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即時:浙商宏觀:財政收入穩步向好,準財政替代財政發力

2022-10-26 09:36:33來源:券商研報精選  


【資料圖】

文 |浙商證券(行情601878,診股)首席經濟學家 李超 / 張浩

內容摘要

>> 核心觀點

賣地收入缺口仍存且Q4較難快速修復,預計全年賣地收入資金缺口接近1.5萬億元;賣地收入不足開始擾動政府性基金支出,9月支出同比大幅下降,決策層6月起積極動用了一系列準財政工具替代財政發力,滿足地方政府事權需要,預計Q4政策效果將進一步顯現。

>> Q4收支缺口較難彌合,賣地收入修復較慢

1-9月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45,89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8%,已達到預算安排的46.5%;其中,1-9月地方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增長-28.3%,維持低迷特征。

賣地收入繼續低迷。9月賣地收入延續低迷態勢,在專項債集中靠前發行、特定機構利潤上繳等前期利好政策效果逐步消退后,賣地收入修復節奏成為影響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關鍵變量。近期,財預〔2022〕126號文要求“嚴禁通過舉債儲備土地,不得通過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虛增財政收入,彌補財政收入缺口”,在民企意愿有限又嚴控國企虛增土地的背景下,賣地收入修復不容樂觀。

根據我們測算,截至2022年9月,參考歷史同期水平,賣地收入產生的資金缺口在1.2至1.5萬億元左右。從全年角度來看,一系列地產呵護政策的出臺并未根本性解決地產市場面臨的信心不足、預期轉弱等問題,預計地產銷售修復較慢,土地市場的修復大概率也相對較慢,Q4賣地收入難有顛覆性變化的背景下,預計全年賣地收入資金缺口可能在1.5萬億左右。

>> 政府性基金:收支缺口開始擾動支出,支出目標較難完成

1-9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8029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5%。其中,9月當月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長-40.3%,支出增速顯著下降。

政府性基金收支缺口開始擾動政府性基金支出。我們在《賣地收入仍低迷,政府增收是關鍵——7月財政數據的背后》前瞻提示“專項債集中發行、特定機構利潤集中上繳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短期的財政收支現金流壓力,若后續賣地收入無法有序回升,賣地收支缺口會擾動政府性基金支出”,9月政府性基金支出當月同比顯著回落,僅為-40%,已有體現,符合我們前期預判。

我們預計Q4賣地收入修復較慢,這意味著Q4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可能會進一步承壓,且較難完成全年預算目標;2022年政府性基金支出的預算目標增速為22%,考慮全年1.5萬億賣地收入資金缺口的擾動,預計政府性基金實際支出增速可能低于10%。

>> 準財政發力替代財政

賣地收入擾動政府性基金,準財政發力替代財政。根據《新預算法》,政府性基金是專項用于特定公共事業發展的收支預算,簡單理解就是財政重點推進經濟建設的財政預算。今年以來,由于賣地收入不足導致政府性基金支出受限,但政府事權并未因此減少,為此,決策層積極運用了一系列財政及準財政工具替代財政發力,服務于事權需要,助力經濟發展:

一方面限額內5000億專項債發行能夠部分填補資金缺口;另一方面,各類準財政工具自6月起積極出臺,3000億元專項債建設基金、調整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額度、追加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金融工具等均有體現,我們認為決策層通過此種方式可以較好地遞補賣地收入不足的利空,通過準財政工具發力滿足政府事權需要也較為靈活有效,參考2020年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的執行效果較好,最終常態化使用轉變成為財政直達機制的經驗,我們認為,考慮未來房地產改革和土地財政的依賴性問題,當前部分準財政工具(如專項建設基金)也可以考慮向常態化使用轉變。

>>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經濟回暖帶動收入穩步修復

1-9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3151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4.1%,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6.6%。全國稅收收入124365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1%,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11.6%;非稅收入287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5%。其中,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當月同比增長8.4%,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當月同比增長8.4%。

經濟回暖帶動收入穩步修復。我們在5月《逆轉,新生》和6月《政府增收是關鍵,增量工具多關注》報告中提出,常態化檢測帶動經濟常態化增長,保障物流和人流的有序運轉將有助于稅收收入的回升,無需擔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壓力,大規模留抵退稅利空出盡后,經濟回暖疊加稅收征管力度加強可以帶動稅收積極增長。當前來看,Q3實際GDP同比增速達到了3.9%,較Q2的0.4%環比回升了3.5個百分點,9月財政收入當月同比也達到了8.4%(8月與7月分別為9.3%和2.6%)的高位,符合我們預判。展望Q4,我們預計隨著內疫和地產的擾動下降,實際GDP增速有望進一步向潛在增速水平靠近,預計財政收入保持積極修復,全年完成21萬億的財政收入目標概率較高。

此外,從稅收結構來看,1-9月國內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分別同比增長-33.4%(扣除留抵退稅影響同比達到2%)、7.3%、2.1%和9.1%,企業所得稅增速較低主因在于內疫和地產擾動導致企業盈利有所惡化,個人所得稅高增源于2021年下半年起稅收征管力度加強,消費稅的相對積極與6月起社零數據轉正并顯著改善也能互相印證。

>>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支出結構重回2020

1-9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03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支出進度達到全年預算的71.3%。其中,1-9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較快的領域有,科學技術、衛生健康、社保就業、交通運輸和教育支出的累計同比增速分別達到14%、10.7%、6.9%、6.5%和5.7%。時序進度層面來看,衛生健康、社保就業和交通運輸支出較快,分別達到了預算目標的78%、76.1%和74%,均高于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節能環保和科學技術支出進度較慢,僅達到預算目標的61.8%和62.5%。

落實經濟、政策目標,支出結構重回2020。2022年財政支出結構與2020年較為相似,一方面積極應對疫情沖擊實施針對性的防疫措施,衛生健康支出較為積極,另一方面積極落實三保,保市場主體穩就業,社會保障相關支出進度顯著領先其他領域,穩增長訴求下交通運輸等方面支出也表現積極。此外,從全年維度看,我們預計2022年財政支出結構可能重回2020,部分領域如科技、教育、文體傳媒、環保等領域支出可能不及全年預算安排,由此騰挪出來的財政資金可進一步投入于衛生健康、社保就業等抗疫支出或托底就業領域,或者通過央地轉移支付的方式彌補薄弱環節,特別是基層財力較為困難的地區。

風險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經濟超預期下行,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爆發

關鍵詞: 財政收入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