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聚焦IPO | 業績連續下滑的上聲電子過會 采、存、銷數據異常惹

2021-01-01 16:47:10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記者 | 周月明

上聲電子雖然過會,但業績的持續下滑讓人對公司的成長性擔憂。更重要的是,因海外收入占比過高的經營結構,使得公司收入受到了疫情和貿易糾紛之事的明顯拖累。

12月1日,主營車載揚聲器的蘇州公司上聲電子過會。據招股書披露,其在國內車載揚聲器產品市場占有率第一,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車載揚聲器在全球乘用車及輕型商用車市場的占有率分別為12.20%、11.88%和12.10%。

產品市占率雖然不算低,但若查看上聲電子近年來的業績情況,可發現其凈利潤卻在不斷下滑中。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上聲電子營業收入分別為12.21億元、12.38億元、11.95億元和 4.28億元,其中,2019年營收同比下滑了3.54%,而2020年上半年則還未完成2019年全年收入的一半。同期,上聲電子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31億元、1.11億元、7837.86萬元和927.35萬元,同比一直處于下滑狀態。

對此情況,監管層也提出了疑問,要求上聲電子說明公司經營業績持續下滑的原因??刹还苋绾?,若繼續維持這樣的狀況,則公司上市后的成長性是讓人擔憂的。此外,《紅周刊》記者核算上聲電子采、存、銷方面的相關數據,發現這些項目中的相關數據還存在一定的異常,這進一步提升了投資人對其信披質量的擔憂。

“三費”持續增長

海外不穩定因素影響明顯

據上聲電子在招股書中的解釋,其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經營業績不斷下滑有幾點原因:2018年是由于對長期資產計提減值準備以及2017年應收關聯款項后沖回壞賬損失,導致2018年資產減值損失較2017年增加2623.57萬元,因而造成業績下滑;2019年則主要因為研發費用和財務費用的增加,以及匯兌收益較2018年減少1175萬元;2020年上半年則是由于疫情的沖擊,許多境內外汽車制造廠商受疫情影響先后停工停產,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滑25.15%。除此之外,境外子公司所在國家對美元貶值幅度的進一步加大,也令公司匯兌損失規模較大。

由上聲電子解釋的原因看,其海外經營情況已變成了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因素,而海外客戶卻是其占比最大的營收來源。據招股說明書,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海外營收分別為7.63億元、7.58億元和2.63億元,占比分別達到61.57%、63.41%和61.46%。其中美國、德國、捷克、巴西、荷蘭是其前五大出口國,占境外收入近八成。

如何情況體現出,上聲電子在經營上對海外市場是非常依賴的,然而鑒于目前海外國家仍受疫情沖擊較為嚴重,再加上中美貿易關系的持續緊張,上聲電子2020年甚至之后數年,營收出現下滑的問題短期內恐難改變。

除了海外市場的不穩定性,上聲電子對于其業績下滑還提到“三費”增高等因素。據其招股說明書,2019年公司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確實增長較大,分別較上一年增長了18%和20%。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使2019年一年研發費用增長了20%,但研發費用率相較同行業公司仍然較低。

據招股說明書,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同行業公司研發費用率平均水平分別為6.3%、5.85%和6.44%,而上聲電子同期卻只有4.02%、5.02%和5.75%。如此情況就令上聲電子處于一個兩難的境地,若不加大投入研發,其就很可能會被同業公司甩在后面,若加大研發投入,則又進一步侵蝕現在的利潤空間,再加上當前疫情不穩定等因素,在營收面臨下滑的極大可能性下,費用的增高將會使公司本就不富裕的盈利空間“雪上加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增高的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之外,上聲電子的財務費用也一直不少,除了受海外影響較大且不可控的匯兌損失之外,其利息支出也一直占著不小的比例。據招股說明書,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上聲電子利息支出分別為1211萬元、1152萬元和718萬元,要知道,其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7億元、7758萬元和742萬元,可見利息支出已經侵占了不小的凈利潤空間。

