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金 > 正文

泰誠財富旗下好基友基金平臺暫停了公募基金申贖服務業務

2020-04-14 15:48:57來源: 中國經濟網  

記者日前從多方業內人士處了解到,背后直接促因是,今年3月16日,泰誠財富旗下好基友基金平臺暫停了公募基金申贖服務業務,此前通過該平臺申購的基金只能通過基金公司方面贖回。由于事發蹊蹺,眾機構擔心業務風險,遂暫停了合作。

4月13日,凱石基金公告,為維護投資者利益,自當日起停止泰誠財富基金銷售(大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誠財富”)辦理公司旗下基金的認購、申購、定期定額投資及轉換等業務。

事實上,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來,這家第三方基金代銷平臺已被包括凱石、景順長城、廣發、國海富蘭克林等在內的至少1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終止或中止合作。

來自東方財富Choice的統計數據,截至4月11日,泰誠財富代銷的公募基金產品數量多達1492只,約占公募基金產品總數量的20%。

那么,是何原因讓這家代銷體量并不算小的泰誠財富遭到公募基金管理人集體“拋棄”呢?

時代周報記者日前從多方業內人士處了解到,背后直接促因是,今年3月16日,泰誠財富旗下好基友基金平臺暫停了公募基金申贖服務業務,此前通過該平臺申購的基金只能通過基金公司方面贖回。由于事發蹊蹺,眾機構擔心業務風險,遂暫停了合作。

不過,隨著獲得信息的深入,時代周報記者發現事情似乎并沒有這么簡單。

4月8日晚,一位家住大連,自稱是泰誠財富受害者的王明(化名)語帶焦慮地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他去年9月6日在泰誠財富購買的“泰誠大通朱雀14號私募投資基金”本應于今年3月6日到期,卻出現了違約兌付的情況,且目前泰誠財富五大高管全部失聯,人去樓空,包括他在內,400多位投資者涉及違約金額恐達上十億元。

針對王明控訴的情況,4月9日上午,時代周報記者撥通了天眼查披露的泰誠財富年報中的聯系電話,想進一步了解事態進展和違約兌付的解決情況。然而,電話里工作人員稱“您可以找客戶經理了解,我也不清楚”。

當日,時代周報記者還向泰誠財富公共郵箱發去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泰誠系違約高管失聯

天眼查信息顯示,泰誠財富成立于2012年2月,注冊資本3529萬元,注冊地和辦公地均為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公司法人代表兼執行董事為李春光,2014年獲得基金銷售業務資格。

王明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泰誠財富是2019年11月開始出現部分產品違約的,當時就陸續有投資者去公司討要說法,法人代表李春光曾親口承認投資款用于運營和兌付,并沒有投向合同約定的資產項目上。”

王明進一步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這些私募理財產品的主要管理人為泰誠大通(上海)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泰誠大通”),其所購買的“泰誠大通朱雀14號私募投資基金”也是由泰誠大通管理。

事實上,今年1月17日,大連當地某電視節目組也曾就泰誠財富兌付款違約、投資人維權一事進行了報道,李春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雖是公司法人代表,但這是泰誠財富所屬的上級公司泰誠大通直接認命的,他平時只負責運營,財務方面插不上手,客戶的錢他也都是直接上交。

時代周報記者查詢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下稱“中基協”)發現,李春光口中所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泰誠大通,成立時間為2014年4月10日,辦公地在上海市徐匯區,包括王明購買的產品在內,正運作的產品為16只。

不過,王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泰誠大通目前的運營情況是“人去樓空,高管失聯”。

而記者也注意到,中基協所登記的泰誠大通官網目前已無法登錄,公開渠道亦難以找尋公司聯系方式。在中基協“誠信信息”一欄中,機構信息最后的更新時間為2019年12月19日,與王明所述的泰誠財富出現違約兌付的時間線相對應。

此外,王明還透露,目前大批投資者已自發組織維權,并向警方報案。

泰誠財富和泰誠大通究竟有何關聯?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一個名為“泰誠控股”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介紹,泰誠控股旗下擁有泰誠財富、泰誠大通和泰誠資本三家平臺,而后兩家公司分別為中基協備案登記的股權類私募基金管理人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泰誠控股的實力說明上,該微信公眾號稱,三家機構為“高含金量稀缺牌照,合規持牌經營”。

