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金 > 正文

富國大通李大治: 全球經濟出現停滯或負增長,中國經濟觸底反彈

2020-03-24 09:52:35來源:中國網財經   

寬松政策層出不窮 金融市場跌勢未止

3月初以來,美股史無前例的快速下跌,引發全球金融市場聯動,造成流動性恐慌,各類資產價格同時下跌。短短幾天之內,美聯儲貨幣政策大招頻出,猶如機槍掃射一般,西方各國也陸續跟進,英國央行行長甚至宣布,隨時準備向經濟注入無限量的資金。然而這一系列的寬松調控政策應對疫情有效性并不高,僅能在短期對市場起到有限的支撐,而無法扭轉金融市場的下跌趨勢。原因誰都明白,人類歷史上,沒有一次傳染病是靠寬松政策治好的。寬松政策可以治好金融領域的短期流動性恐慌,但無法治好由于疫情的不確定性,是形成的恐慌,這才是本輪危機的根本所在。唯有采取積極監測、嚴格隔離、全面阻斷等措施盡快控制疫情蔓延,才能從根本上治好恐慌。

那么,美聯儲釋放的大量流動性,為什么對股市沒達成預期的影響呢?除了因為極端情緒以外,還因為2010年美國國會批準的“沃克爾法則”。由于美聯儲主要通過與商業銀行的交易來投放流動性,但“沃克爾法則”禁止大中型商業銀行從事自營交易、限制投資于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也就是阻斷了資金從商業銀行直接流入股市的通道。從而使得美聯儲的寬松貨幣政策很難觸及股市。

但是,這并不是說,美聯儲的寬松政策是亂槍打鳥,毫無章法。公平的講,我認為美聯儲寬松調控政策仍然是必要的。一方面在疫情期間能夠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也提供充裕流動性穩定金融市場,另一方面,在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后,寬松流動性環境有助于拉動投資,盡快推動恢復生產。

金融危機?似曾相識 實則不同

關于現在是否已發生金融危機,市場是有分歧的。這主要是取決于如何定義金融危機。如果將金融市場中各類資產的價格是否發生重大動蕩作為評判依據,那么3月初以來的因美股史無前例的快速下跌,所引發的恐慌帶動全球各類資產下跌,那就證明了現在已處于金融危機。但是還有一種更明確的標準,如果以金融機構(尤其銀行)資產負債表受損,導致大量金融機構信用風險上升,然后迅速發酵傳導引發金融機構之間的恐慌擠兌,金融交易停止、金融體系癱瘓作為金融危機的標準,那么現在還遠未到金融危機之時。我認為目前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仍然穩健,各國央行投放的流動性也使金融機構之間不會發生因恐慌而擠兌。未來一段時期全球經濟下行壓力與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裕環境預計將維持。

如此快速且大規模的寬松政策,讓所有人聯想到的08年金融危機。但本次疫情下的危機與08年金融危機是不同的,08年危機的導火索主要來自于金融市場,然后傳導到實體經濟,對經濟的沖擊主要是需求方面的。本次危機源于公共健康的危機,疫情會減少當地經濟需求,但對生產供給的影響可能更大。所以說,本次新冠疫情引起的危機先是對實體經濟的沖擊,繼而影響到金融市場。

其實爭論本輪金融市場動蕩是否已構成金融危機,意義不大,關鍵看是否有辦法達成緩解,如果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緩解,金融市場也不再恐慌,那過去幾周是不是金融危機還重要嗎?

疫情防控可期 金融危機能治

如果說疫情是本輪危機的起點,那么無論疫情持續多長時間,在經濟周期中,都是短暫的。以中國的經驗看,從采取嚴格隔離措施到疫情初步控制,至少需要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海外疫情發展不容樂觀,但也不必過度悲觀。當前歐美疫情主要體現為意大利、美國、西班牙、法國、德國等國的加速蔓延,最核心原因是由于在早期發現疫情后,檢驗、隔離防范措施過于緩慢。

可能我們很難理解西方國家,關于疫情控制中國已經給了一個完美的答案,你們照抄就行,為什么不早檢驗早隔離早阻斷。一直拖到爆發才不得已而為之……其實除了體制、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外,還有一個更現實的情況,就是西方人沒有儲蓄,手上沒錢。以美國為例,近60%的美國人幾乎沒有什么存款,2/3家庭緊急情況下可能連500美元現金都拿不出來。西方很多工作都是周薪制,太多人都是“薪停嘴停”,每周沒有薪水,那就沒有飯吃。西方政府擔心,由于疫情影響,全面隔離就意味著造成停業,多少人會因此失去收入來源,對這些人來講,基本生活都成問題,那就只能靠救濟了,甚至社會治安都會受到挑戰。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特朗普要給美國人直接發錢……