為什么上聲電子有這些高額利息支出?查看其借貸情況,可發現公司短期借款并不少,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短期借款分別為2.48億元、3.07億元和3.05億元,占其總資產比例分別達到21%、22.9%和25.93%。

營收數據連續三年異常

除了上述問題,《紅周刊》記者核算上聲電子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數據,發現其是有較大異常的。

招股書披露,上聲電子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38億元、11.95億元和4.28億元,其中大陸營收分別為4.4億元、4.13億元和1.5億元。若大陸營收按2018年增值稅率16%、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增值稅率按13%來計算,則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含稅總營收分別約為13.09億元、12.48億元和4.48億元。

在同期的合并現金流量表中,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12.52億元和12.48億元、5.09億元,剔除同期公司每年新增的預收款-644.22萬元、12.95萬元和199.18萬元影響,則與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了12.58億元、12.48億元和5.07億元。

將這幾年的含稅營收與現金收入數據勾稽,則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含稅收入比現金收入分別多出5045.9萬元、4.99萬元和-5918.6萬元。理論上,2018年和2019年的應收款項應該分別新增5045.9萬元和4.99萬元,而2020年上半年則減少5918.16萬元才合理。

可事實上,在這幾年的資產負債表中,上聲電子的應收賬款(包含壞賬準備)、應收票據合計分別為3.5億元、2.82億元和2.43億元,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數據,2018年新增了1345萬元、2019年未增反減少6761萬元、2020年上半年則減少3941.73萬元。連續三年數據都明顯與理論新增或新減金額存在較大差異,分別達到了3700萬元、6766萬元和1976萬元。那么,這部分異常金額產生的原因就需要解釋了。

采購數據有較大的差異

除了營收上的數據異常,上聲電子的采購數據同樣存在疑問。

招股說明書披露,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上聲電子采購總額分別為6.8億元、6.29億元和2.16億元,若按2018年增值稅率為16%、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增值稅率為13%來計算,則同期的公司含稅采購金額分別為7.89億元、7.11億元和2.45億元。

在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現金流量表中,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分別為8.57億元、7.47億元和3.33億元,剔除當年預付款項新增加的-529萬元、63.25萬元和-199.92萬元的影響,與采購相關的現金支出分別達到了8.62億元、7.46億元和3.35億元。

將含稅采購與現金支出相勾稽,可發現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現金支出都比含稅采購分別多出7277萬元、3499萬元和9014萬元,這意味著同期的應付款項金額理論上要減少這些金額才合理。

可事實上,查看上聲電子招股說明書,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應付款項分別為2.22億元、2.39億元和1.52億元,其中,2018年相比上一年減少了5793萬元,2019年未減反增加1640萬元,2020年上半年則減少8676萬元。分別相較理論值相差了1484萬元、5140萬元和338萬元。那么,導致這些差異金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存貨也有明顯矛盾

除了營收數據、采購數據上的疑點,上聲電子的存貨數據也令《紅周刊》記者有些不解。在招股說明書中,上聲電子披露了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原材料采購總額,分別為6.8億元、6.29億元和2.16億元。

此外,上聲電子還披露了同期營業成本中的材料消耗金額,分別為6.51億元、6.19億元和2.16億元。將材料采購金額與營業成本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相減,則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別得到2952萬元、1021萬元和72.45萬元的差額,理論上,這部分差額應該計入當期的存貨變化中。即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存貨中的原材料應該分別新增這么多。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先不論這幾年存貨中原材料的新增金額,上聲電子2018年和2019年的存貨價值總額分別為1.57億元和1.59億元,僅比上一年分別增加了2193萬元和226萬元,比原材料應新增的2952萬元和1021萬元要少,僅這一點就已經顯示出公司存貨數據的矛盾,因此也需要公司做更多的解釋。

(本文發表于2021年1月1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關鍵詞: 聚焦IPO | 業績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