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平臺經濟反壟斷成國際趨勢!反壟斷不是反大企業,而是反對排除競爭,專家建議:高舉輕放

2022-01-05 15:10:59來源:金融界  

百度財經獨家出品的“展望2022:大拐點時代?變局與機遇”系列直播迎來第六場,本場直播的主題是“反壟斷背景下平臺經濟怎么發展,企業如何確保數據合規”。

參加此次直播解讀的嘉賓包括: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兼數據法治研究院院長、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成員時建中,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競爭法中心主任黃勇,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王先林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反壟斷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天元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黃偉,國家開發銀行“一帶一路”創新發展中心辦公室主任吳志峰。

強化平臺經濟反壟斷成國際趨勢

2020年以來,在反壟斷大背景下,相關法律、政策相繼出臺。平臺經濟在經歷爆發式發展后,迎來規范、合規的發展階段。今年以來,微信、抖音等平臺已經開始互聯互通,與此同時做好數據合規工作、保障數據安全也成為企業必須提上議程的重大事件。

吳志峰指出,國家反壟斷局今年11月公開亮相,工作職能將數字經濟領域單列,可以見得互聯網領域反壟斷將會進一步規范。

王先林表示,反壟斷強化不僅僅發生在中國,近年來全球范圍內都呈現出強化的趨勢,而且特別集中在平臺經濟領域。

在王先林看來,從產業結構來講平臺經濟不同于傳統經濟,具有交叉網絡效應和跨界競爭等特點。如果不加以必要干預,任其無序發展,“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將會更加突出。

這些年憑借技術和資本巨大優勢,一些平臺企業經營規模迅速擴張,業務領域也快速擴大,形成了更強的用戶黏性,中小微企業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特別是一些巨型平臺企業,通過大量補貼把競爭者趕出市場,然后漲價。

而且平臺企業往往規模龐大,關系國計民生。有些平臺企業做的是金融業務,牽扯千家萬戶,甚至可能形成大而不能倒的情況,有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還有一些平臺,在經營中存在侵犯消費者利益隱私,甚至危害國家安全等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強化反壟斷,特別是加強互聯網平臺領域的執法意義非常重大。

反壟斷法不反對壟斷地位,反對壟斷行為

現在存在一些爭議認為,《反壟斷法》對新經濟、平臺企業這類新的形態監管效力存在問題。《反壟斷法》到底對平臺經濟監管效力如何?

黃勇表示,互聯網沒有國界和邊界,互聯網平臺經濟反壟斷是全球性問題,是經濟技術發展進步的必然。

互聯網平臺經濟有沒有自然壟斷性質?黃勇認為,互聯網平臺經濟競爭依然激烈,國際競爭就更加激烈。未來對平臺經濟執法和監管一定是理性化的、常態化的和專業化的,要確保企業繼續創新和發展。

反壟斷監管與創新關系該如何把握?時建中給出一個基本判斷:數字經濟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時建中以國際反壟斷執法舉例稱,反壟斷執法是希望平臺經濟在推動科技創新、便利人們生活、提升國際競爭力方面做出貢獻。歐盟有很好的數字技術,但是沒有很好的商業模式,所以它通過執法去分享數字經濟紅利。美國的執法則關注長遠創新,通過《反壟斷法》使美國創新能力提升,至少不被壟斷行為損害。

黃偉從律師的角度也闡述了對于“常態化監管”的認同。在他看來,美國在平臺經濟反壟斷執法上奉行的是高舉輕送的原則。正因為對互聯網監管更具彈性,美國和中國在互聯網產業才得以快速發展

在黃偉看來,《反壟斷法》不反對企業通過合法經營取得壟斷地位,而是反對壟斷行為。直接網絡效應和間接網絡效應,這些特點決定了平臺經濟的高度集中。國家反壟斷執法機構兩年來不斷釋放一個信號,那就是鼓勵創新,反對低水平競爭,反對掐尖式收獲。

“壟斷者的行為不等于是壟斷行為,”王先林強調,“反壟斷不是反大企業本身,而是反對排除競爭的行為。”他舉例稱,對于“二選一”的執法不但不會抑制創新,還會促進平臺企業向注重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創新轉變。

建立分級分類保護制度數據合規應有之義

吳志峰指出,平臺企業大量占有數據,使得消費者權益受到侵犯。如何做好數據合規,成為平臺企業今后工作重中之重。

王先林認為,數據合規主要針對數據處理行為,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各類相關行政法規以及反壟斷指南都是數據合規之規。

時建中表示,企業要按照數據安全法規定,建立分級分類的保護制度。對于核心數據要嚴格保護,要建立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數據安全風險評估和報告制度。國家要建立數據安全審查制度,對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數據處理行動要進行國家安全審查。

數據的產權歸屬誰?這是一個關鍵問題,它影響到如何來做合規。黃勇對此表示,數據本身是中性的。《反壟斷法》首先解決的是數據歸屬問題、隱私問題、安全問題及共享問題。然后是,是否濫用和壟斷的問題。

涉及到反壟斷,數據就是生產要素和生產力。互聯網平臺企業數據要做到合規,應堅守數據安全法底線,如果影響到上下游經營則需要開放數據。

常態化反壟斷要做到專業、公正和動態評估

反壟斷常態化新形勢下,平臺企業如何發展?在吳志峰看來,這是市場特別關心的,包括投資界,VC和私募股權投資都特別關心。

王先林表示對阿里、美團巨額罰款,顯示了國家處罰反壟斷的決心,對其他平臺企業也是一個警示,有益于恢復正常競爭秩序。執法機構硬性執法同時,也在進行行政指導。具體到阿里和美團,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同時還下發了行政指導書。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層面也發布了經營者反壟斷合規指南。

平臺企業也在逐步在走向主動合規,7月份30多家平臺企業簽署了平臺企業反壟斷合規自律公約。在中國標準化協會組織之下,40多家平臺企業參與制訂帶有團體標準性的合規準則。

“一開始主要是靠執法機構比較硬性的執法,特別是罰得比較多,” 王先林表示,“逐步引導企業去守法、合規,再到平臺企業主動走合規之路。”

黃勇認為,反壟斷常態化一方面是專業性,尤其是針對新業態、新經濟、數字經濟領域。再一方面是程序公正,要繼續加強。第三,平臺經濟發展快而且是動態的,執法也應做動態評估。

黃偉表示,監管始終秉持包容審慎態度,客觀上推動了中國互聯網企業快速發展。在未來的監管中,可以高舉、多舉,但是認定、判斷、處罰要輕放。因為反壟斷執法機構高舉執法武器的時候,平臺企業就一定會非常謹慎。

時建中最后總結稱,界定權利的目的是為了確定行為邊界。如果權利界定困難,就從界定行為邊界開始。這樣就不會被實踐和理論耽誤,可以最大程度發揮數據資源的重要價值。

關鍵詞: 平臺經濟 反壟斷 排除競爭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