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鋼銀電商“大換血”,“刷單”繼續?

2020-11-14 22:13:12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記者 王飛

作為新三板“營收王”、上海鋼聯子公司的鋼銀電商,其一舉一動牽動著市場的敏感神經。5月底,其擬掛牌新三板精選層就受到市場廣泛關注。但是其招股說明書等中卻出現低級數據錯誤,《紅周刊》在《上海鋼聯子公司鋼銀電商“帶傷躍龍門” 回復函出現“低級錯誤”》一文中已有報道。

此后,在7月中旬的華東鋼貿圈供貨商“跑路”事件中,鋼銀電商又牽扯其中。《紅周刊》先后刊發《華東“鋼貿圈”爆雷 供應商“跑路” 上海鋼聯損失凈利或超上半年一半》、《上海鋼聯起訴供應商將“擴圍” “刷單”模式遭曝光》剖析個中原委。

時至今日,華東鋼貿圈爆雷事件已過去近四個月,在三季報披露期剛過去之際,鋼銀電商的經營情況再次引起市場關注。據上海鋼聯今年三季報顯示,鋼銀電商今年第三季度的平臺結算量仍在高速增長。但與此同時,《紅周刊》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鋼銀電商內部正在發生重大調整。

幾個月前的華東鋼貿圈爆雷事件的余波至今在發揮作用。據上海某中間商向《紅周刊》記者證實,“鋼貿圈可能會時不時再爆一個‘雷’ 出來”。而受此次爆雷事件影響的多家鋼材供應商和鋼銀電商仍在訴訟當中,據透露,目前鋼銀電商首批起訴的8家供應商已有6家完成了一審開庭,但法庭并未當庭宣判,接下來是否二次開庭還是未知數。

除訴訟纏身未了外,鋼銀電商內部的人事發生重大變動。據知情人士透露,鋼銀電商部分高管降級,另有多達30幾名員工辭職。

不過,鋼銀電商第三季度的平臺結算量仍在高速增長。這是否表明鋼銀電商“刷單”模式存在并有了“升級版”?記者就此致電鋼銀電商,截至發稿對方未做回復。

華東鋼貿圈爆雷事件余波

鋼銀電商人事發生重大變化

根據上海鋼聯關于累計訴訟、仲裁情況的公告,截至2020年8月27日,鋼銀電商及控股子公司鋼銀供應鏈存在22起尚未了結的訴訟。其中,在7月華東鋼貿圈爆雷事件中,由于上海能升、上海程瑾、江蘇拓志和上海彤諾這四家上游供貨商接連“跑路”,鋼銀電商在8月上旬起訴了8家中間鋼貿商,目前這些訴訟尚未宣判。

目前,華東鋼貿圈爆雷的高峰期似乎已經過去,但行業存在的風險點還沒有完全平復。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近期我們鋼貿圈暫時沒有江蘇拓志這類的‘雷’再爆出來,但有時候會時不時蹦一個出來。”

另據該人士透露,鋼銀電商內部目前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人事調整工作,部分離職工作人員與江蘇拓志等“跑路”供貨商存在聯系。據其所述,“目前鋼銀電商中的金濤已被連降兩級,因為鋼貿這塊的業務都是他在管理”。據公開資料顯示,在供貨商“跑路”事件發生之前,金濤的職位是鋼銀電商總裁助理。

除金濤外,據悉,鋼銀電商已有4名部門經理離職,包括上海兩名、蘇州辦一名,而普通員工更有多達30幾名員工離職,原因不詳。

如此規模的人事變化對鋼銀電商來說影響不小。據鋼銀電商9月18日發布的《2020年半年度報告》的更正公告,“在職員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基本情況”顯示(見附表),公司在年初有1020名員工,至二季度末減少至1010人。經過此次的人事變動,公司總人數將降至三位數。

另外,記者查閱鋼銀電商公告還發現,早在8月12日,鋼銀電商公告稱,公司的副總經理王曉楠因“個人原因”于8月10日遞交了辭呈。據公開資料顯示,王曉楠和金濤曾在鋼銀電商“2020供應鏈客戶年會”上,共同為核心合作伙伴頒獎,而獲頒獎項的合作伙伴就有爆雷事件中跑路的供應商。

三季度平臺結算量不降反增

“刷單”模式仍在?

