的切入點,是云南省“橋頭堡”建設的重要戰略支撐點。 根據《水富港總體規劃》,水富港擴能工程計劃投資24.6億元,由原來年吞吐量65萬噸的小碼頭變身為年吞吐量達1000萬噸的樞紐港口。項目建成后,將實現3000噸級以上船舶江海直達運輸,依托長江黃金水道連接重慶、武漢、上海三大長江航運中心,通往中國內陸腹地及東北亞地區,實現向東通江達海,向西打通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向南直抵兩廣,向北連接亞歐大陸橋,建成與周邊地區通暢快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使水富港成為新的交通樞紐,發揮“萬里長江第一港”的作用,實現水富市“港園城”三位一體發展目標。 人行水富支行副行長劉光金說:“人行水富支行立足實際,帶領當地金融機構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對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項目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和信貸資金支持。”截至9月末,水富綠色信貸余額8228.89萬元,較年初增加4228.89萬元,增長105.72%。在強有力的信貸資金支持下,水富不斷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先后實施了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等工程。 在“共抓大保護”的實踐中,水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5.49%。這個與四川宜賓隔江相望的縣級市,在長江經濟帶保護和發展的契機下,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報記者 冷秋 蘇麗霞

  云南地處長江經濟帶11個省份中的上游,金沙江干流在云南省境內長達1560公里,一路流經迪慶、麗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昭通7個州(市),最終在昭通市水富縣進入四川境內。可以說,云南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在積極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中,云南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大戰略思想運用到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各領域。“十三五”時期,當地金融機構主動融入到服務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當中,積極助力長江經濟帶的流域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金融時報》記者近日來到金沙江流域采訪,所到之處,藍天、白云、碧水成為主基調。近年來,在抓好生態優先的同時,當地金融機構用實際行動助推生態環境保護和脫貧攻堅實現“雙贏”。

  “大保護”中促脫貧

  瀘沽湖以其獨特的摩梭風情和秀麗的山水風光聞名于世。站在湖邊,透過清澈的湖水,可見顆顆卵石猶如粒粒寶石,一簇簇水草在其中搖曳。遠處的格姆女神山宛如飄散著秀發的少女,輕盈地躺在碧波之上,這顆“高原明珠”像一幅精美的油畫鑲嵌在群山之中,美得令人窒息。

  “太美啦!”游客不時發出驚嘆,紛紛拿出手機定格下這一美景。但游客們不知道的是,在美景的背后,一系列的環湖生態修復工程正在悄然進行著。

  “情人灘”湖邊已被工程板圍了起來,寧蒗縣瀘沽湖保護治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龔一凡告訴《金融時報》記者:“湖邊的坡地長期被雨水沖刷,沒有了植被,工人們正在周邊種植本地薔薇,這里是瀘沽湖保護的最后一道屏障。”

  人行麗江中支行長助理杜建波說:“這只是瀘沽湖沿湖(云南境內)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中的一個項目,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總投資26497萬元,農發行麗江市分行貸款17000萬元,已全部投放使用,目前貸款余額3500萬元。”

  據介紹,開展瀘沽湖沿湖污染綜合整治工程,減少了入湖污染,大力改善了沿湖生態環境,可有效提高旅游環境質量,緩解旅游業發展和瀘沽湖保護之間矛盾,讓瀘沽湖景區旅游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從這一角度來看,實施沿湖環境綜合治理及生態建設是極其必要的。

  瀘沽湖所屬的麗江市地處長江上游(金沙江中游)的重要位置,是三江并流核心區域,地理位置十分突出,長江大保護任務繁重。農發行麗江市分行副行長余朝青表示:“農發行麗江分行共計47個項目,投資47億元,有力地支持了金沙江支流河道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工程項目、水利水庫調儲水項目、污水處理項目以及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項目等,積極為長江大保護‘融智’‘融商’,切實踐行了‘水利銀行’的理念。”

