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湖南商務發展和開放型經濟典型經驗案例薈萃

2020-12-30 02:16:32來源:國際商報  

對外貿易 搭建外貿供應鏈平臺。針對外貿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湖南通過搭建外貿供應鏈平臺,發揮平臺企業在資金、信貸、業務能力等方面優勢,廣泛代理有需要的外貿企業進出口業務,并在合同授信、進口押匯、TT付匯、關稅保函、出口退稅等方面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幫助中小外貿企業降低資金占用壓力和經營風險。以岳陽觀盛為例,2017至今其已為100余家企業累計提供外貿融資374億元。 推動園區外貿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針對全省企業不會做外貿、外貿主體不大的問題,湖南通過在省級園區設立外貿綜合服務中心,由具備一定資質和外貿能力的公司申報承辦,并派出具備報關資質和外貿實操能力的工作人員常駐園區開展工作,為企業提供各類資質備案、報關、報檢、物流、保險、退稅、結匯等外貿綜合服務。前8個月,全省有進出口實績企業較去年同期增長15%。 積極擴大進口,推動進出口平衡發展。出臺《湖南省鼓勵類進口商品目錄》,側重對肉類、蔬菜、乳制品、藥品等消費品進口進行補貼支持,推動消費升級、降低成本,支持湖南省企業直接開展消費類產品進口。近年來湖南省鼓勵類產品進口年均增長90%以上。 招商引資 深入推進市場化招商。湖南以“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招商”的方式,在深圳和昆山分別成立湖南-粵港澳產業轉移綜合服務中心、湖南-長三角產業轉移綜合服務中心。2019年,湖南-粵港澳產業轉移綜合服務中心招引103家粵港澳大灣區企業來湘投資,投資額超過120億元。 創新務實辦好“滬洽周”。“滬洽周”首次面向全球開放式直播,采取云招商、云推介、云簽約的“三朵云”招商模式,融入了現場視頻連線、網紅直播帶貨等新元素。招商資料全部實現數字化、無紙化,招商方式全面實現國際化,活動方式按照國際慣例組織。“滬洽周”期間,全省共簽約省級項目319個,總投資2978.8億元。 長沙市實施產業鏈招商。以龍頭項目為“磁極”,推動優勢產業鏈上中下游貫通融合,吸附各類配套企業實現集聚集合,構建優勢產業“生態圈”。目前,長沙始終保持著“每2.3天新簽約1個投資額過億元的產業鏈項目、每15天新引進1個三類500強產業項目、每30天新引進一個投資額過50億元產業鏈項目”的高速度,以產業鏈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格局初步呈現。 湘潭市實施“四長”聯動招商引資。湘潭堅持“鏈長牽總”,市級領導作為聯系產業鏈的“鏈長”,抓頂層布局、抓工作督導、抓項目策劃招商與落地服務;堅持“盟長搭臺”,通過各個產業聯盟、技術聯盟的橫向溝通,產業鏈相關企業緊密團結起來;堅持“行長幫扶”,解決擁有產業鏈關鍵技術的企業在快速擴張階段的資金緊張難題;堅持“校長融合”,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江華縣機電協會助力招商引資。通過協會開展機電產業招商,已落戶的協會企業成為招商的主力軍,帶動其上下游鏈條企業到江華考察投資,“馬達之城,小家電之鄉”名片影響日益增強。前8個月,江華電機電器產業共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約21億元,同比增長260%。 外經合作 建立聯盟抱團機制。通過引導有意“走出去”和已經“走出去”的企業通過組建聯盟的形式,實現資源共享和海外的抱團發展。形成以“政策支持+項目共享+利益均沾”為紐帶的新的抱團機制,以市場為紐帶做實走出去聯盟。“十三五”期間,湘企現已在92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對外經濟合作,累計境外投資企業突破1600家,投資規模近年來穩居全國前列、中部6省首位。 做好對外勞務精準扶貧。在貧困地區開展對外勞務服務平臺建設,建立服務基點;開展特色勞務培訓基地建設,為勞務人員提供各類特色培訓;著力推進重點勞務扶貧項目,如赴日養老項目等。截至今年8月底,外派貧困地區勞務人員8241人。 建設“湘企出海+”綜合服務平臺。平臺以為湖南“走出去”企業提供全面和“一站式”政策和金融服務為宗旨,依托先進的技術手段和龐大的信息源,重點解決信息資源共享、項目對接撮合、資金支持等問題。目前全省十四個市州均已建立了分平臺。 內貿流通 加大豬肉儲備力度,確保市場保供穩價。加大專項資金投入,爭取省級財政資金由2019年的1020萬元增加到3000萬元。擴大省級儲備規模,優化儲備結構,強化省市聯動,加強監督檢查和情況調度,確保緊急情況下的不時之需。 發放電子消費券,撬動比例居全國前列。開展“火紅七月湘府有禮”湖南消費促進月活動,聚焦受疫情影響最大的零售、餐飲行業,通過支付寶LBS定位框選的全體在湘人員,通過數據分析確定選取受歡迎程度較高的40元減10元、100元減30兩種券。本次活動省財政投入2000萬,“餓了么”“口碑”等本地生活平臺配套投入826萬元,商家配套投入8665萬元,累計為湖南消費者讓利超過1億元。 湘潭縣有效整合城鄉資源創新電商物流模式。湘潭縣政府牽頭組織銀河商貿、“四通一達”快遞及其他經銷商、物流快遞商等合力打造銀河電商物流園,搭建“銀河易購”平臺,建設以銀河電商物流園為中心,以鄉鎮為骨干、以村級服務站為支點的三級物流配送網絡,建設集賣貨、代購、快遞、金融及農產品上行等功能于一體的村級電商服務站,建立以物流園為中樞、村級服務站為末梢的網絡體系,有效解決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 開放型經濟平臺 建好用好自貿試驗區。積極開展制度創新,結合121項改革試點任務、片區發展實際,分片區分階段提出改革試點任務落實落地計劃并加快推進,建立健全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鼓勵首創性、差別化、集成性探索,盡快形成一批創新成果。積極搞好片區建設,長沙、岳陽、郴州三大片區各具特色、各有優勢,圍繞各自目標定位,走特色發展的路子;積極推動產業發展,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爭取推動一批標志性優質項目、平臺、機構入園落地。 以中非經貿博覽會為牽引建立完善對非經貿合作長效機制。打造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下唯一的對非經貿合作平臺中非經貿合作博覽會。組建“湖南走進非洲產業聯盟”,實現抱團“走出去”的實質性突破。推進對非經貿合作八大機制建設,重點推進中非經貿促進創新示范園建設、打造非洲非資源性產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建設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組建中非經貿合作研究會和研究院、以項目為紐帶深化地方對非經貿合作機制、設立中非駐地服務中心、成立中非經貿合作職業教育產教聯盟。 加快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印發各跨境電商綜試區實施方案,召開全省跨境電商綜試區工作座談會,專題調研指導各綜試區跨境電商業務開展。組織2020年“網上廣交會”跨境電商專區進行展示對接,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推進“2020春雷計劃”,啟動長沙綜試區跨境電商企業聯合運營中心。在邵陽、株洲等市州開展“萬企融網闖國際”跨境電商產業帶對接活動。開通了9610、1210、9710、9810等多種跨境電商業務模式。 國際物流通道持續拓展。保持中歐班列(湖南)、航空貨運、水運等穩定運營,推廣班列集拼運輸,進一步打造精品線路,深度推進物流通道與優勢產業融合,推進對非“鐵水空”物流體系建設。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提質擴容,加強運營調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發展新業態,實現產業結構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對外貿易

