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日友好醫院門診預約率已達97.37%

2020-12-25 17:18:24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5日訊 在今天上午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的委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宋樹立介紹了中日友好醫院“十三五”時期的改革發展情況,宋樹立表示,中日友好醫院努力讓群眾看病更方便,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目前門診預約率已經達到97.37%。

宋樹立介紹說,中日友好醫院是1984年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誕生的,36年來,醫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咬住目標、開拓創新、一路疾行、一路成長,主要目標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在這個方面不斷努力。

一是努力讓群眾看病更方便。從掛號、導診、交費、取藥,對醫療服務全流程不斷改革和優化,門診預約率已經達到97.37%。2020年累計提供各種線上醫療服務500多萬人次,比2019年增加了48%。建立一站式患者服務中心,讓患者少跑腿、信息多跑路。醫院注重應用現代化手段方便患者,但是也考慮到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對新技術的使用不是非常熟悉,在技術上改進,安排專門人員幫助老年人等更方便就醫,努力做到讓群眾看病更方便。

二是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在解決群眾常見病、多發病的健康問題的基礎上,以疑難疾病和急危重癥的診治為重點,形成一批領銜學科和優勢學科。比如國家呼吸醫學中心,這個中心是今年7月26成立的,它的特點是站得高、管得寬、沉得下、沖得上。站得高,承擔著國家呼吸疾病診療能力的任務。加強區域間合作,在學科協作,在醫、教、研、防和管理上都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管得寬,中日友好醫院的呼吸學科從早期的戒煙干預到肺腫瘤等慢性病防治,以及像新冠肺炎等突發新發急性傳染病治療、急危重癥的救治,以及終末期的肺移植,具備全流程的防治能力。沉得下,成立呼吸專科醫聯體,使更好的資源下沉到基層。沖得上,在這次新冠疫情當中,發揮國家隊的作用,沖在前面,醫院派出的164名醫療隊員就是以呼吸與急危重癥學科為核心組建的。

同時,中日友好醫院非常重要的優勢和特點就是中西醫結合。醫院擁有兩名國醫大師、三名岐黃學者、六名首都國醫名師。醫院的中醫學科體系是比較完備的,36年來,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工作一直在發展中,在調研中多次看到中醫學科和西醫學科聯合門診、聯合會診,還有中醫開展的多學科聯合診療,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患者也非常歡迎。在12月23日召開了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櫻花論壇,大家都在凝神聚力,為進一步發展中西醫結合的事業努力。

醫院的器官移植工作也很有特點,現在已經是全國第二、世界第八的肺移植中心。在今年疫情防控嚴峻的形勢下,腎移植已經突破了100例。這些工作都是群眾非常需要的。醫院還緊密對接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新的健康需求,在減重代謝、康復醫學、毛發醫學、醫學美容等方面都有開拓創新。

三是不斷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持續開展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和優質護理服務,推行日間手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已經做到全覆蓋。深化護理改革,強化基礎護理,同時深化專業護理,推行全程護理,減少非護理操作,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讓護士為患者提供更精準、更專業化的服務。在這些方面也一直在努力探索。

四是醫院的公益性更加彰顯。第一時間引入了國家的談判藥品和“4+7”國家藥品集中采購藥物,同時嚴格處方管理,規范藥品和耗材使用,為群眾努力減輕看病就醫負擔。牽頭成立28個專科專病醫聯體,促進優質資源下沉,也發揮國家互聯網和遠程醫學中心的作用,通過遠程醫療和5G手段,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比較優質的服務。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大型活動保障中發揮國家隊的作用,上得去、挺得住、打得贏,充分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其實三家醫院,以及很多公立醫院都是這樣的,近期中日友好醫院已經勝利召開了第五次黨代會,通過了關于制定醫院發展“十四五”規劃的建議,開啟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關鍵詞: 中日友好醫院門診預約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