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指 > 正文

管理部門下沉到一線 解決企業復工難題

2020-03-12 17:13:03來源:經濟日報  

各地各部門相繼出臺了推動復工復產保障措施或指導意見。管理部門要下沉到一線,了解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只有解決了文件里無法體現的細節問題,員工的安全得到保障,企業才能盡快恢復經營

最近,筆者向幾家企業了解復工復產情況,發現阻礙其復工的問題很瑣碎,卻著實“卡脖子”。一家全國知名商超企業說他們現在大概還有1000人沒有復工,其中約20%是因為找不到住所隔離14天,只好讓這些人先不要回來。

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超市員工、保潔阿姨、快遞小哥基本要靠自己解決居住問題。他們絕大多數人無力租住獨立住房,只能與人合租,有時租的還是上下鋪宿舍,一間屋住6個人至10個人比較常見。目前,各地均要求返城人員居家隔離14天,并建議單獨居住。合租條件下,這些人無法自己解決隔離住所。

此外,在要求企業復工復產時,大多數地區的原則是“誰用工,誰管理,誰負責”,要求企業履行主體責任,妥善安排好員工的居住場所。短期內,即使企業有宿舍也很難協調數倍于原有宿舍的房間滿足隔離之需,原本沒有宿舍的企業就更難了。

僅這一個細節,成為了復工的“梗阻”,讓超市、家政、快遞、外賣、餐飲這些城市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服務業無法完全復工。

有些利潤率高一點的行業,員工有能力租住單間,又被口罩攔在了回公司的路上——一家創業企業表示,沒有全員復工是因為無法提供口罩保障。最近,騰訊正式復工,公司每周為員工發放10只口罩。可是,員工十幾人或數十人的小微企業,既沒有大型企業的供應鏈能力和議價能力,也不是普通消費者預約購買幾只口罩就夠用了。網絡上,已有大量咨詢復工買不到口罩的帖子。相信被口罩難住的中小微企業不在少數。

疫情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其中不少是小微企業。企業越小,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弱,復工難度越大。可是,小微企業又是吸納就業的蓄水池,幫助小微企業盡快復工,既是穩經濟,更是穩就業。更何況,商超、餐飲、快遞外賣等行業還承擔了保供應、保民生的重要任務,政府必須多關注他們。

目前,各地各部門相繼出臺了推動復工復產保障措施或指導意見。不過,管理部門抓工作不能只靠“發文”“喊話”,要下沉到一線,了解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外來務工人員回城后有沒有地方隔離,復工后有沒有口罩……只有解決了這些文件里無法體現的細節問題,員工的安全得到保障,企業才能盡快恢復經營。

當下,有一些地方經驗可供借鑒。例如,江蘇淮安溧水開發區聯系愛心酒店,接納外省企業務工人員入住,幫助企業解決沒有隔離住所難題。浙江金華通過浙江省“三服務”小管家平臺,協調各地的出租房、尚未開工的企業宿舍、尚未開張的賓館作為返崗員工的臨時隔離點。

所以,在各地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中,也希望能夠將口罩配給一些有特殊困難的企業,尤其是向商超、餐飲、快遞外賣、家政服務等老百姓急需的服務業傾斜。

隨著全國多地復工復產,在隔離住所、口罩這些突出問題之外,還會有很多不到一線看不到的細節成為企業復工路上的“堵點”。此時,政府部門更需要發揮“店小二”式的服務精神,積極對接企業,主動了解、熱心幫助,千方百計為企業解決難題,用“點對點”“一企一策”的悉心服務,為企業復工開路,也讓城市的營商環境更加完善。(佘 穎)

關鍵詞: 復工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