當然,在疫情防控方面也有好消息,爆發較早的韓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原因就是,早檢驗、全篩查、早發現、早隔離、早阻斷。另外,人口稠密、醫療相對落后的南美、非洲、印度、東南亞諸國,估計是由于氣候較熱的原因,疫情并未大規模爆發。隨著歐美國家開始重視并積極采取措施全面控制防范疫情,再加上疫苗研發、新藥臨床、加速醫療物資供應,當然還有氣溫上升,疫情的快速蔓延的態勢有望得到抑制。

既然對疫情的蔓延不悲觀,那對恐慌所引發的金融動蕩就更不必過分擔心了。美國股市歷史性的快速下跌,產生了流動性緊缺乃至恐慌,繼而導致各類資產價格的快速下跌,如果把這定義成金融危機的話,那么此危機并不難治,雖然美聯儲先前采用的一系列的寬松政策,似乎對股市收效不大。其實美聯儲手上還有很多方法可選。比如,可以參考中國2015年股災的經驗,采用“國家隊”直接救場。形式上,美聯儲可參考日本央行的經驗,直接在股票市場購買ETF基金。

全球經濟面臨衰退 中國經濟觸底反彈

經濟衰退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經濟出現停滯或負增長。關于經濟衰退,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宏觀經濟學關于衰退的定義是,一個國家的GDP增長連續2個或2個以上季度出現下跌,即為經濟衰退。當然這一定義并沒有得到全面的認可。比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將經濟衰退定義為“大多數經濟領域內的經濟活動連續幾個月出現下滑“。不同的定義有所不同,但站在2020年3月下旬這個時點上環視全球,無論用哪個定義,2020年的世界經濟衰退都似乎將成為事實。本輪全球疫情的爆發對各國實體經濟的沖擊大于預期。美國經濟在消費和投資下滑的帶動下,一季度將出現零增長,如果疫情控制不利,二季度甚至可能出現深度衰退。歐洲主要國家,德國、法國、意大利以及西班牙,一季度有很大可能進入負增長區域,隨后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的衰退無法避免。日本經濟本身就在衰退邊緣,加上疫情的影響,奧運會即將延期,2020年進入衰退也是情理之中。從目前情況來看,全球經濟在下行趨勢中,突然遭遇新冠疫情爆發所帶來的強烈沖擊,兩相疊加使全球經濟正在步入衰退期。

講到世界經濟面臨衰退,我們首先要考量中國經濟的增長。因為從2006年開始,十幾年間中國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排名第一位的經濟體,過去幾年雖然中國經濟增長一直在下行,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在30%左右。本次疫情是在中國境內率先爆發,1月23日宣布武漢封城之后,中國境內的經濟活動大幅減少,1-2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0.5%,出口下降15.9%,工業增加值下降13.5%,對1季度的GDP影響非常大。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難以改變。

由于中國用最快的時間取得了抗擊疫情的勝利,經濟活動已在恢復的過程中,中國經濟已經觸底,將展開反彈。目前復工復產正在有序進行。3月16日,全國生活服務類企業復工率已超60%;3月20日,除湖北外,全國重點項目的復工率已達89%;3月22日,上市公司的復工率高達9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地區看,長三角、珠三角復工率已經超過90%。

隨著中國復工程度的增加,在生產供給方面,部分中國產品的出口可能增加,中國1-2月進出口數據表現的進口增加而出口下降的現象可能反轉。但疫情影響總需求,各國政府的“封城鎖國”政策,將嚴重影響全球貿易。我國的出口增長空間有限。為了提升消費,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旅游、惠民、買車等補貼政策支持,但消費恢復增長一般需要較長的時間。投資層面,近期中國政府已審批通過了近6萬億的投資項目,其中特高壓、城際高鐵、5G、新能源等等“新基礎設施”, 這些項目的上馬將成為經濟增長拉動點。另外,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較高,石油價格的暴跌能夠減少進口石油開支,并降低通貨膨脹風險,提升中國貨幣政策空間。

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在1季度經歷負增長后,2季度將展開反彈并轉正,3、4季度很可能大幅回升將帶動全年經濟維持中速增長。但從全球的角度看,雖然中國經濟正在觸底回升,但很難阻止全球經濟步入衰退。(文:富國大通 李大治)

關鍵詞: 富國大通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