  在抓好生態優先的同時,金融機構用實際行動助推生態環境保護和脫貧攻堅實現“雙贏”。

  寧蒗縣是麗江唯一沒有脫貧的國家級深度貧困縣,貧困面大,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資金需求量大。《金融時報》記者采訪的新營盤鄉毛菇坪村是個整體移民搬遷村,原居住地平均海拔3200米,交通不便,不通水、不通電,生產經營困難,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自2016年8月搬遷到集中安置點后,農戶開始種植蘋果、花椒等經濟作物。杜建波介紹說:“寧蒗農商行積極探索,將新營盤鄉毛菇坪村建為全縣首個‘整村授信’試點村,今年9月末啟動授信,目前已授信139戶,金額907萬元,支持移民搬遷村村民發展種植業,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5200元。”

  寧蒗縣共有5個貧困鄉鎮,82個貧困村,其中深度貧困村61個。如今,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導下,寧蒗縣走上了高質量脫貧攻堅之路,正等待驗收檢驗。

  “大保護”中保民生

  “我的家鄉在迪慶德欽縣,30年前我走路來這里讀書,白馬雪山周圍的樹就這么高。30年過去了,我都長成這么高的漢子了,那些樹還是一樣高。”迪慶熱力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扎西都吉用手比畫著自己腰部的位置對《金融時報》記者說。扎西都吉是個典型的藏族漢子,長得高大帥氣,說話直爽,話語間透著藏族人的豪爽。“像腰這么粗大的一棵樹砍下來兩三年就燒掉了,專家考證說這么大的樹長成需要200年時間,高原生長期很長,這里的生態太脆弱啦。”扎西都吉說。

  據介紹,迪慶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地州,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市平均海拔3459米,長冬無夏。特殊的氣候環境造成當地居民祖祖輩輩依靠柴火做飯取暖,森林砍伐嚴重,不僅導致森林資源大量消耗,破壞了金沙江上游地區的生態環境,而且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和有害氣體排放,嚴重威脅著長江上游的綠色生態屏障。因此,迫切需要停止伐木燒炭取暖,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而這就要求在縣城建設集中供熱項目。

  扎西都吉說:“實施迪慶供暖項目,是迪慶州保生態、促民生、保障長江中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重點項目之一。”

  供暖項目實施后,建行迪慶州分行分別于2016年和2017年向迪慶州熱力開發有限公司發放貸款2.5億元和0.9億元,用于香格里拉市城市集中供熱一期項目建設,截至目前,貸款余額2.49億元。“金融機構對我們的支持力度很大。下一步項目全面鋪開建設,對資金還有很大需求。”扎西都吉感激地說。

  據介紹,截至目前,香格里拉城區配套外網建設共完成627公里,供暖室內安裝行政事業單位80家,樓房近400棟,城區居民7625戶以上,可供暖能力達到500萬平方米。隨著用戶的不斷增加,供暖面積正在逐步增大。預計2025年內“暖入戶”惠民工程可以全部落實到位。

  人行迪慶中支黨委委員、工會主任朱燕對《金融時報》記者說:“供暖項目的實施在改善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條件、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加快了迪慶冬季旅游業發展。”

  旅游業是迪慶州的支柱產業,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迪慶州旅游業淡季、旺季明顯,淡季接待國內外旅客僅為全年的15%左右。寒冷的氣候嚴重制約了冬季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配套建設的各個項目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城市集中供暖項目的建設,將從根本上改善游客的居住條件,增強舒適性,消除寒冷這一制約因素,促進冬季旅游業發展,為全縣及全州的旅游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金融時報》記者來到2009年開業的香格里拉松贊林卡酒店,這里的客人來來往往,客房里溫暖如春。酒店副總經理莊煥英高興地說:“酒店現在幾乎客滿,到今年10月中旬營收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現在11月訂單已經超過50%。”半年前,莊煥英可沒這么高興,受疫情影響,酒店訂單全部被取消,資金流遭遇困難。采訪中,人行迪慶州中支貨幣信貸科科長蘇清告訴《金融時報》記者:“疫情防控期間,人行迪慶中支積極協調商業銀行與松贊林卡酒店進行對接,最終中國銀行迪慶州分行與該企業達成貸款意向,兩個工作日內就完成相關授信手續,向該企業成功發放15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對即將到期的5000萬元貸款也給予3個月的延期,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

