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品 > 正文

第8屆“中國軟件杯”華東賽區決賽在常州舉行

2020-03-20 15:04:41來源:中國江蘇網  

交匯點訊“‘軟件定義’已經成為新時代發展的重要特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人才是關鍵。”6月19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蘇省政府主辦的第8屆“中國軟件杯”華東分賽區暨常州市首屆工業APP設計大賽決賽在常州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寄語大賽,期待各方加強對軟件人才的培養,通過校企合作,強化信息技術新工科建設。

打開企業APP,“掃一掃”指定布匹,僅0.1秒,就可火眼金睛地鑒定出油污、漿斑、錯花、字跡等7種瑕疵類型……決賽當天,河海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Cooper團隊展示自主研發的“紡織布匹表面瑕疵識別系統”,參賽代表介紹,通過圖像處理、紋理識別、深度學習等技術,該系統能將瑕疵檢出率提高到95%以上,準確率超過85%。“專業、實用,是此次大賽的兩大亮點,學生的研發項目,大多以解決制造企業在信息化、大數據背景下的轉型升級難點為方向。”大賽組委會特委評審專家黃玲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以企業技術難題為出題素材,是該賽事最大的創意,也是推動產教深度融合的最佳實踐。據悉,此次評審的賽題共有5道,本科組圍繞“紡織布匹表面瑕疵識別系統”、“基于移動端在線設備故障診斷平臺”進行工業APP設計,高職組的賽題為綠色車間監測APP、能耗綜合分析應用APP、基于工業設備的企業大數據分析與展示。

互聯網+大背景下,既懂技術,又懂行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始終是企業渴求的“千里馬”。“自2013年起,學校就將大賽與本科課程相結合,構建起一個完善的與實踐緊密集合的課程體系。”河海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計算機技術系主任陳惠萍告訴記者,此次該校共有5支隊伍入圍決賽,對比往年,今年的學生作品“融合度”更高,比如不少團隊用到了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新技術,積極將軟件新技術與市場實際需求相結合。此外,由于近年來軟件市場“開元框架”越來越豐富,為APP設計滿足更多應用場景需求提供了“技術捷徑”。據悉,6年來,該校平均每年有近百位學生參與大賽,不少團隊通過大賽脫穎而出,項目獲得企業資金扶持,也有學生受到啟迪,明確成長路徑,選擇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繼續深造。

建立工業互聯網的主要目標在于“價值”與“效率”成為大賽評審的熱門觀點。“以江蘇為例,傳統的中小企業眾多,這一群體亟待通過接入工業互聯網,優化商業模式,完成轉型升級。”航天云網數據研究院(江蘇)有限公司解決方案部副總監馬憲華是決賽評審,“工業設備的企業大數據分析”是她關注的方向。馬憲華說,數據統計,至17年底,江蘇中小企業總數達288萬家,同期數據顯示,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只有10萬余家,如果裝備升級步伐跟不上信息技術發展,就會制約企業產品質量、生產效率提升。“市場調研發現,不少中小企業正從賣產品轉向賣服務,產品的數據分析尤為重要,它是企業延長服務周期,提高市場占有率的關鍵手段。”馬憲華舉例,決賽中的一個團隊項目,建立了工業企業大數據的“預測模型”,通過數據分析,形成企業發展趨勢報告,為企業探索商業新模式提供決策參考。她提到,國際公認的“工業大數據”五個階段包括數據接入、數據可視、數據分析、預測以及優化,而當下,中國工業互聯網企業大多停留在“數據可視”階段,深挖“數據”價值,激發“數據”對企業生產、商業發展的更大作用,還有有很長的路要走,這片應用藍海,未來可期。

據悉,大賽共收到近400余份作品,經過初賽評審后來自全國的70支隊伍進入決賽。6月18日,經過第一輪評審后,遴選出27支隊伍,通過10分鐘的答辯“一較高下”,最終決出6個一等獎、21個二等獎,獲獎隊伍將有機會參加7月15-18日在南京舉辦的第八屆“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

交匯點記者 王夢然

關鍵詞: 中國軟件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