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王信: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關乎中國金融體系安全

2022-04-17 09:26:12來源: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4月17日電 (李惠聰)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指出,氣候系統、生態系統和人類系統緊密相連,而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可能會導致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我們需切實防范上述金融風險,才能保證中國金融體系行穩致遠。這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支持生態環境的基礎框架。

研究顯示,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相互作用,緊密聯系。氣候變化是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關鍵因素,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下降也會加劇氣候惡化,從而引發生態系統改變,影響全球氣候。

王信指出,當前,部分減緩氣候變化的措施會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不利影響,譬如單一樹種問題。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行情000591,診股)等清潔能源,雖有利于減碳,但其又可能會造成水污染,反過來影響生態多樣性,加劇氣候變化,使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大打折扣”。

當然,僅著眼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也不一定是最優,二者在具體實行中有時會面臨沖突。如保護關鍵的哺乳動物對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但又有可能增加碳排放。

因此,王信指出,面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化問題時,中國金融政策須將兩者結合,統籌應對。

首先,要發展氣候與生物多樣性友好型產業,如相關的農業產業。全球食品系統占人類溫室氣體排放的四分之一,加上食品加工、運輸等,因此減排潛力很大。其次,要大力發展相關漁業和水產養殖業,而這種發展應是基于一種自然屬性的解決方案。如發展太陽能等新型能源,我們可將應對氣候變化和保持生物多樣性措施相結合,比如在太陽能電池板下放牧和種植農作物。

王信強調:“目前,金融體系支持生態環境發展和企業綠色低碳轉型,中國人民銀行目前討論最多的關鍵詞是綠色金融、轉型金融”。

當下,中央銀行可以采取結構性貨幣政策或通過零碳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來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據悉,中央銀行已經推出了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政策,其中就包括加強了生態環境保護和低碳轉型國際合作的金融支持。

據王信透露,中央銀行眼下已經開展了針對金融機構的氣候變化壓力測試。該測試以氣候變化對宏觀經濟、各類產業影響為內容,持續考量氣候變化與金融風險的關系。(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原創,

責任編輯:王蕾

關鍵詞: 王信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關乎中國金融體系安全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