  搭建外貿供應鏈平臺。針對外貿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湖南通過搭建外貿供應鏈平臺,發揮平臺企業在資金、信貸、業務能力等方面優勢,廣泛代理有需要的外貿企業進出口業務,并在合同授信、進口押匯、TT付匯、關稅保函、出口退稅等方面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幫助中小外貿企業降低資金占用壓力和經營風險。以岳陽觀盛為例,2017至今其已為100余家企業累計提供外貿融資374億元。

  推動園區外貿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針對全省企業不會做外貿、外貿主體不大的問題,湖南通過在省級園區設立外貿綜合服務中心,由具備一定資質和外貿能力的公司申報承辦,并派出具備報關資質和外貿實操能力的工作人員常駐園區開展工作,為企業提供各類資質備案、報關、報檢、物流、保險、退稅、結匯等外貿綜合服務。前8個月,全省有進出口實績企業較去年同期增長15%。

  積極擴大進口,推動進出口平衡發展。出臺《湖南省鼓勵類進口商品目錄》,側重對肉類、蔬菜、乳制品、藥品等消費品進口進行補貼支持,推動消費升級、降低成本,支持湖南省企業直接開展消費類產品進口。近年來湖南省鼓勵類產品進口年均增長90%以上。

  招商引資

  深入推進市場化招商。湖南以“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招商”的方式,在深圳和昆山分別成立湖南-粵港澳產業轉移綜合服務中心、湖南-長三角產業轉移綜合服務中心。2019年,湖南-粵港澳產業轉移綜合服務中心招引103家粵港澳大灣區企業來湘投資,投資額超過120億元。

  創新務實辦好“滬洽周”。“滬洽周”首次面向全球開放式直播,采取云招商、云推介、云簽約的“三朵云”招商模式,融入了現場視頻連線、網紅直播帶貨等新元素。招商資料全部實現數字化、無紙化,招商方式全面實現國際化,活動方式按照國際慣例組織。“滬洽周”期間,全省共簽約省級項目319個,總投資2978.8億元。

  長沙市實施產業鏈招商。以龍頭項目為“磁極”,推動優勢產業鏈上中下游貫通融合,吸附各類配套企業實現集聚集合,構建優勢產業“生態圈”。目前,長沙始終保持著“每2.3天新簽約1個投資額過億元的產業鏈項目、每15天新引進1個三類500強產業項目、每30天新引進一個投資額過50億元產業鏈項目”的高速度,以產業鏈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格局初步呈現。

