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高端對話破題鋰價合理區間、動力電池發展方向

2023-04-17 16:48:12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雁爭)2023年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先導活動“云上宜賓”高端對話16日下午舉行。在對話過程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交通電動化領域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與多位企業代表就鋰資源供給、電池結構創新、車企價格戰等熱點問題深入探討,并發表了明確的觀點。

碳酸鋰價格在10萬到20萬元/噸相對合理

對話嘉賓認為,鋰資源供給完全能夠滿足市場需求,鋰價的大幅波動是由于短期供需錯配,未來將回歸合理區間。


(資料圖片)

歐陽明高表示,全球鋰資源供需沒有問題,但進口產品其經濟性仍高于國內,對外依存度高問題仍待解決。所以,為了保障國內鋰資源的供應安全,要鼓勵回收,要適當多元化發展,比如鈉電池。合理的鋰價不能太低,太低了回收利用和鈉離子電池就沒有發展空間,所以碳酸鋰價格在10萬到20萬元/噸相對合理。希望鋰價在合理區間范圍,不要過大幅度的波動,才能保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認為,需求是可以核算的,如果考慮到資源回收,十年需求是4000萬噸碳酸鋰,而可采儲量有1.28億萬噸,所以綽綽有余。

遠景動力執行董事、中國區總裁趙衛軍認為,未來碳酸鋰價格應該是在成本加合理利潤附近波動,將不會發生從5萬/噸到60萬元/噸這樣十幾倍的大倍率波動情況。

磷酸錳鐵鋰有望作為車上使用的下一代產品

近年來,電池及系統結構的創新呈現百花齊放態勢。對此,歐陽明高表示,一方面電池結構創新方面的趨勢體現為功能的集成化、結構的極簡化,制造的集約化,其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實現電池高安全、高比能量以及制造的高效率;另一方面系統結構的發展趨勢是電池與整車的集成化,需要電池行業和整車行業密切配合來進行創新,未來CTC和CTV角度下新的換電和集成模式的創新將是令人期待的。

蔚來汽車曾士哲認為,電池結構的標準化和非標準化,分別有可替代性和用戶價值的優勢。

中創新航潘芳芳則表示電池制造的關鍵在于資源和能量的極致平衡,安全和能量的極致平衡,結構和制造的高度融合。

在電池的設計和制造中,林曉認為應基于全生命周期來對電池進行設計和制造,提前謀劃材料循環性。

參與對話的嘉賓認為,中國動力電池行業通過十年創新,引領了全球磷酸鐵鋰電池在轎車中的回歸和復蘇。在此基礎上,通過補鋰、電解液等技術進一步提高循環壽命,提高磷酸鐵鋰電池在儲能上的經濟性。同時發展磷酸錳鐵鋰新型材料可以有效提高能量密度,有望作為替代磷酸鐵鋰電池在車上使用的下一代產品。

價格戰當止 融合創新才是“解藥”

對于今年以來汽車市場出現的價格戰,與會嘉賓也發表了觀點。

歐陽明高表示,應對行業的深度轉型和價格戰帶來的陣痛期,應對的主要途徑就是創新,不應該打價格戰,而是通過創新賦予新能源汽車更豐富的價值。

合眾汽車董事長方運舟認為,一是需要始終圍繞技術創新,提高智能化,二是對于新能源車要有精準的市場定位和個性化的定位,三是精準的用戶服務做商業模式創新。

深藍汽車周安健認為,技術維度的創新、協同創新和跨界融合創新將是未來的重點。

綠色發展也是創新的重要方向。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表示,企業內部已制定Credit計劃,正陸續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動碳足跡管理工作。

遠景動力執行董事、中國區總裁趙衛軍表示,公司正在鄂爾多斯聯合歐洲企業,共同推動零碳產業園工作,希望通過零碳產業園生產的產品,歐盟能夠直接認同。

歐陽明高認為,由于電池碳排放主要環節在正負極材料,西南地區具備綠色能源與材料豐富等優勢,電池及上游產業鏈布局趨勢明顯。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