相比人事變化,鋼銀電商的“刷單”情形似乎并未消失。

據《紅周刊》記者采訪查證,在爆雷事件中,鋼銀電商存在與鋼貿商一起操作“刷單”的現象。在爆雷事件之后,鋼銀電商更多地選擇與較大國企鋼貿企業合作,以規避再次爆雷風險,但這也導致鋼銀電商7月的結算量大幅下降(見附圖)。

不過,據上海鋼聯披露的半年報(更新后)和三季報顯示,鋼銀電商今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的平臺結算量分別為達2105.64萬噸和3318.08萬噸,分別同比增長47.64%和43.43%。據此測算,鋼銀電商今年第三季度的結算量也實現了36.67%的同比增長。

對此,上海某中間商向《紅周刊》記者表示,“根據鋼貿市場的發展經驗來看,在放棄一些合作伙伴僅與較大國企鋼貿企業合作的同時,鋼銀電商肯定也會尋找到新的資質合格的合作伙伴,而且仍會以之前的(刷單)模式進行。”

同時,其向記者坦言,雖然鋼銀電商與部分鋼貿商有官司在身,不可以直接購買其貨物,但仍可以通過中間商的方式間接合作。只不過,“刷單”模式有了改變,之前由鋼銀電商業務員完全操控的后臺,現在需經買家“確認收貨”,規避了部分風險。

對此,記者向鋼銀電商和上海鋼聯發了采訪函求證,并電話告知。但截至發稿前,均未有回復。

“再現”常識性錯誤?

與此同時,《紅周刊》記者注意到,繼首輪問詢之后,全國股轉公司在10月中旬向鋼銀電商下發了第二輪審查問詢函。二輪問詢函的問題涉及鋼銀電商涉訴、“刷單”等內容。記者注意到,二輪問詢函還要求鋼銀電商披露一個“特別”事項,就是要求其“說明上海市商務委員會是否為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主管部門。”

這一要求是因為在首輪問詢中,針對監管層問詢的,其“主營業務是否符合《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于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等有關規定和相關監管部門的監管要求”,鋼銀電商回復稱,“鋼銀電商的主營業務不屬于從事產權交易、文化藝術品交易、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等各種類型的交易場所”,同時還提供了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出具的《關于鋼銀電商業務情況的說明》,證明“鋼銀電商作為商品現貨互聯網電商平臺,業務性質不屬于上述文件中提及的交易場所范疇,不屬于清理整頓工作范圍,不需要我委批設。”

那么,上海市商務委員會是否是開具該證明的“適用”政府部門呢?

據記者了解,在過往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部委聯席會議中,牽頭單位一般是證監會,地方一般是省級人民政府金融工作部門。因此,交易場所是否合規的證明理應到省級人民政府金融工作部門開具,而不是地方商務部門。因此,鋼銀電商其實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

在問詢函以外,鋼銀電商母公司上海鋼聯發布了三季報,財報中有多處涉及鋼銀電商。

據記者查閱上海鋼聯財報發現,公司貨幣資金、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存貨、短期借款、應付票據等科目較期初全部出現高增情況。其中,貨幣資金增長82.84%,應收賬款增長42.82%,存貨增長58.51%,應付票據增長73.08%。從原因來看,上海鋼聯貨幣資金較期初增大,是由于鋼銀電商在銀行開具的應付票據保證金增加所致,而應付票據增大是由于鋼銀電商以銀行承兌匯票方式向供應商支付的鋼材貨款增加。

財報顯示,鋼銀電商在交易中較多地使用承兌匯票。除應付票據外,應收票據、應收款項融資等科目都顯示其在收付款中較多使用承兌匯票。

眾所周知,承兌匯票是一種成本比較低的融資方式,可以提高企業的財務杠桿,但其存在的重復背書等風險始終值得警惕。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本文發表于11月14日《紅周刊》)

關鍵詞: 鋼銀電商“大換血”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