眾所周知,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中基協自律性規范下,僅履行登記備案手續,不是行政審批。

因此,監管并不對私募基金管理人實行牌照管理,備案登記也不構成對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資能力、持續合規情況的認可。

公募緊急中止合作

時代周報記者還關注到,泰誠系旗下泰誠大通存在的合規漏洞此前也曾引起監管機構的注意。

今年3月16日,上海證監局對泰誠大通采取了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警示函顯示,該公司在開展私募業務中,存在以下違規問題:一是所發行的“平陽富恒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產品未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辦理私募基金備案手續;二是“泰誠大通朱雀14號私募投資基金”產品的投資者人數累計超過200人;三是向投資者承諾使用公司自有資金墊付投資本金及預期收益。

對于泰誠大通上述行為違反《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規定的行為,上海證監局予以警示,并要求其落實整改。

然而,就在上海證監局對泰誠大通下發警示函的同時,3月16日,泰誠財富官網也突發公告稱,公司好基友基金平臺,暫停公募基金申贖業務,建議客戶如有贖回業務請聯系對應公募基金公司客服處理。

由于事發突然,該公告發布不久,迅速引起了合作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的警覺。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3月21日起,陸續有交銀施羅德、泰達宏利、華夏基金、嘉合基金、英大等至少1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選擇與泰誠財富終止或中止了代銷合作。

“大家發現這則公告后,主要還是擔心有一定業務風險。”4月8日,華南一家與泰誠財富中止合作的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問過相關的業務部門,初步了解到泰誠財富主要是基金交易業務出現了異常問題,目前我們也聯系不到對方,聽說人員變動比較大,就緊急暫停了合作,但究竟發生了什么我們不太清楚。”

也有上海一家小型基金公司電商部人士告訴記者,是公司內部監測到了泰誠財富出現違約兌付的負面輿情,于是風控部門要求暫停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消息稱,3月20日,泰誠財富曾公告好基友平臺恢復正常運營,但目前來看,基金公司與泰誠財富的合作似乎并沒有繼續。

代銷機構洗牌進行時

對于異常暫停基金申贖或失聯的基金代銷平臺,會給公募基金管理人帶來哪些風險?

4月11日,上海的一位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研究員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公募基金銷售的監管一般會從營業場所、技術設施、資金清算流程、風險測評體系、內部業務管理制度、基金從業資格、產品宣傳等七方面入手,所以代銷的風險也可以總結為這七個方面沒有到位。

“在資管新規出臺的大環境下,監管趨嚴是大趨勢,這也意味著代銷機構要承擔更多實質的合規風險,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終止合作也是公募基金公司對風險的提前識別和處理。”該研究員進一步表示。

事實上,除了泰誠財富近日被公募基金集體“拋棄”外,時代周報記者還了解到,在公募基金第三方代銷平臺良莠不齊的背景下,部分公募基金公司正在醞釀與保有量規模偏小的代銷平臺取消合作。

公開信息顯示,先鋒基金在今年3月就陸續宣布取消北京格上富信基金、北京匯成基金等13家第三方機構的銷售合作,并終止北京微動利基金代銷旗下基金。

而市場化的淘汰只是一方面,監管層的約束其實早自去年初就已開啟。2019年2月22日,證監會正式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至今已滿一年。

該意見稿中特別提到了不予續展基金代銷牌照的情形,“最近一年度基金非貨基銷售日均保有量低于10億元;累計虧損超過實繳資本70%,無法正常經營的;獨立銷售機構不以基金銷售為主營業務”。這也意味著監管層對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給出了退出機制,讓一度被高價炒作的基金代銷牌照“含金量”大降。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3日,獨立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共計109家,其中代銷基金只數不足500只的平臺數量有38家,毫無疑問這些規模較小的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未來將面臨被動淘汰。

“近年來,第三方基金代銷領域市場份額大部分被天天基金、螞蟻金服、騰訊理財通等頭部平臺瓜分,整體競爭也步入了白熱化階段,過去眾多代銷機構通過送紅包、送基金份額、變相承諾保本保息等促銷手段吸引投資者,但隨著監管日趨嚴格規范,優勝劣汰,強者恒強會愈加明顯。”4月13日,北京一家公募基金代銷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鍵詞: 泰誠財富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