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證券日報頭版評論:資本市場要做好樞紐 首先要捋順三大關系

2020-12-26 02:01:14來源:證券日報  

“積極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促進暢通貨幣政策、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傳導機制。”中國證監會黨委近日在傳達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強調。那么,如何才能“積極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暢通傳導機制呢?筆者認為,這首先需要捋順三大關系。

首先是資本市場與貨幣政策的關系。

曾經有一個時期,貨幣政策與資本市場的傳導機制不是很順暢。轉機發生在2018年。當年10月20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第十次專題會議,明確提出要“發揮好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在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三者之間,形成三角形支撐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此后,貨幣政策與資本市場逐漸構建起友好的傳導新生態。

其次是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資本市場上匯聚了一大批有著更高追求的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做強是它們共同追求的目標。除了為企業提供直接融資外,資本市場正在推進落實的各項深化改革措施,為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轉型升級創造了條件,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打下了基礎。

2020年10月份,在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中,“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與“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合力”占據了很大篇幅。

上市公司質量的整體提升顯然會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進而使之成為居民財富管理的一個重要渠道,居民財富增加又為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拓展了空間。如此暢通了貨幣政策、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傳導機制。

第三是貨幣政策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是實體經濟獲取資金的兩個重要來源,貨幣政策與資本市場形成友好新生態之后,受益的自然是實體經濟。但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直接融資規模是難以匹敵間接融資,因為能融資的企業畢竟是少數。

這兩個數據的簡單對比就很能說明問題:截至2020年9月末,直接融資存量達到79.8萬億元,約占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29%;同期,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0.1%。

所以,貨幣政策要對實體經濟群體形成強支撐,資本市場則要扶持那些優秀企業做優做強,借以提升直接融資比重。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曾撰文指出,貨幣、財政、產業、區域等宏觀政策協同持續增強,法治保障不斷強化,有利于擴大直接融資的生態體系正逐步形成。

筆者認為,只有增強宏觀政策協同性,并逐步形成貨幣政策、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相互促進的發展新生態,才能更好地落實“積極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的要求,暢通三者之間的傳導機制。在此基礎上,也才能做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做好投資端建設和防風險等工作。

關鍵詞: 資本市場 實體經濟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