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基金報:公募基金邁進大時代 開啟歷史新征程

2021-01-04 05:01:54來源:中國基金報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全球肆虐,讓我們不斷“見證歷史”。而中國人民的偉大抗疫精神,讓每一個平凡的生命,都成為書寫歷史的英雄。

中國政府和人民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展現出了超強動員能力和資源調配能力,金融支持企業快速復工復產,廣大企業迎難而上、共克時艱、奮力自救,為資本市場注入了“強心劑”,投資者重拾信心,資本市場如劃破夜幕的晨曦,給所有人奮進的力量。

中國經濟頑強復蘇、逆勢上揚的波瀾壯闊的畫卷中,已走過22年光輝歷程的中國基金業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再度展現出勃勃生機和活力。剛剛過去的2020年,在政策的大力扶持、投資者的認可和基金公司砥礪前行下,基金業進入大時代,逆勢而上獲得豐收年。

2020年,監管層著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在加強基礎制度建設、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等方面繼續發力,以注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完善資本市場治理。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等理性成熟的中長期投資力量崛起,“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成為中國基金業的最強音。

在行業基礎制度層面,2020年基金公司管理辦法修訂,基金銷售管理辦法出臺,公募REITs開閘,側袋機制和指數基金指引落地,公募基金產品注冊大幅提速,公募、專戶經理兼職“破冰”,基金長期評價制度、基金投顧試點機構趨于完善,基金行業建章立制進程加快。

2020年,公募基金長期業績和專業投資價值凸顯,市場需求出現爆發式增長。頭部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受到各路資金的追捧。王宗合管理的鵬華匠心精選、趙楓管理的睿遠均衡價值三年、首批4只科創50ETF,單日認購規模皆超過了千億大關;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和凈值化轉型后,穩健類投資品種需求爆發,“固收+”基金出現翻倍式增長;攤余成本法債基全年募資6200億元,50只產品完成了80億元募集上限;機構定制權益類基金增多,銀行、保險等機構資金投資需求持續旺盛。

2020年,大量資金加持的公募基金砥礪前行:行業繼續提升專業化投資能力,完善公司治理,加強產品創新,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基金業大力支持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91家公募基金公司累計捐贈1.55億元,捐贈物資折合1.67億元,招商基金博時基金等發行定向助力湖北的“抗疫債基”;疫情下,直播熱潮席卷金融業,開啟了基金直播元年;多家公募股權激勵計劃陸續落地,拉長業績考核期限,推出基金投顧產品和持有期基金等,綁定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和投資者的長期利益;可投新三板公募基金、注冊制后創業板主題基金、科創50ETF、公募MOM產品等創新品種陸續面世,分級基金告別市場;貝萊德基金公司獲準設立,中國誕生首家外資全資公募基金公司。

2020年,雖然波折不斷,但廣大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重拾信心;2020年,雖然股市也出現巨震,但投資者對頭部基金經理專業投資能力傾注信任;2020年,堅守信義義務的公募基金,不負投資者重托,為資本市場和億萬基民交出一份亮麗的答卷。

橫跨22年的中國公募基金發展史,背靠祖國崛起的大時代,彰顯中國基金業茁壯成長的磅礴偉力;中國資本市場的全面深化改革,為權益類基金的迅猛發展增添了最強動力。

從1998年3月基金開元、基金金泰的揚帆起航,到2020年已有1400多只新發基金“千帆競發”;從1998年總計百億規模基金的小溪流起步,到當前接近19萬億的時代洪流;從最初的5只基金、6位基金經理,到目前2382位基金經理管理的7361只基金;從當初封閉式基金,到目前開放式基金、定期開放基金、持有期基金并存;從起步時的主動股票型基金,到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QDII基金指數型基金、養老FOF、MOM,各類創新投資和產品形態競相迸發。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若剔除一般法人,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比超過41%,成為A股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2020年公募基金的大發展,彰顯了行業強勁的發展韌性,也讓基金業站在更高的歷史起點。2021年的大幕徐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起步,“十四五”規劃迎來開局,經過疫情大考的中國經濟更為堅韌,資管行業的未來也讓人更具信心和充滿期待。在新的歷史征程,基金業還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繼續服務實體經濟,服務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并充分發揮普惠金融作用,承載機構投資者的歷史性擔當和使命。

關鍵詞: 公募基金 基金行業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