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郭施亮:抱團分歧加劇 藍籌股的泡沫來了嗎?

2021-01-16 02:08:37來源:金融投資報  

對優質藍籌股來說,只要保持穩定的盈利增速,那么仍然可以通過時間來不斷消化相應的估值泡沫。只要是處于賽道良好、護城河較寬狀態的企業,那么市場終究還是會認可它的價值。

郭施亮

隨著白酒板塊加速步入調整行情,機構抱團的現象開始發生分歧。在機構抱團分歧的背后,市場開始思考A股藍籌股的投資價值。經歷了最近幾年的大舉炒作,A股藍籌股的泡沫來了嗎?

藍籌股本身指的是長期穩定增長的大型傳統企業,在A股市場中,總市值排名在前100名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離不開藍籌股的身影。

步入2019年,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以往市場資金熱衷于題材概念股的炒作,甚至是熱衷于低價股的投資邏輯,如今卻因為整個市場環境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近年來A股市場的大資金大機構,反而熱衷于炒作大市值的上市公司。

從這些年來的市場表現來看,除了兩桶油及國有大行外,市值越高的上市公司,卻越容易遭到市場資金的炒作。例如,貴州茅臺(行情600519,診股)、寧德時代(行情300750,診股)、美的集團(行情000333,診股)、招商銀行(行情600036,診股)(港股03968)等,這些上市公司也是近年來A股市場表現較佳的上市公司,同時也是股票市值增長最快的上市公司。經歷了近幾年的上漲,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已經步入到A股市場總市值前20名乃至前10名的位置,過去銀行股壟斷A股市場總市值前十名的現象,如今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從上市公司的總市值排名情況分析,也代表著不同時代下資本市場的不同變化風格。但是,讓市場資金形成共識的是,頭部企業的成長性越好,盈利增長能力越具有確定性,那么上市公司獲得市場資金關照的概率也會越高。具有成長性及稀缺性的頭部企業,它們的股票市值也呈現出快速攀升的趨勢,這也是多方資金共同推動的結果。

除了基本面及盈利能力因素外,機構抱團也是推動股價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近年來漲幅較大的頭部企業來看,基本上離不開機構抱團的影響因素。縱觀這些年漲幅較大的頭部公司,可以發現聚集了大量的基金機構或其它機構投資者,在大資金大機構扎堆的背景下,就成為了股價加速上漲的助推器。有時候,上市公司只需要一個利好預期或一個業績預告,那么基金機構就會順勢把股價抬升起來。

從這些年來機構投資者的審美眼光分析,越來越偏愛于A股市場的優質資產以及稀缺資產,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越高的上市公司,穩定性越強,更容易形成機構扎堆的現象,最終形成了牢固的機構抱團局面。反之,雖然部分上市公司的質地較好,但因市值偏低,往往不符合當前機構投資者的審美要求,在缺乏機構資金關照的背景下,不少中小市值股票卻處于漫長筑底之中。

從2020年下半年以來,機構抱團現象越來越明顯,在機構抱團的影響下,導致本身存在一定估值溢價泡沫的頭部企業的估值溢價越來越高,因為機構投資者的審美要求差不多,且A股市場的優質資產不算很多,由此也導致了大量機構資金扎堆在少數頭部企業身上,并加速分流其余上市公司的存量流動性,這也是近一兩年時間A股市場的真實寫照。

A股藍籌股究竟存不存在泡沫?這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是,對優質藍籌股來說,只要保持穩定的盈利增速,那么仍然可以通過時間來不斷消化相應的估值泡沫。只要是處于賽道良好、護城河較寬狀態的企業,那么市場終究還是會認可它的價值,只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修復高估的估值溢價空間。

此外,從A股市場總市值排名前列的上市公司情況分析,并非多數藍籌股獲得了市場資金的炒作,至今仍有一批低估值的大藍籌股存在市場之中。因此,對藍籌股泡沫的說法,可能存在以偏概全的定論,對藍籌股的炒作,可能存在局部泡沫,但不至于說全面性的泡沫。

在機構抱團有所分歧的背景下,未來機構資金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分歧。或許,部分資金會從估值溢價較高的藍籌股跑向低估值的藍籌股之中,也可能存在部分資金逢高調倉,等待市場又一次的低吸機會。但是,對A股市場的藍籌股,尤其是優質藍籌股,它們的未來走向會越來越“美股化”,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機構投資者還是偏愛于市場中的優質資產與稀缺資產,只不過它們會等待一個相對合理的投資時機。

關鍵詞: 藍籌股 上市公司 A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