  湘潭市實施“四長”聯動招商引資。湘潭堅持“鏈長牽總”,市級領導作為聯系產業鏈的“鏈長”,抓頂層布局、抓工作督導、抓項目策劃招商與落地服務;堅持“盟長搭臺”,通過各個產業聯盟、技術聯盟的橫向溝通,產業鏈相關企業緊密團結起來;堅持“行長幫扶”,解決擁有產業鏈關鍵技術的企業在快速擴張階段的資金緊張難題;堅持“校長融合”,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江華縣機電協會助力招商引資。通過協會開展機電產業招商,已落戶的協會企業成為招商的主力軍,帶動其上下游鏈條企業到江華考察投資,“馬達之城,小家電之鄉”名片影響日益增強。前8個月,江華電機電器產業共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約21億元,同比增長260%。

  外經合作

  建立聯盟抱團機制。通過引導有意“走出去”和已經“走出去”的企業通過組建聯盟的形式,實現資源共享和海外的抱團發展。形成以“政策支持+項目共享+利益均沾”為紐帶的新的抱團機制,以市場為紐帶做實走出去聯盟。“十三五”期間,湘企現已在92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對外經濟合作,累計境外投資企業突破1600家,投資規模近年來穩居全國前列、中部6省首位。

  做好對外勞務精準扶貧。在貧困地區開展對外勞務服務平臺建設,建立服務基點;開展特色勞務培訓基地建設,為勞務人員提供各類特色培訓;著力推進重點勞務扶貧項目,如赴日養老項目等。截至今年8月底,外派貧困地區勞務人員8241人。

  建設“湘企出海+”綜合服務平臺。平臺以為湖南“走出去”企業提供全面和“一站式”政策和金融服務為宗旨,依托先進的技術手段和龐大的信息源,重點解決信息資源共享、項目對接撮合、資金支持等問題。目前全省十四個市州均已建立了分平臺。

  內貿流通

  加大豬肉儲備力度,確保市場保供穩價。加大專項資金投入,爭取省級財政資金由2019年的1020萬元增加到3000萬元。擴大省級儲備規模,優化儲備結構,強化省市聯動,加強監督檢查和情況調度,確保緊急情況下的不時之需。

  發放電子消費券,撬動比例居全國前列。開展“火紅七月湘府有禮”湖南消費促進月活動,聚焦受疫情影響最大的零售、餐飲行業,通過支付寶LBS定位框選的全體在湘人員,通過數據分析確定選取受歡迎程度較高的40元減10元、100元減30兩種券。本次活動省財政投入2000萬,“餓了么”“口碑”等本地生活平臺配套投入826萬元,商家配套投入8665萬元,累計為湖南消費者讓利超過1億元。

  湘潭縣有效整合城鄉資源創新電商物流模式。湘潭縣政府牽頭組織銀河商貿、“四通一達”快遞及其他經銷商、物流快遞商等合力打造銀河電商物流園,搭建“銀河易購”平臺,建設以銀河電商物流園為中心,以鄉鎮為骨干、以村級服務站為支點的三級物流配送網絡,建設集賣貨、代購、快遞、金融及農產品上行等功能于一體的村級電商服務站,建立以物流園為中樞、村級服務站為末梢的網絡體系,有效解決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

  開放型經濟平臺

  建好用好自貿試驗區。積極開展制度創新,結合121項改革試點任務、片區發展實際,分片區分階段提出改革試點任務落實落地計劃并加快推進,建立健全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鼓勵首創性、差別化、集成性探索,盡快形成一批創新成果。積極搞好片區建設,長沙、岳陽、郴州三大片區各具特色、各有優勢,圍繞各自目標定位,走特色發展的路子;積極推動產業發展,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爭取推動一批標志性優質項目、平臺、機構入園落地。

  以中非經貿博覽會為牽引建立完善對非經貿合作長效機制。打造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下唯一的對非經貿合作平臺中非經貿合作博覽會。組建“湖南走進非洲產業聯盟”,實現抱團“走出去”的實質性突破。推進對非經貿合作八大機制建設,重點推進中非經貿促進創新示范園建設、打造非洲非資源性產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建設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組建中非經貿合作研究會和研究院、以項目為紐帶深化地方對非經貿合作機制、設立中非駐地服務中心、成立中非經貿合作職業教育產教聯盟。

  加快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印發各跨境電商綜試區實施方案,召開全省跨境電商綜試區工作座談會,專題調研指導各綜試區跨境電商業務開展。組織2020年“網上廣交會”跨境電商專區進行展示對接,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推進“2020春雷計劃”,啟動長沙綜試區跨境電商企業聯合運營中心。在邵陽、株洲等市州開展“萬企融網闖國際”跨境電商產業帶對接活動。開通了9610、1210、9710、9810等多種跨境電商業務模式。

  國際物流通道持續拓展。保持中歐班列(湖南)、航空貨運、水運等穩定運營,推廣班列集拼運輸,進一步打造精品線路,深度推進物流通道與優勢產業融合,推進對非“鐵水空”物流體系建設。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提質擴容,加強運營調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發展新業態,實現產業結構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關鍵詞: 湖南商務發展和開放型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