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杜坤維:機構抱團持股下挫是研報的一語成讖還是高處不勝寒

2020-12-30 12:18:45來源:金融界網站  

機構抱團股究竟是價值投資還是價值投機,從20年開始,機構重倉股股價不斷上漲,并不是得益于業績成長,而是得益于估值升高,機構重倉股市盈率動輒就是百倍以上,有沒有風險,市場也是分歧不斷,憂慮高處不勝寒的聲音也是存在。

最近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一則研報,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警惕機構抱團瓦解,布局高性價比品種》指出:“機構重倉板塊年末實際賣盤減少,反而變相刺激場內活躍資金的投機行為,借助主題和賽道邏輯炒作概念,追逐機構重倉板塊,驅動板塊內前期滯漲的非龍頭品種大幅上行,催生出一些不匹配基本面特征的純市場炒作行情。我們預計到明年年初,排名戰結束后機構將迎來集中調倉時點,‘機構抱團’邏輯下驅動的投機資金也大概率會從相關品種中撤出,屆時局部投機性抱團將大概率瓦解?!弊鳛橥顿Y者,我個人是深表贊同的,一旦機構年底排名賽結束,機構即將面臨明年布局,總不可能繼續推升目前重倉股股價,調倉換股就會帶來籌碼的松動,部分機構撤出,抱團持股大概率瓦解。

機構之所以抱團成功,在于明星基金的示范效應,機構通過抱團推升股價,獲得超額收益,吸引媒體關注,連篇累牘的報道明星基金收益率,另外部分媒體和專家制造各種名詞,為機構投資風格大唱贊歌,更是把機構投資風格推向風口浪尖,成為市場的風向標,儼然就是未來的投資真諦,吸引大量的基民申購明星基金,包括管理的老基金和新發基金,今年爆款基金大部分都是明星基金旗下發行的新基金,得到大量資金增量以后,部分管理人并沒有擴大投資標的,而是不斷的買進原有的投資標的,不斷的推高股價,出現了正向激勵作用,股價越漲,資金流入越多,股價再漲,機構抱團股股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但是正向激勵作用不可能無限制循環,這就是潛在的風險。

沒有只漲不跌的股票,一旦后續機構新增資金來源受到限制,沒有大量新增資金補充,要想維持目前高股價,就幾乎不可能,一旦股價出現調整,不少資金做的是趨勢行情,就會出現順勢做空,增加市場的拋售壓力,帶來股價調整。一旦股價調整,基金收益率下跌,原有的正向激勵機制就會出現逆轉,基民選擇不斷的贖回基金份額,市場追逐趨勢的熱錢也會撤離,股價就會開始調整,股價調整越多,資金撤離越多,走勢與原來上漲邏輯完全一樣,調整起來也就很難預測時間和空間。

07年是機構主導的行情,出現了大量的優質藍籌股,上證綜指達到歷史高點6124點,可是機構資金崩塌以后,現在還是無法逾越當時的高點,15年也有很多機構重倉股,那就是科技互聯網,機構不斷高位加倉,最終因為去杠桿,引發非理性波動,科技互聯網個股連跌數年,出現系統性的股權質押風險。

或許是巧合,或許是機構年底鎖定收益的調倉換股,周二部分機構重倉股遭遇了慘跌,像鋰電池龍頭個股,贛鋒鋰業(行情002460,診股),2020年三季報顯示,贛鋒鋰業被164家機構持有,但是出現了跌停,從龍虎榜看,機構和營業部席位博弈十分激烈。即使股價跌停,市盈率也不低,290余倍,這樣的高估值需要極高的業績增長來匹配。

百元股是機構抱團的重要聚集地,百元股走勢整體不佳,媒體收盤股價在百元以上的138只個股之中,還是有56只個股上漲,跌幅超過5%的個股只有22只,下跌個股明顯多于上漲個股,筆者翻看了一下,5家個股跌幅近10%。白酒作為機構抱團的重要對象,跌多漲少,茅臺相對還是很抗跌的,這與茅臺的護城河有關。

周二機構抱團股下跌,如果是一則研報引發的市場分歧,那么機構抱團的脆弱性已經開始顯現,投資風險需要防范,正是因為機構抱團,股價調整的過程會十分復雜,很有可能是一個一波三折的過程。

以上只是筆者的感悟,不構成投資建議。

關鍵詞: 機構抱團 價值投資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