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股 > 正文

天天微頭條丨賞石觀蒲雅集——倒計時3天

2023-05-24 18:05:30來源: 駐馬店網  


【資料圖】

駐馬店網訊(記者 李賀建)由聽石山房主人吳明濤舉辦的賞石觀蒲雅集將于本周五下午舉行(駿馬路與雪松路交叉口北100米)。此次石友雅集,致力于為廣大奇石愛好者提供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如果你有好的石頭,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于賞石的知識,此次機會不容錯過哦。

古往今來,中國人自古就有賞石、撿石和藏石的愛好,經過幾千年的文化積淀,賞石早已融入中華文明之中。奇石之所以能贏得眾人共賞,傾倒眾多文人雅士,遍載文賦典籍,究其根源,不僅在于其外在美,更決定于其的而是奇石蘊含的精神魅力。“石不能言最可人”,石頭是不會說話、不會有思維的,但它能善解人意。真正愛石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每塊石頭,都寄托著人的一份情感,仿佛就是人身心的一部分。

古人賞石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經典之作《書經》中記載著史上第一篇關于石頭的文章《禹貢》。文中記載了各類礦物石種,以及將產于泰山的怪石列為貢品進獻給禹王。是中國賞石文化研究的源頭依據之一。

而最早贊美石頭的詩句見于《詩經》中的《揚之水》《漸漸之石》等。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陶淵明的“醉臥醒石”,表達出了其對石頭的情誼。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喜愛賞石并多次為石著文作詩,如:《青石》《雙石》《太湖石》等傳世佳作。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酷愛收藏石頭,在他的《東坡志林》中都有所記載。其中“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庭無石不貴,室無石不雅,居無石不安”便是其著名的詠石名句,而宋代書法家米芾更是愛石如命,每見奇石,便叩首下拜,被人稱為“米顛”,并留下“米顛拜石”的佳話。清代文學家蒲松齡一生收藏奇石無數,到如今蒲松齡故鄉紀念館仍保存著他當年收藏的石頭。

而在近代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的吳昌碩也是愛石之人,其通過畫作形式及題詩形式,表達其愛石之心,“富貴神仙渾不羨,自高唯有石先生”便出自其手。可以說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都貫穿著石文化,其以自身的多姿多彩向世人展示著大自然的奧妙與人生哲理。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