  在迪慶州的初冬時節,《金融時報》記者感受到陣陣金融“暖流”,正通過助力長江經濟帶建設潤澤保護生態、發展綠色、改善民生之路。

  “大保護”中求發展

  “你們看,這是投資兩億元即將建成的廢水資源化利用減排項目,年底投入使用后,能夠將園區200萬立方米廢水全部循環利用,實現廢水‘零排放’。今年4月投資3400萬元建成的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環保裝置全線貫通,每年可回收利用二氧化碳10萬噸。”在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富云天化”),副總經理宋立強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企業在環保方面采取的多項措施。

  近年來,水富云天化在環保治理方面總投資超過2.5億元,實施了22項創新技改項目,廢水、廢氣排放指標遠低于國家標準,環境保護稅達到50%的最高減免幅度,減排增效440.7萬元,在極大地提升企業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對保護長江流域周邊的生態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

  水富云天化的所在地云南昭通水富市位于四川盆地與云貴高原、金沙江與長江的過渡地帶,素有“萬里長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門”的美譽,金沙江從這里奔騰流入四川宜賓,始稱“長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凸顯了當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水富港通過打造沿岸封閉管道運輸,減少了運輸揚塵;修建碼頭泊船供電休息區,減少了船只燃燒柴油取電……從源頭抓起,嚴格控制長江水域污染。《金融時報》記者獲悉,農發行水富市支行獲批昭通高投水運投資開發有限公司12.3億元貸款,用于支持水富港擴能改建工程,有效提升港口集散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多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充分發揮水運經濟的社會效益。5月29日,該筆貸款實現首筆發放1.37億元;截至目前,已累計發放7.2575億元。

  “該項目作為農發行水富市支行獲批的首筆支持長江大保護項目貸款,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扶貧效益。”農發行水富支行副行長黎成勇說,“水運具有運輸量大、運輸成本低、節能環保等特點,在以陸運為主的西南山區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據介紹,水富港作為滇東北地區門戶港,是云南省通往華中、華東地區最重要的出海節點和實現江海聯運的樞紐港,也是云南省對接長江黃金水道、融入長江經濟帶唯一的切入點,是云南省“橋頭堡”建設的重要戰略支撐點。

  根據《水富港總體規劃》,水富港擴能工程計劃投資24.6億元,由原來年吞吐量65萬噸的小碼頭變身為年吞吐量達1000萬噸的樞紐港口。項目建成后,將實現3000噸級以上船舶江海直達運輸,依托長江黃金水道連接重慶、武漢、上海三大長江航運中心,通往中國內陸腹地及東北亞地區,實現向東通江達海,向西打通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向南直抵兩廣,向北連接亞歐大陸橋,建成與周邊地區通暢快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使水富港成為新的交通樞紐,發揮“萬里長江第一港”的作用,實現水富市“港園城”三位一體發展目標。

  人行水富支行副行長劉光金說:“人行水富支行立足實際,帶領當地金融機構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對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項目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和信貸資金支持。”截至9月末,水富綠色信貸余額8228.89萬元,較年初增加4228.89萬元,增長105.72%。在強有力的信貸資金支持下,水富不斷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先后實施了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等工程。

  在“共抓大保護”的實踐中,水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5.49%。這個與四川宜賓隔江相望的縣級市,在長江經濟帶保護和發展的契機下,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鍵詞: 金融支持長江經濟帶生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